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老将罗勇的田园牧歌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xi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勇是一名金融老将了。他是属猴的,50出头,曾经当过兵,从事金融工作已经二十七八个年头,现在是中国工商银行一家市级分行的副行长。他给自己起了个别样的笔名叫“田园”。他喜欢写诗,喜欢练习书法,喜欢交朋友,喜欢体育运动,喜欢爬山……在充满激情的工作之余,有了感悟,信手写来,仔细推敲,便成了诗句;陶醉山水之间,兴高采烈之时,纵情放歌,随后用心琢磨,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汇成了田园诗篇。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一个在金融界打拼事业的人,却出版了一本又一本诗集。要说起罗勇写诗的故事,还真是有趣,亦有味,有根,也有缘。
  
  爱诗从毛泽东诗词发轫,写诗从唐诗受益,起蒙却源自县委大院的一个大学生掏粪工
  
  罗勇出生在湖北咸宁的一个领导干部家庭。从小生活在县委大院里,父亲的严厉家教,首先从他的身上体现出来。衣着朴素,行为检点,要求与院外普通人家的孩子看齐。稍大些,父亲常利用工余带他下乡学插秧、挑水、干农活,并要求他带着弟妹在节假日里挖地种菜,上山打柴。
  说起罗勇写诗的启蒙,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年月提倡开门办学,使得罗勇不仅学得一手好农活,而且朴素的心态形成了他浓厚的平民意识,他写诗的启蒙老师,居然是县委大院里的掏粪工。那位掏粪工是一位上过大学的中年人,因家庭成分问题回乡戴帽改造,但为人天性乐观开朗,安贫乐道。他工休间歇常常捧读《毛泽东诗词》,并出口成诵,倒背如流,为此引发了少年罗勇的极大兴趣。利用挑粪种菜的机会,两人熟稔起来,罗勇听他背诵和讲解毛泽东诗词,觉得比课堂上老师讲解的要生动有趣得多。那时候唯一可读的课外书只有“红宝书”。从此公共厕所旁的梧桐树下,成了少年罗勇学诗的另一个课堂。
  后来,从外地转学过来的同学李海城,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本线装的《唐诗三百首》,让罗勇爱不释手,硬是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挑灯夜战将注释在内的全书抄了下来,课余时间偷偷研读。
  至今想来,罗勇仍十分感奋地说,我爱诗从毛泽东诗词发轫,写诗则从唐诗发蒙。
  16岁那年,罗勇高中毕业后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军去了阳光林场插队。由于从小学会独立生活,有了劳动基础,他省略了大多数城里“知青”的适应过程,第一年便被评为“知青标兵”。阳光林场离城30公里,一到周末便有“知青”往家里跑,罗勇却一两个月不回一次家。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位饱读诗书的养蜂人,工余时间他不仅和罗勇一道研读诗书,而且还同罗勇写诗吟唱。他告诉罗勇,没有扎实的古文基础,难以成诗。于是,罗勇一边刻苦攻读古文古诗,一边写作。也就是在插队两年的时间里,罗勇写成了他的第一本诗集习作。全诗集182首诗中,有应景、吟唱,但更多的是记录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知青生活;有自由体,更多的则是近体。尽管诗艺显得稚嫩,然而情感真挚热烈,使人感到他的诗犹如一株深深扎根于生活泥土的幼苗,正在茁壮成长起来。
  他的诗大都发表在墙报上,“知青”点上他既是团支部书记,又是墙报的主编。他调侃自己:在当时既是需要,又是“特权”。我们现在能读到他的最早的一首诗冠名以“无题”:“太阳出东方,冻地发春华,喜看咸宁城,素裹染红霞”。这首写于1974年1月25日的诗,充满了清新质朴之风。1976年12月他又以表现突出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批从“知青”点上应征入伍,来到北京昌平的空军某基地服役。也正因为他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从连队文书到团政治处干事仅用了一年时间。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军旅诗篇,“夕照大路柳荫翠,战士踏歌打靶归,演兵场上显身手,捷报随着喜鹊飞”。一首《打靶归来》,成了连队赛诗会上的保留节目。不久,他又被抽调去为空军一位退役将军写了四个月的回忆录,其中四万多字的片断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被全国政协文史资料收录,罗勇也因此成为师部的“双学标兵”。
  
  


