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大造林”神话破灭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we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被称为“中国民营造林第一人”的企业家,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以“托管造林”的方式吸纳3万多名群众购林款13.07亿元。在各种光环的笼罩下,他“成功”地与20多家发出质疑声音的媒体“周旋”3年,并将自己的“业务”迅速扩展到12个省市区。就在这时,一场由公安部统一部署的侦查行动开始了……
  11月7日,公安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4张B级通缉令,悬赏追捕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案4名在逃嫌犯。在此之前,内蒙古万里大造林公司(以下简称“万里公司”)董事长陈相贵等3位负责人涉嫌集资诈骗,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提起陈相贵的名字,人们或许会感到陌生。在电视剧《刘老根2》和《圣水湖畔》中,都有一位正气凛然的“党委书记”,扮演者正是陈相贵。不过,演戏只是陈相贵的业余爱好,他的真实身份是以“托管造林”的方式经营。百万公顷大造林工程”的企业家。
  
  “要把千分之一的国土栽上树”
  
  1961年,陈相贵出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农村,18岁那年成为中国第一批森林警察战士。从部队退伍后,陈相贵怀揣500元的退伍津贴投身商海,起先为洗衣粉厂做包装,销售,然后经营自己的“8分钟系列”洗涤产品,接着又建立了“好得快”制药企业。根据前几年的媒体报道,陈相贵“每走一步,都因点子新、决策准,步伐快,效益好,给人留下说不尽的传奇故事。上个世纪末,他就积累起了数亿元的资产”。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陈相贵很快从中看到“商机”,他“创造性地提出并发起了百万公顷大造林工程,仅一年时间便组建起万余人的造林大军,在我国最需要造林的时候,最需要造林的地点,在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的前沿阵地树起了一面大旗——万里大造林”。
  根据陈相贵的计划,他要在内蒙古东部和南部、甘肃西北部、宁夏,陕西,山西,新疆南部的万里风沙线上,以及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东等地完成1500万亩的造林任务,相当于我国土地面积的千分之一。于是,“要把千分之一的国土栽上树”,作为陈相贵的豪言壮语,出现在媒体报道中。陈相贵预计,到2008年,随着“百万公顷大造林工程”的完工,公司将“努力跻身世界500强企业”。
  2004年1月13日,万里公司吉林省分公司在长春市注册成立。之后,万里公司通过吉林的众多媒体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在他们的广告中有这样的文字描述:“今天投入26600元(转让价格)=10亩林地(速生杨100%保成活)=回报18万元(8年预计产出)”。
  万里公司的运作依靠的是一种“托管造林”的模式,即企业通过租赁、承包方式获取林地使用权及林地所有权,再转让给社会零散投资者,投资者再将林地和林木委托给企业。
  通过广告将投资者吸引来之后,万里公司便与其签订一份活立木转让合同,即企业按亩出售活立木,每10亩林地为一个销售单位,市场价格2660元/亩,其中林木转让费1830元,剩余830元为林木管护费。合同规定,8年后投资人可以采伐树木,预期每亩林地产杨木10至15立方米。
  投资者也与万里公司签订一份林木管护合同,即投资者成为林地主人后,委托造林企业对林地进行全程管护,投资者有权监督公司的服务工作。管护措施,查看自己的林木生长状况,查看保险费凭证等。
  为了获得投资者的信任,陈相贵不仅在广告宣传中极力安出自己在中视剧《刘老根2》和《圣水湖畔》中的“党委书记”的形象,而且聘请何庆魁、高秀敏夫妇担任公司的副董事长。
  2005年3月29日,万里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杨澜不了的万里情》的文章,其中写道:“2004年9月3日17时,一架银白色的专机降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机场。著名节目主持人、2008年中国申奥大使,人们喜爱的杨澜女士伴着爽爽的秋风,踏着幽幽的绿意,悄然来到内蒙古草原,与前来迎接的中国万里大造林集团董事长陈相贵,总经理刘艳英一一握手。作为万里公司的形象大使,她又将为世人圆一个永远的绿色的梦。
  在万里公司的宣传画册上,还曾经出现过陈相贵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的合影。国家林业局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责成万里公司作出了正式书面道歉。
  万里公司持续猛烈的室传攻势,激起了众多人的发财梦想。几年时间,万里公司吸收3.22万余名群众购林款13.07亿元。
  
