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如何引领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命题改革,多角度,开放性,中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1—0062—05
  历史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考怎样考,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笔者所在的资阳市,新一轮课改已启动近八年,由于我市较早将历史纳入中考科目,可资借鉴的经验较少,所以在最初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进行了不少探索。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有幸参与了资阳市的几次命题和阅卷工作,虽然各地中考因为地区差异,有一些不同,但在大的方向和趋势上有不少共同点,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供老师们参考。
  一、中考题型的变化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考题型的变化。2000年开始去掉多项选择题,把相应的分值增加到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中;2002年文科综合三科合卷,在历史学科总分减少题量减少的情况下,材料分析题的分值却大大增加,同年去掉了列举题;2003年开始增添读图题;2004年去掉填空题,增添了探究题;自2005年起,课改区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题型。从题型的改变和分值的调整可见,中考总体上降低了对识记层次的要求,以考查识记见长的列举题、填空题、简答题逐渐被淘汰,代之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读图题、探究题,即便传统题型也呈现出考查角度的变化,设计更加精巧,内涵更加丰富。
  二、命题思路的变化
  考试是为了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课改前后的不同教学目标决定了的中考命题方向的不同。课改前受旧教材、旧大纲的约束,评价的方式单一,在评价的诸多功能中,侧重于鉴定、选拔的功能,检测的重点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新课改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三维目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真正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中考命题思路也了有相应的转变,笔者通过以下几种题型命题思路的变化来探讨。
  1 单选题
  单选题虽然是传统题型,但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这一题型有了新内涵。如前三年的单选题几乎是一问到底“是什么?”而自课改开始后的2003年起,逐渐出现了反向式、材料式(包括图、文、表等)、比较式、组合式(包括因果式、排序式、归类式等)等多种类型的选择题。新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的要求分了三个层次:(1)识记层次;(2)理解层次;(3)运用层次。前几年的选择题都是从前两个层面进行考查,运用层次的几乎没有。而课改后的单选题则加强了运用层次的考查,还增加了对读图识图和提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例如:
  [2007年资阳市中考题]观察新航路开辟的图片(图片略),可以得到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①达·伽马是最早开辟从西方到印度航线
  的航海家
  ②最早证明地圆学说的航行是麦哲伦船队
  的航行
  ③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④新航路开辟后太平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
  迅速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这道题考查学生读图并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考查运用已有历史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识记层次的要求大大降低。
  [2008年资阳市中考题]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
  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
  爱”、“非攻”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此题提供了丰富的图文,考查知识的记忆、分辨和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将三幅图片中隐藏的信息与题支相联系,读图、审题的过程也是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从题支与几幅图片隐含的历史信息的关联中提取对这一“世界文化名人”的认识。
  [2007年资阳市中考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此题题干创设一种情景将学生带入当时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读题支的过程中回顾所学知识,找到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读题、审题、作答的过程也是考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过程,突出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2 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考查的能力比较全面,能够更好地检测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此题型,但课改前的试题由于选材、评价等局限,没有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所以近年来此题分值有上升趋势,而且取材和提问都有一些变化。例如:
  [2000年资阳市中考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教育……”。
  ——引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世界历史》
  第一册
  请回答:(1)以上所引材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什么事件的内容?(2)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个国家?(3)你怎样评价这个事件?