  他用诗人敏锐的目光去发现,以丰富的联想去创新,在诗文与金融的交汇中不断升华人生境界,努力在领导的岗位上辛勤耕耘
  
  1980年冬天,超期服役一年的罗勇,谢绝了部队首长的挽留,复员回到了家乡。也是因为他的诗才,市委宣传部、民政局、人民银行三家单位争着要提走他的档案,最后是银行出手最快,理由是金融部门更缺少“笔杆子”。就这样,1981年春天他成了人民银行办公室的一名文秘。
  面对着这看似与诗无关的全新职业,罗勇却以诗人火热的激情全身心投入;面对着金融知识的匮乏,他以诗人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汲取。业余时间,他同时参加“北京中国语言函授大学”和“北京金融函授学院”学习,先后又取得了中南财经大学城市金融专业和湖北教育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文凭。27岁那年,他被提拔为县级支行的副行长,后改任工商银行副行长,市级分行信贷科长、县级支行行长、市级营业部总经理,直至1998年9月,被提拔为市级分行副行长。
  职务在不断升迁,岗位也不断在变,但他求知的欲望和笔耕不辍的精神始终不变。他总是以诗人的丰富的联想,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去创新自己的工作。
  在县级支行任分管计划、信贷工作的副行长期间,他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信贷资金管理的“头寸控制法、纵横结合法和资金时间差利用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此“三法”作为经验被全省推广;随即又根据金融规律和企业改革态势,创办了全省县级第一家城市金融服务社和“厂内银行”,被《湖北日报》予以公开报道推介。在嘉鱼县支行行长任上,他创立了“效益工作法”,不仅使严重亏损的嘉鱼支行一年扭亏为盈,而且及时发现堵住了12起企业逃债行为,确保了2500多万贷款的安全。在市分行信贷科长任上,根据总行要求,结合咸宁实际,建立了信贷“三查”、“三级”审批制度,实现了信贷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执笔起草和修订了全市工行系统带有全局性指导性文件16件。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先后撰写和发表论文60多篇,计50余万字,其中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3篇。1990年与人合著的长达22万字《金融理论问题探讨》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期需求不足》一文发表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1990年487期上,其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观点,引起了国家高层经济战略决策者的关注,获得当年城市金融学会论文一等奖。
  与其说罗勇是个有心人,不如说他以诗家的洞察与敏锐捕捉到了生活中的“诗眼”。大量论文的发表,也使他成为全省工行系统助理经济师、经济师、高级经济师三级职称全部破格的第一人。勤于思考,使他懂得了还必须脚踏实地;善于发现,成就了他勇于创新。1984年经济过热时,全国有的银行突击放款,而他所分管的信贷部严格把关,一分钱也没放出去;1992年他任职于嘉鱼支行行长,全市支行纷纷拆资去海南投资,他不为所动,结果还挨了批评。他说,他走进银行系统,常置于案头的是五本书,一本是日本的《住友银行经营管理》;另是一套四本现代金融管理丛书。他甚至将其中的重点章节内容以诗歌的形式编写出来让员工朗诵,他认为作为一名金融管理者,关键在于要把握好一个“度”,既要开拓创新,又要稳健经营。
  
  以文会友,以诗交友,他以一颗热忱率真的心,在员工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在行业内外赢得合作和友谊
  
  日常生活中,大凡擅长于形象思维的人,逻辑思维必是弱项;本职工作有成绩者,业余爱好可能成绩平平。而罗勇却在其中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且相得益彰,共生共荣。写论文思维慎密,逻辑严谨,还被聘为省工行电大学员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写诗联想丰富,声情并茂,数百首诗作见诸报端。
  生活一体,诗书同源,罗勇对书法同样也有浓烈的兴趣和追求。有书家评价说,罗勇笔力矫健,纵横跌宕,且疏朗清畅,自然出奇,表现出秀而不媚,丽而不俗的艺术个性。他先后二十多次参加省(市)系统内外的书法展,阳光林场的原“知青”点上至今还保留着他30多年前书写的巨幅标语。说起罗勇练习书画,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他是从替不谙毛笔写字的父亲在“文革”期间写认识开始练习毛笔字的;他画画则是从母亲绣花蓝底中激发的兴趣。
  


  生活中的罗勇,坦诚率真,开朗乐观,总是充满了激情,因此,诗联佳话时有新作。2004年临近春节,他下乡到咸安区宝塔村,见一当地小学老师正在为一农户写春联:“惠民政策能致富;父母种田扭乾坤”。在旁的罗勇忍不住了,他改正道:“儿女读书扭乾坤”。不料该联贴出的第二年、第三年,该农户家连出两名大学生。2007年户主拎了40个土鸡蛋进城见罗勇,说是儿女能上大学是罗勇的对联改得好。
  工作中的罗勇,更是以文会友,以诗交友。九宫山滑雪场的投资商因为与罗勇是诗友,而斥资5000万来通山投资;中铁十一局武广客运专线的财务总监因诗与罗勇成为朋友而落户工商银行。锦隆化纤公司财务总监说:从未见一位金融家出版文学专著的,因诗视罗勇为知已……至于工行系统内,罗勇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领导者,更是推动者和提升者。日常生活中,每逢重大节庆活动的文艺演出或是宣传促销、银企联欢等活动,罗勇必有诗作,且每每登台诵朗,成了工行活动的亮眼节目。同时,他还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在网上开办“田园博客”,与友论书论诗,酬酢唱和。即使是手机,也成了他的笔记本,一有灵感即吟成诗,然后发与同事和友人。去年12月,工行牡丹卡在全国发行和消费突破“双千”万。罗勇即赋诗以贺:中华盛开牡丹花,信用品牌亮天下;市场领先新天地,方便百姓千万家。诗作通过手机短信传递,接二连三就收到好几位同事的和诗。正是因为这种一唱一和,不仅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鼓舞了士气,而且在员工中形成了一种“诗歌情结”,无形中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精神。
  诗言志,唱心声,罗勇以他独特的田园牧歌,抒写了一个金融老将的炽烈豪情,成就了他阳光与诗意的精彩人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