  一边推销一边炒作
  
  在进行广告宣传的同时,万里公司迅速建立起一支庞大的销售队伍,10 0多个分公司的销售人员达9000多人。
  一位曾在万里公司吉林省分公司做过业务经理的男子告诉记者,“在万里大造林公司,员工很多,但是没有一个是固定的,业务员谁能干就来,干不了就走。业务员上面是业务经理,业务经理上面是处长,这些人谁都不需要签合同。但业务经理一个月必须‘卖’出50亩林地,完不成任务就会降格成为业务员,固定工资就没有了。”
  “一位业务员每‘卖’出一亩林地,业务员自己从中提成3%,业务经理提成1%,处长也要提成1%。业务经理每‘卖’出一亩林地。直接提成4%。处长每‘卖’出一亩林地,直接得到5%的提成,无论怎样,一位客户每‘买’一块林地,他所拿出的钱都有5%流到处长,业务经理以及业务员的手里。”该男子在万里公司工作期间从没去过造林基地,但他同这里许多同样没有去过造林基地的业务员都相信,8年后林子会长大,会成材,会变成钱。
  该男子说,在万里公司,“业务员不需要有多高的语言能力,只需要有能力把人带进招商会就行,其他不需要业务员去管。有的经理明确说,你把人带来就行,剩下的我们来办,”而且,同样一片林地,万里公司先后公布了每亩2360元,2660元,2960元三种价格,“面对投资者的疑问,公司的回答只有一个公司业务扩大,成本提高,所以提价。”
  为了让投资者相信万里公司的实力,陈相贵接连策划了多场大型公益或赞助活动——
  2004年2月5日,万里公司副董事长何庆魁,高秀敏等携部分知名演员在山东汶上举行大型文艺义演,捐资助学30万元人民币。
  2004年6月6日,万里公司全程赞助拍摄以保护耕地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圣水湖畔》。该剧曾在中央一套热播。
  2004年8月15日,万里公司支持并全程参与第五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暨第二届中国东北地区(长春)国际农业博览会,赞助资金40万元。
  2004年8月18日,万里公司冠名赞助“万里大造林杯哲里木赛马节”,赞助资金10万元。
  2005年5月1日,万里公司组织策划以“万人体验沙尘暴,重建绿色家园” 为主题的“五·一”黄金周大型免费旅游活动,历时三天,涉及黑、吉、辽、内蒙古三省一区群众。
  2005年6月始,陈相贵带领众多《圣水湖畔》主要演员先后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等地巡回义演几十场,历时近百天。
  陈相贵的“良苦用心”不仅为万里公司引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而且也为自己赢得了“中国民营造林第一人”的声誉。一时间,类似《万里大造林:誓为荒漠披绿荫》、《陈相贵,绿色脚步走进责任轮回》,《在千分之一的国土上书写华章》等大幅报道在国家级及地方报刊上出现。陈相贵也先后被有关部门评选为“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中国最具有影响力企业家”,“感动中国十大策划创新人物”等等。
  
