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纪行

来源 :延安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湖北人。湖北雨水多,湖泊遍布,有“千湖之省”的说法。我少年时生活的村庄,出门便是大湖,波涛说不上浩渺,却也很有几分动人。门口那大湖之外隔着江堤,正对着长江瘦弱处。湖北交通发达,九省通衢说的就是那里。大学毕业后,到广东生活,海见得惯了,交通自是不必说,更是畅达。由于长期在这两个地方生活的缘故,我对水是有亲切感的,青山绿水对我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去延安之前,我想起了贺敬之先生著名的《回延安》,那诗在课本上读过,至今印象深刻。在诗的开篇,先生写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请注意关键词“灰尘”“黄土”,这也符合我对黄土高原的想象。
  从深圳宝安机场飞往延安,不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时间。前两个小时,我在休息。快到延安了,我打开了遮光板,想从空中看看陕北的景况。好几年前,飞过甘肃。快进入兰州时,我盯着下方的高原,沟壑密布,山石林立,几无绿影,草木隐匿无踪。陕北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黄土嶙峋,毕竟那是著名的黄土高原。一片接一片的绿,树木丛生,苍翠塞入眼中,盯着遮光板下方,我有点迷惑,真的已经进入陕北了吗,到延安了吗?飞机降落在机场。带着疑问,我进入了延安城。是日,延安阴。次日,晴。接下来几日,阴雨连绵。这太出乎意外了,灰尘和黄土不见踪迹,反倒雨水和绿色丰沛。
  这雨水和绿来得不容易。1999到2019年,延安人一战二十年。20年的艰苦付出,延安人创造了绿色奇迹。从卫星遥感图上观测,陕北的绿色边界向北推移了400公里,每年注入黄河的泥沙量也从之前的2.58亿吨降低到0.31亿吨。说到这个,延安人不能忘记一个人,朱镕基总理。为了延安的退耕还林工作,朱镕基总理两次来延安。当了解到坡地一年只能出一百来斤粮食,朱镕基总理说“一百来斤你那个地就都让个体农户去承包,你给我种树,我给你提供树苗,我的粮食全部无偿给你,给你个粮本,到粮店去领粮。我一年给你调六亿斤粮食怎么样?不问你要钱,我就问你要林!”也是在那次视察中,朱镕基总理提出了“退田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方针。截止2018年,延安全市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77.47万亩(累计纳入国家计划1017.4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9.4%,占全国计划内退耕还林面积的2.1%,陕西省的26.7%。工程涉及28.6万农户,124.8万农村人口。全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总量达218.8亿元,其中水源涵养能力达到了5.95亿立方米,仅涵养水源一项的生态效益价值就达到了53.21亿元。这是一份傲人的成绩单,也许数字总是显得抽象,细节更加动人。
  说说苹果。苹果大约是最亲民的水果,再偏僻的城市,只要有水果店,苹果总是有的。以前,听说过陕西的苹果。我有个朋友,写小说,陕西人。有两年,他在微信上卖苹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买了两箱。家人吃过,说好。我有点好奇,平时他们很少吃苹果,也难得说一句好。问怎么个好法?答曰“甜,脆”。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同行的当地伙伴听,他大笑,你吃的说不定就是我们延川的苹果。说这话时,我们正去往苹果园的路上。在这儿,我不能隐瞒我的好奇心,此前,我从没见过长在树上的苹果。把这话讲出来后,不可避免地又一次遭到嘲笑,你还作家,连长在树上的苹果都没见过。这当然是开玩笑了,却也说明一个问题,有些东西,即使在生活中,看上去非常熟悉,你以为你了解很多,其实你依然所知甚少。比如说苹果,我以为种苹果很容易,苹果树嘛,种下不就完事了,等着结果采摘就行。这么想就太天真了。当地的朋友指着苹果园问我,看到苹果园上面的那张网没,猜猜干什么的?我张嘴就来,防鸟啄食。朋友笑了起来,你能想到这个已经挺不容易了。不过,这网主要是防冰雹的。苹果成熟期,如果让冰雹打了,减产不说,品相也差,卖不出价来。