  这道材料题的前两问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只要记住了明治维新的内容,就能够回答。第三问看似考查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其实还是考记忆。因为对于明治维新的评价也是学习过的内容,只需要回忆所学知识,不需要学生自己评价。而同样是明治维新,2008年的材料题则突出了对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2008年资阳市中考题]阅读、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材料一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它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亚洲强国。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成为战败国,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采取扶持日本的政策,同时日本政府也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了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教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发展的原动力”。
  (1)从历史学习角度而言,你认为材料一是对明治维新哪一方面的认识?(2分)
  (2)明治维新具有什么性质?请你写出在社 会生活方面的具体内容。(3分)
  (3)从材料二中找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
  (4)通过上面(1)—(3)问的回答,结合三则材料内容,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借鉴些什么?(3分)
  问(1)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鉴别能力,问(2)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问(3)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问(4)则是对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此题型除了综合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开始注重与时事、现实的联系,并且在知识应用方面有所体现。
  3 读图题
  读图题严格说来也是材料分析题中的一种,只是其材料以图片的形式出现,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
  [2005年资阳市中考课改考题]读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除图片反映的成就外,请你另举两项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允许回答教材以外的成就)。(3)假若你是当时的一位现场记者,请你就其中一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撰写一条新闻短讯。(至少从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重要意义四个方面选择三方面撰写)(3分)
  (4)请为其中一幅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名称。(1分)
  2005年,资阳市课改区迎来首届毕业生,这套命题比2003、2004年更能体现课改精神,此题有几点突破:问题(2)“允许回答教材外的成就”体现试题的开放性,问题(3)和(4)注重对知识运用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查。
  再如:
  [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读下面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历史人物是_______;图二所示战役发生______战争中,这次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条约。(3分)
  (2)指出该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最主要的影响。(1分)
  (3)结合你了解、掌握的课内外的相关知识,用你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漫画、对联、杂文、诗歌、故事、历史短剧、图片简介等)介绍图一所示历史人物在图二所示战役中的英勇行为。(要求:符合选择形式的基本要求;符合史实;语言清晰,想象合理。)谈谈你对这种行为的感悟。
  问题(3)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和擅长的形式去表现,答题不拘形式,体现自主性。在阅卷场中,笔者看见不仅有过去常见的叙述,还有了一些不算成熟的历史短剧、诗歌、对联、漫画。过去阅卷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考生因为不能答题或时间富裕而在答卷中随手写写画画,时有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作品,虽惜其才却总不免遗憾用错地方。而此题此问即给了这些另类才俊一个用武之地,也是近年来倡导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考命题中的一种探索。
  4 探究题
  2005年课改区首次去掉了历年考题中的重要题型“简答题”增加了“探究题”,这一题型逐渐成为课改后体现课改精神的新题型。探究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悄然融入其中。开放式探究,是当前中学历史课改的发展方向,是研究性课题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改教材中有不少活动探究类专题,如开记者招待会、小组辩论、历史解说、排演剧本、角色扮演、主题活动等。本市中考中一些试题的创意,就是从活动课中激发出来的。
  [2007年资阳市中考题]拿破仑·波拿巴是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刚毅、豪爽、聪慧、机敏……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始终是个焦点,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成有关拿破仑的活动筒表。(2)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请你根据以上问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此题引导教师重视和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检验教师是否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问(1)引导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问(2)引导学生在完成解题后学会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此题较好地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2008年资阳市中考题]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1)对内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农村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城市改革从1985年开始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请你说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改革内容。
  (3)举出一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假如请你组织一次现代化建设成就展(以展板形式反映成就),为此:
  A 请你确定成就展的主题内容
  B 你收集材料的途径有:
  C 你收集的材料的表现形式有
  D 此外,你认为还要解决哪些问题?
  此题第(3)、第(4)问在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综合思考分析问题。
  除题型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外,在命题评分标准制定上也鼓励学生创新,只要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命题、阅卷两方面体现开放性也有利于引导初中历史教学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类题不需要单纯地记忆知识,因为在探究、实践中,基础知识就自然地活化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中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探究式学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意识地关注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各类背景知识,指导学生学会评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中概括可借鉴的因素。
  三、小结
  新课改后,我市中考命题注重对三维目标的考核,重结果更重过程,重知识更重方法,以促使学生更具有创造力、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据中考后收集一线教师的反馈信息,他们深深感到:要不断丰富、更新知识,开放思想,努力向专家型教师靠拢,再也不能仅凭过去的经验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了。因为现在的中考试题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所有内容均取自教材,而是广泛选取新材料,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面对不断深入的中考试题改革,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科学理论素养和人文知识素养。丰富的知识和新观念,将有助于我们打破惯性思维,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全骜颉]
  历史之间的联系
  19世纪中叶,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称帝(1852年),他吸取1848年的教训,为防止人民起义,命令奥斯曼重修巴黎,拓宽道路,驻军布防。那个年代第一要务就是改善交通和卫生条件,因此免不了要扒房拆墙。在金融投资需求推动下,巴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都是新的,随之诞生的就是我们在巴尔扎克笔下读到的、独具巴黎特色的建筑群——白花花的石灰岩修造的六层楼。1860年巴黎扩大,吞并了周边的农场和梯也耳旧防御工事,一下子从12个区扩张到20个区。
  就在同一年(1860年),僧格林沁从天津大沽口退守通州,在八里桥阻击英法联军。八里桥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令人胆寒的一次冷兵器和热兵器对决,3000具清军尸体换来的是英法联军5人阵亡。
  清朝从此决心开办洋务,曾国藩和李鸿章登上历史舞台。虽然数百万两白银的赔款换来了巴黎的美好生活,但不是没有代价的!大规模的拆迁把巴黎的穷苦手艺人、落魄小资产阶级、不知名的艺术家和潦倒文人驱赶到了郊区,聚集在一起,为有一天无产阶级为了生存起来抗争创造了客观条件。1870年,普法战争开始3个月后,法国即告失利,围城4个月后,国防政府投降德国,撤离巴黎。巴黎市民自发起来保卫自己的城市,于是1871年3月18日,公社成立,抵御外侮,实践着最初的社会主义理想。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2011.12.7
  王鲲《日耳曼大街上的狄仁兄》
其他文献
[关键词]课魂,焦点,教学中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03-0031-05  为参加全国大赛,我经历了“独上高楼”的苦思苦寻,经历了同伴们的互助激励……辗转反侧、深思拼搏,终于明白了一堂课的设计不是简单的教学资源与方法的堆砌,而是历史的聚焦、灵魂的注入和智慧的升华。  “一句话,一程冲”  九月下旬,“敢不敢参加10月份全国说课比赛啊?