  20多家媒体质疑3年
  
  万里公司虽然打着国家林业政策改革的旗号,为人们编织了一个投资托管林地发财致富的神话,但他们的运作模式很快引起一些专家和媒体的质疑,
  2004年9月15日,《中国消费者报》刊发《万里大造林“零风险”听着有点玄》的报道,是目前已知最早对万里公司表示怀疑的报道,在这篇报道中。记者怀疑的重点是万里公司在宣传时提出的“风险基本趋近于零”的承诺。该报记者还在报道中第一次提出“林权证”并不是“有价证券”,并不能代表将来能获得多少收益。
  紧接着,在2004年10月到11月,两份长春的报纸对万里公司展开了一个月的跟踪报道。一份是《东亚经贸新闻》,一份是《巷报》《已停刊》。
  《东亚经贸新闻》共刊发了5篇报道。该报记者调查了吉林省的一些投资者,发现他们并未取得“林权证”。记者还按照万里公司的公开资料和林业局官员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后发现,万里大造林在扎旗已租58000亩林地,共需投入成本约3000万元,而收益则高达1.5亿元。
  《巷报》连续刊发了十余篇报道,也从林业政策、资金链条,林木生态等方面做了全面报道。
  两家媒体的火力炮轰,让万里公司坐不住了。当年10月20目,万里公司一纸诉状,将《巷报》和《东亚经贸新闻》告上法庭,分别索赔800万元。陈相贵认为,“万里大造林没有林权证”(《东亚经贸新闻》)和。陈相贵与高官合影系合成“(《巷报》)的报道失实情况尤为严重。
  但到了11月7日,万里公司却在《东亚经贸新闻》,《巷报》等媒体上发表公开声明,不仅撤了诉,还表示将进行反思和整改。据说这是陈相贵借鉴三株口服液以及沈阳飞龙等企业与媒体“交战”,最终。赢了官司输了企业的教训,做出的“比较理智”的选择。
  在东北媒体密集炮轰万里公司的同时,北京的一些媒体也开始关注此事。
  2004年10月1 5日和16日,《新京报》连续发表调查稿件,称万里大造林涉嫌诈骗,但在向工商部门求证时,却被告知由于没有受害者投诉,无法进行调查。10月21日,《新京报》又发表《万里大造林资金链调查:夸大宣传下的暴利游戏,对万里公司宣称“两万投入,八年赚四倍”的美梦进行调查。在引用了一些林业专家的算账之后,把万里公司的宣传称为“谎言”。
  当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警惕“托管造林”陷阱》为题,对一些造林公司以宣传合作造林的名义让老百姓出钱,用集资造林的方式购买速生丰产用材林一事进行报道,但在这个报道里,并没有点出万里公司的名字。
  《焦点访谈》播出后,万里公司的投资者掀起了一股退款的热潮。面对这种情况,万里公司一方面紧急“辟谣”,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其中两条重要措施是:从投资客户中直接选举产生了客户监督委员会(简称“客监会”),其职责是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公司的林地管护等具体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客户反馈;万里公司在通辽市银行存款两亿多元,专门用于林地的后期管护,这笔钱由客监会、银行、公安机关共同监督,没有客监会成员的签字,任何人(包括陈相贵本人)也无法取出。
  这些措施虽然让万里公司度过了危机,但媒体的质疑声并未因此中断。据统计,自2004年10月以后的3年问,先后有20多家媒体在不同阶段对万里公司提出各种疑问。
  在此期间,陈相责也加大了对自己和公司正面报道的力度。于是,细心的读者便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关于万里公司和陈相贵的质疑报道和正面宣传轮番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甚至同一家媒体,一会儿是质疑报道,一会儿又是正面宣传,让人如坠云雾之中。
  
  亿霖事件的冲击波?
  
