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对7例7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患者,应用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同时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其中拇指2例2指,示指3例3指,中指2例2指。手指缺损创面面积为2.5 cm×3.0 cm~5.0 cm×7.0 cm;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为1.0~3.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3.5 cm~5.5 cm×8.0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予预防感染、抗痉挛、抗凝血、镇痛、补液等支持治疗,卧床制动1周。每月定期随访,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

结果

7例7指皮瓣及指体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弹性良好,外形饱满,无明显臃肿,术后6个月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无明显肿胀、萎缩,皮肤温度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指体功能,优3例,良4例;小腿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

结论

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可靠,皮瓣外形满意,并能同时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外形、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采用大鱼际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尖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外伤引起的拇指指尖缺损患者15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9例,创面均存在指骨外露,部分患者合并有骨质缺损,创面大小1.0 cm×2.0 cm~1.5 cm×3.0 cm。均采用大鱼际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1.2 cm×2.5 cm~1.8 cm×4.0 cm,供区创面直接闭合。术后
始于2016年3月的苏州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明显加速了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创伤中心及其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笔者详细介绍苏州地区历时5年创伤中心和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历程、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尚未建成或正在建设创伤中心同道提供参考资料,试图在急诊医学这一平台完善创伤中心及其体系建设,探索“可复制、能推广”的创伤中心模式。
期刊
目的探讨带蒂肌皮瓣联合改良Masquelet技术修复糖尿病患者胫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带蒂肌皮瓣联合改良Masquelet技术修复的20例糖尿病伴胫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40~65岁,平均51岁。术前下肢动脉超声及CTA证实胫前、胫后动脉通畅无闭塞。病灶清除后骨缺损长4~9 cm,软组织缺损范围3 cm ×6 cm
目的探讨改良第2足趾近侧趾(指)骨间关节(PIPJ)移植重建手指PIPJ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13例手指PIPJ缺损的患者,均为创伤性损伤一期修复术后发生的PIPJ缺损,受伤机制为:绞轧伤5例,电锯伤4例,冲压伤2例,挤压伤2例,其中示指7例,中指3例,环指3例。手术时间为一期手术后3~7个月,应用改良吻合血管的第2足趾PIPJ进行移植重建,取伤指同侧第2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