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父辈关于“十七年”革命英雄电影的怀旧情怀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电影”,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对于50后的父辈来说,既是童年时代的精神食粮,又是自己的模范榜样,还是经历世故后情感的怀旧。
  关键词:革命英雄正剧 怀旧 情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电影也进入划时代的社会主义时期,“十七年电影”最显著的特点是产生了大量的革命抒情正剧,塑造了无数英雄形象。而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父辈,差不多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这些革命抒情正剧,对他们来说是精神上的食粮和行动上的指明灯。
  一、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和政治的关系更密切,是政治宣传的工具。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而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饱受战争苦难的人民对新中国的建设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但是战争留下的创伤、国力的衰微,都让新中国的建设难上加难,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新中国陆续成立了2000多支流动放映队,电影日益成为工农兵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上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缺钙,有了这些为工农兵服务的电影和流动放映队,广大的群众开始接触到了电影这门艺术。电影中塑造的一个个革命英雄,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士气,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克服物质匮乏的困难,在精神上极具斗志与意志,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征程。
  二、对英雄的向往
  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英雄,英雄的身上体现着值得传颂的民族精神,在刚刚经历过的战争和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华民族涌现出一批个性鲜明的民族英雄,50年代出生的父辈,没有赶上战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却通过革命抒情正剧从小对革命英雄的事迹耳濡目染,而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需要的不竭动力,生在和平年代的父辈,把对英雄主义的向往,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争做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
  三、人生阅历丰富后的怀旧情怀
  50后的一代,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了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50后的人们见证着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腾飞。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文化的丰富多彩,电影的发展更加的多样化,但是“十七年”电影中的经典影片,却成了他们情感上怀旧的经典。只要电视上重新播放这些他们口中的“老电影”,即使时间再晚,也要看完再睡,这其中蕴含着多么深厚的情感,才会如此的痴迷。
  四、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
  50后的亲人亲历过战争的残酷,他们自己是幸运的,建设新中国的脚步已经开始,他们对毛主席充满着敬仰和热爱,深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可以过上幸福的日子,这种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表现在观看“十七年”电影中革命英雄题材的影片中,对敌人的同仇敌忾:为《地道战》中人民的聪明机智而赞叹,为《地雷战》中花样繁多的地雷炸鬼子而被人民的智慧所折服,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骄傲和自豪。
  五、英雄形象永垂不朽
  十七年电影塑造了一大批鲜明感人的革命英雄,有的来源于抗战英雄的真实事迹,有的是“典型化”“典范化”的创作,但是最根本的目的都是对革命英雄的颂扬以及宣传教化的作用。有些古代英雄,如《林则徐》,有思想认识的局限性,这类影片说明了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在封建社会的内部是难以完成的,需要新的革命力量的出现;有一类英雄是建设英雄,如《五朵金花》,代表着和平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所提倡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价值和评判标准;第三类是“革命英雄”,如《董存瑞》,所对应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解放战争年代的人民革命,而这些人之所以成为真正的英雄,是因为他们自身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他们认识到共产党的先进性,并成为党员的一分子,为广大人民的伟大胜利而作战。
  十七年革命英雄电影在给我们创造个性鲜明的英雄的同时,也在向广大观众传递着这样一份爱国精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些正是50后父辈们从小就从十七年革命英雄电影中得到的教育,既是贫苦生活中的精神指引,又是成年后的模范榜样,还是年老后的情感怀旧,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身体力行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十七年革命英雄电影对他们巨大的影响力,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3]黎萌.论十七年(1949-1966)电影的革命英雄谱系[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
  (作者简介:张迎苹,女,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川芎嗪、环丙沙星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影响及其机制,以评价临床应用防治PVR的可能性。方法:1、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取材人结膜成纤维细胞,并描述人结膜成纤维细
目的:通过动物模拟相应体格的婴幼儿,对动物进行320排容积CT胸部低剂量扫描,最终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方法:以3kg、5kg、7kg、9kg、11kg、13kg、1
《远去的背影——朱自清及其诗学研究》此作以朱自清一生的写作研究和师友交往为经纬,从诗学研究的视野切入,彰显了朱自清等五四文人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气节。此书对朱自清
《觉醒》作为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展现了作者精湛的空间叙事技巧。空间的位移在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见证了艾德娜的觉醒和抗争。克里尔奥圈子作为一
摘要:汉语方言是当代汉语共同语的区域变体,也是其形成的关键要素。很长时间以来,语音修辞的研究比较少,对于语音差异中非常明显的方言修辞更少。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方言 语音差异 修辞  当前,方言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交际作用,甚至于起着普通话不能够代替的不同区域之间文化枢纽的作用,如果机械性地把一些方言作品直接翻译为普通话,势必会失去作品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25例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重塑、真假腔变化的特点。  方法: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5例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例资料,对其
目的:1 观察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亚群的变化,探讨梅毒螺旋体感染时机体的免疫反应特征.2 观察二期梅毒患者PBLC细胞凋亡及其Fas、Bcl-2的表达,探讨二期梅毒患者
目的:慢性心衰(CH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己证实与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大量细胞因子尤其是TNF-α,IL-6,IL-1β的释放有关.而随着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研究深入,
由于平板显示技术的革命性进步,高清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大屏小屏人人有”已成为当今“科技走进生活”最亮丽的风景线并捷报“屏传”:被誉为“工程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