  2007年8月22日,陈相贵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与陈相贵一起被拘留的还有万里公司总经理刘艳英等人。
  万里公司吉林省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8月31日晚上才知道陈相贵被抓的消息,“亿霖出事后,国家就下来人开始对林业产业进行调查,当初我们以为就是正常的林业检查。都没当回事儿。听说他是在呼和浩特视察工作时被内蒙古警方带走的,我们这个月的工资还没发呢!”
  吉林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的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4年,吉林省公安厅介入万里大造林调查时,民警就曾带着万里公司相关材料到国家银监会了解万里大造林集资形式的合法性,并将调查情况上报给公安部。目前,公安部对此事作出了相关部署,吉林省公安厅已介入此案调查。
  2004年4月,赵鹏运、屠晓斌等多人纠合一处,成立了亿霖集团及多家关联企业,并在全国多个省市低价收购林地。他们以招聘为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在各销售分部下设部长、经理、主管,销售代表等四级销售人员,形成上下线关系,上线根据下线销售业绩获取提成,同时采用集体授课,一对一贴身帮教,收取入门费等一系列手段,吸引投资者高价购买林地。经过“合作造林首选亿霖”的广告宣传,全国有两万余人购买了亿霖林地,其中北京达到1.7万人。两年多的时间,该集团的非法经营额达到16亿元,制造了“北京有史以来最大的传销案件”。
  2006年12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对赵鹏运,屠晓斌等9人依法执行逮捕,此后又抓获多名高级主管和传销骨干。
  亿霖案发生以后,人们发现万里公司的许多做法都与亿霖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万里公司对此予以否认。陈相贵被抓以后,万里公司名誉董事长何庆魁仍然认为,万里大造林跟亿霖有本质上的不同,“我们是造林公司,而亿霖是倒林公司,这有很大的区别。”
  不过,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万里公司被查处,确实与亿霖案发生以后国家对林业产业的整顿有关。
  据了解,对万里大造林案的侦查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开展。现已查明,万里大造林公司以托管造林为名,在全国12个省市区设立了100多个分公司,下设部长、经理、业务员等层级的销售人员,采取团队计酬的销售方式,以无风险、高回报为诱饵进行虚假广告宣传,涉嫌非法经营罪。
  2007年11月8日,在国家林业局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曹清尧指出,对万里公司的查处,“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项打击行动”。“托管造林存在着很多的漏洞,给人民群众带来很多的风险和隐患。”曹清尧还提醒那些与亿霖和万里大造林类似的公司“一定要规范运行,要按照林业的有关规定,按林木的经济规律,来如实地告知投资者”。
  目前,北京,吉林等地公安机关的经济侦查部门正在受理万里大造林案件受骗事主的报警工作。关于此案的进展,本刊将继续予以关注。
其他文献
减为国家西气东输的枢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榆林市域副中心城市,以能源化工为主导产业,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是靖边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最新定位。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西省靖边县,土地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县境内天然气、石油、煤炭和岩盐等矿产资源储藏丰富,是已探明中国陆上最大的世界级整装大气田,是“西气东输”的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青银、包茂高速
父母下岗失业又病残在身,而她却成为中国画少年九段段位最小年纪获得者,并在几年间摘取了十多项全国和省市书画大赛的桂冠。她就是四川宜宾珙县巡场镇的8岁小学生何菁——    2005年9月初,又一个喜讯传向四川宜宾珙县巡场镇——该镇年仅8岁的何菁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教育部、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书画大奖赛中,以一组国画“墨竹”获得少年组金奖,并被授予中国画少年组九段段位……  当何菁手拿
2007年7月12日,孤独寂寞了56年的中国大一号牧民鲍喜顺终于告别了单身生活,与29岁的内蒙古赤峰姑娘夏淑娟完婚。  2005年,经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认证,中国公民鲍喜顺成为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从此,喜顺不再寂寞,走出了草原,也走向了世界,一夜之间成了名人。从那时起,喜顺的婚事也开始让很多人牵挂,直到29岁的蒙古族姑娘夏淑娟走进喜顺心里的那一天。    孤独半世    不知道上天是否有意要磨砺
巴渝之行,体味三绝:美景、美食、美女。奇怪的是,重庆美女不忌口,蹄花汤、五花肉,一顿不吃心发慌,然却鲜见臃肿者。聊起因由,当地数位同仁把酒解惑,水土说、爬坡说、吃辣说,更有甚者竟归于女权意识说。事实证明,减肥药在渝很难热销。  所谓水土——一个比较玄的答疑。水土中富含哪些矿物质和化学元素,钙铁锌硒?氢氦锂铍?虽然没人为此作过论证,但重庆依山傍水,两江汇流所产生的大量水蒸汽,无疑是天然的保湿液。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