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CT-MRI联合定位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计划制定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4月在上海伽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31例垂体腺瘤患者.患者均行头颅MRI和CT定位扫描,并将定位影像资料导入治疗计划系统后,分别请两位同样年资的医生使用统一周边剂量和等剂量线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对照组医生仅使用MRI影像资料进行计划设计,实验组使用MRI联合CT的影像资料进行计划设计.再比较两位医生在
【机 构】
:
200235上海伽玛医院神经外科,200235上海伽玛医院神经外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MRI联合定位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计划制定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4月在上海伽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31例垂体腺瘤患者.患者均行头颅MRI和CT定位扫描,并将定位影像资料导入治疗计划系统后,分别请两位同样年资的医生使用统一周边剂量和等剂量线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对照组医生仅使用MRI影像资料进行计划设计,实验组使用MRI联合CT的影像资料进行计划设计.再比较两位医生在计划设计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计划的常规参数比较未发现两组在设计风格上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对照组肿瘤靶区的平均体积为4.3 cm3,而CT-MRI联合定位组为3.4 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12 Gy体积范围分别为8.0 cm3和7.3 cm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两者在视神经结构最高剂量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视神经入口骨性结构误判是造成肿瘤靶区体积差异的原因,也是造成视神经结构最高剂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 CT-MRI联合定位与单独MRI定位相比,在垂体腺瘤的伽玛刀计划设计中可以有效识别鞍区骨性结构,降低对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头昏伴步态不稳1周入院,既往无头痛、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查体:闭目难立征阳性.头部CT平扫提示:延髓前方类圆形占位,大小约30 mm × 28 mm,有壳状钙化,CT值400~899 HU,延髓受压后移(图1).入院后头部MRI提示:脑干前方占位性病变,T1呈等信号,边缘高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后部分强化,延髓受压后移明显(图2)。
目的 评价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术中联合监测急性脊髓损伤椎管减压术中神经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 选取24例急性脊髓损伤进行椎管减压手术的患者作为术中监测组,术中均应用SEP和MEP联合监测;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脊髓神经功能McCormick评分.同时选取既往术前神经功能评分相同的24例作为对照组.结合监测数据对两组神经功能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中监测组椎管减压术后
神经外科手术兼顾暴露范围和术后稳定性的矛盾促使了多种椎板手术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这些手术方式可归纳为两类:椎板切除术和椎板成形术.相比于椎板切除术,现在各个文献中椎板成形术手术名称较为昆乱,小同作者对这两种术式的不同命名有:椎板回置术、非扩大性椎板切开术、复盖椎板成形术,等等[1],概念之间多有交叉.结合Ruggeri等[2]的思路,定义椎板切除术为采用各种方式切除椎板的全部或者部分,并且术后没有进
先天性脑积水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CRASH综合征是目前唯一明确的单基因所致的脑积水,表现为X连锁遗传,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2区8带的细胞粘附分子L1基因(cell adhsion molecule L1,L1CAM)[1].本文报道1例CRASH综合征,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疾病的临床表现、遗传学基础及诊疗措施,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去骨瓣减压术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常用的手术方式,它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灌注,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但同时又可产生很多并发症,有些是严重甚至是致命的[1-2].其中,自骨窗区膨出的脑组织发生大面积坏死便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广泛的脑功能损害,极大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长期以来,神经外科医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迄今仍未获得有效
“串联型颈动脉狭窄”(tandem carotid artery stenosis,TCAS)是指颈动脉在不同水平的同时狭窄,发病率约4.8%,可以因为微小栓子脱落引起脑梗死或者脑供血不足等血液动力学改变[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植入术联合治疗是串联型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本科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共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300余例,其中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植入联合术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R(Vpr)转染对胶质瘤U251细胞TGFβRⅢ表达及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U25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实验组进行细胞培养,空载体组和实验组按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00分别进行空载腺病毒(Ad-GFP)和含有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pr)转染,转染后用Western bl
在颅脑创伤中,静脉窦区凹陷骨折因易引起大出血、迟发性颅内血肿以及颅内压增高而备受神经外科关注.由于静脉窦区凹陷骨折手术风险大,临床又缺乏对其影响的充分评估方法,因此手术指征也存在很大争议[1-4].CTA具有快速、简洁、图像清晰的特点[5-7].无锡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使用CTA对静脉窦区凹陷骨折的16名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评估,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眶尖区占位病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以突眼及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18例眶尖区占位病变(6例眶内异物、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鼻眶沟通性粘液囊肿、2例炎性假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神经纤维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全部均在内镜下经鼻筛窦进入眼眶内或眶尖区切除病变.结果 眶内异物均一次性取出;4例眶尖区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切除,2例视力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49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客观评估.结果 在住院期间(5~10d)70%(34/49)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44例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26 ~ 96个月)治愈者(8/44) 18%,显效(18/44)40%,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