[关键词]历史教育,中国文明,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9-0053-06   历史课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则是中学历史教与学的集中检验。每年120分钟的历史高考不仅是对中学阶段学习成果的测试,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新一轮反思热潮的兴起,如何在高考试卷中以全球视野来开掘中国文
[摘要]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具有一种自觉的时代使命感和文化担当意识。他最初以改良派的身份现身,但庚子国变使其对清廷彻底失望,他由此走上了排满批孔、用文化颠覆政治的道路;而民国初期的社会失序以及新文化运动所引发的全盘西化的过激行为,又使其废然而返,重新肯定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意义,主张尊孔读经,成为当时的儒宗。章太炎儒学思想的演进,是因应社会变迁的文化抉择,那种“前期进步,后期落伍”的观
“志于道”“游于艺”①中的“道”为形而上之大道,“艺”为形而下之学养。历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在习得历史中悟道得法。因此,历史知识的“丰富性”、思维方式的“批判性”和智慧迁移的“知本性”不仅重要,而且是体现“历史课要有灵魂”的三大特征。  历史说的是人类故事,人类故事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历史教材是呈现和传达人类故事的一种载体和形式。要从人类故事中领悟天人之大道,感受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壮举,体验追前踪
[关键词]叙述主义史论,意蕴故事,历史概念,帝国危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07-0031-06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课程内容的设计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然而由于篇幅的
云计算自身有其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传统数据中心是托管应用程序的最佳选项。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特定的应用程序从云端迁走,让它们返回到实体数据中心,我们将这称之为“云回迁”。目前云回迁正在兴起,因为企业已经意识到在应对IT成本、性能和其他问题等方面,云并非总是最佳解决方案。  思科CloudCenter市场开发高级总监Dave Cope认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性能和安全需求自由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那么,高中历史教学是否遵循了课程改革目标?教学活动如何实践、是否实现了既定的三维目标?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得由教学评价界定和解释。其实,在布鲁纳(J·Bruner)看来,评价本是与新知识的习得、转换几乎同时发生并共同构成学习的。①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 评课,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复习课,激活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2)19-0038-04  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中,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是用来复习的。所以,科学定位历史复习课的功能、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教师认为,复习课就是提高学生的重复记忆水平、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技能,这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和教学时间的浪费。如何使历
摘 要 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物质生活贫困。由于独特的经济、社会和宗教环境,英国乡村家庭内部救济、庄园共同体济助和基督教慈善救助等诸多济助因素,共同构建起多元化救助体系。其根植于传统社会的救助网络,保证了乡村贫困人口在物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能够生存下来,缓解了社会贫困压力,避免了社会动荡,为乡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济助体系由宗教慈善向世俗救济、临时性施舍向
[关键词]基本内涵,改朝换代,具体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3—0050—04  前不久,读了王晓荣老师的《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根本原因的分析及教学思考》一文,文中有不少观点耐人寻味,读后颇受启发;但对王老师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根本原因是晚清社会腐朽落后的看法还有些心存疑惑。最近,由于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之故,笔者必须直接面对并认真思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