谈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情感素质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素质是指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在身体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质、终身体育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体育素质内涵中的目标之间的要素,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各项目标都是统一的。共同组成了学校体育的实践。但是小学阶段的体育素质,和情感如喜欢、厌恶、愤怒等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一切认知活动都受生理和心理相的直接影响,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尤其是接近成年的学生,受情感与情绪的影响比理智更甚。
  一、体育教学更需要情感的蕴涵
  情感与情绪调整着课堂上的师生双边活动,直接影响着一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的如何。
  体育专业的教学特点之一,就是需要体育教师,将一些动作要手把手地交给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体育教学在与学生情感交流上,显得直接具体。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如,表情,动作、眼神的暗示,都代表着教师的不同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情感的变化。和谐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会产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学其道”的神奇效果。这种情感的取得,需要体育教师的努力构建。
  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理论的在室内,但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师是室外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导的作用。导的效果直接决定于教师的情感,直接决定着室外体育教学活动,教师的情感直接传递和感染着每位学生。笔者认为要想很出色的完成一堂室外体育课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稳定的、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气氛活跃,彼此信任,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师要具备爱的情感
  对于一件事或一个动作存在情感上的倾注,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动力。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
  首先,体育教师要对体育教育事业存有热爱之情。体育教学需要教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效的结合。体育教师只有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存热爱,存有不怕吃苦的顽强意志,将自己的一切精力投入到体育教育教学中来,不管严寒酷热,都能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其次,真心的热爱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关爱非常敏感,教师的爱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一堂体育课的学习效果跟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有很大关系的,也就是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同时,学生的最佳状态,也能激起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热爱,学生的投入状态激励教师采取更好的教学方法,将知识进行拓展,对一些难做标准的动作诲人不倦的教受、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笔者在讲述《篮球的动作要领》一课时,通过课堂常规,听哨音集合、师生问好,笔者用眼光环视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用爱的目光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感情。然后笔者模仿精彩的NBA篮球比赛的动作。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的知识理论---篮球基本技术上。笔者用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渴望获得知识,主动模仿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对学生存有期待的感情
  在体育动作的教学上,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参与和积极表现的上进动力。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换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无比信赖。学生对于体育动作的学习情况、体育课堂体能水平的发挥,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教师的期待能给学生情绪上的巨大支持,学生的潜能能否发挥,和对自己的自信、突破记录的勇气和力量都与教师的期待有直接关系。
  如,《篮球的动作要领》一课时,热身活动,笔者讲解“进攻与防守”游戏的方法及要求,将学生分成二组进行游戏,并带领学生一起做。由于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不敢作动作,笔者就设计一些竞赛,“比一比:谁的篮球技术水平高。看一看:谁的技术动作优美”此时,笔者用期待的目光来鼓励学生:“一定能成功!你大有实力完成这个动作!来,再来一次!”学生会被笔者诚挚的期待所感染,从教师这里获得了自己真的能行勇气和自信,最终都完成动作。教师的期待之情,给予了学生支持鼓励和期望与上进的动力。
  四、教师要存有耐心和宽容之情
  教师也凡人,受到各种情绪的干扰,但是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到课堂,不能让情绪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学生,要有耐心,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在体育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乐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学生又活泼好动,比较难于组织,学生经常违犯纪律,要求体育教师要豁达大度,对学生有宽容之情,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学生在投掷教学中不注意安全,违纪现象屡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很耐心的对学生平静理智纠正动作。而不能痛斥学生,不能向学生发泄情绪,宽容之情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反省自己的行为,唤起对体育学习进一步探究的激情。
  参考文献:
  [1]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课堂教学艺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编辑徐褀琛)
其他文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怎样使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在一节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思维流动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保持思维的流动状态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启发诱导,使学生的
期刊
自从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以来,在心理学各领域,有关自我效能感对心理与行为影响作用的研究层出不穷。如教育心理学中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行为及结果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中工作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效率关系的研究等。近年来,自我效能感与个体身心健康及相关行为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自我效能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及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方面。
期刊
一、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  (二)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三)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  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改革传统的  教学模式   (一)建立学生创新实验中心。  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我们应该把这些有利条件利用起来,建立专为学生准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小学生心里特点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意志品格。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将德育思想巧妙的与语文教学融合,在长期的德育思想渗透下,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培养,并逐步的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里。  一、从语文阅读教学入手,将德育思想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
期刊
一、前言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广义的定义来看,是指由于各种有实质性损害的大脑疾病所导致儿童的多动,注意障碍、冲动任性、认知能力或协调动作障碍等症状,是继发性的多动综合症,也是一个多病因所致的临床综合症。从狭义定义来看,多动症儿童并无明显大脑实质性损害,其智力正常,却有轻微脑功能障碍而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或行为障碍。突出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
期刊
一、引言  近些年来,生活事件逐渐成为健康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研究显示,随着生活事件负荷的增加,青少年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也增加。生活事件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应激源,引起了心理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分为正性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进而提高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负性生活事件却会使个体产
期刊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单晶薄膜表现出许多优异的光电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和光电子器件。同时,作为一类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也表现出优良的非线性光学特性。本文制备出了大尺寸、高质量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单晶薄膜,在此基础上对其双光子荧光和增强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并探索了其在双光子荧光成像、微纳激光等领域的相关应用。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了二维钙钛矿(PEA)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讨素质教育的问题,但笔者对其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因为素质教育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早就对“微笑”教育作了呼唤。由于独生子的日益增多,从社会到家庭,从学生的思想到知识,都越来越向民主发展,向成熟迈进。 “微笑”教育,是时代的期待。  一、“微笑”教育的涵义  所谓“微笑”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所有学生都能以爱为前提,始终以微笑、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到情育并茂,以情促育。“微笑”教育是师爱的一种最佳体现,是一种最温柔
期刊
一、幼小衔接实施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中的“幼”与“小”分别指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校;“衔接”指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从一个较基础的学习场所转到另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场所。通俗的说是指幼儿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学习阶段的转换过程,做好幼小衔接对于孩子医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幼小衔接有助于儿童顺利渡过行为要求的变化期。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