果农种点东西很不容易,种苹果想着简单,其实一年四季没个停。进了果园,大家都兴奋起来,果子结得太漂亮了,又大又红,满树满枝的。我拍了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南方的朋友一片惊叹,苹果能结这么多啊,枝都压低了。当地的朋友又是一顿笑,枝是低了,也不光是果子压的,枝条拉开,光照更充分,果子才能长得更好啊。说罢,指着地上铺的反光膜问我,不觉得这个反光膜奇怪吗?我说,一进来就注意到了,没好意思问。朋友说,其实明白了道理就不觉得奇怪了,反光膜能把光反射上去,让果子底部也接受光照,这样果子红得更均匀漂亮些。说罢,指着树根处的土堆说,外行看个热闹,内行的知道处处都是工夫,要想种好果子,哪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还是只是种,产销都是学问。
  从果园出来,进了村委会院里。村书记指着一排冷库说,果农摘了果子,事情还多着呢。目前,通过分级分选、冷藏冷链、品牌包装、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后期整理,带动了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全市智能选果线从2012年的空白到现在的88条;冷气库储藏能力从73.9万吨增加到120万吨;直销店从110个增加到331个,覆盖全国20个省72个城市。2018年果季销售苹果3.27万吨,销售额4.23亿元,平均销售价格12.9元/公斤。同时,现在还有了“延安苹果”“洛川苹果”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延安的苹果是真正做大做强了。截至2018年底,延安苹果总面积达到380.2万亩,产量289.2万吨,鲜果产值128.7亿元,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洛川、富县等南部县区农民收入的90%来自苹果。小小一个苹果,带着农民脱贫致富了。热情的果农摘了果子给我们品尝,时值八月下旬,早熟的果子熟了。果农说了果子的名称,那两个字不好记,发音是“嘎啦”,只记得果子结实,果色红润,甜脆得很,好像属于富士系列。据说再过一段时间,才是大批量上市的时候。路旁有果農摆了果子在卖,趁着这个空档,我问了几句,种苹果划算吗,挣钱吗?果农笑眯眯地说,现在和以前不一样,果子不愁销路,比以前种地挣钱多了。遇到什么问题,还有政府派的技术员上门服务,种植水平也比以前提高了。后来,我才了解到,延安从1947年由洛川县农民李新安引入苗木开始成片栽植果园起,已有70多年的历史。真正得到爆发式发展,还是近一二十年的事。退耕还林,扶贫攻坚是带动延安苹果大规模种植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十年过去,山变清了,水变绿了,农民日子好过了。   经济发展了,还要富头脑。新时代的延安人通过退耕还林为自己赢来了青山绿水,通过攻克扶贫攻坚战获得了美好的生活,钱袋子满了,脑袋更要富起来。我也算去过一些地方,延安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还是深深震撼了我。以延川为例吧,大家都知道延川出过一个大作家,他写过《平凡的世界》,他叫路遥。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对路遥保有绝对的尊敬,但延川人对路遥的尊敬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从延安到延川,沿路都有到路遥故居的指引,路遥的名字一次次地出现。下了高速,山坡上一面巨大的广告牌写着“路遥故居”四个大字。可以这么说,路遥在延川是无处不在的,他已经进入了延川百姓的生活。这么说没有一点夸张的成分。因为,延川还有一个“路遥广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当代作家命名的广场,但这确实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在路遥故居时,工作人员告诉我,延安以路遥为主题的展馆有三个,路遥故居只是其中一个。路遥成为一个象征,文化的象征,对路遥的尊重,也显示了延川人民对文化的尊重。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路遥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很快,在延川的一个村子里,我看到的一幕告诉我,他们对文化和教育的热忱出自内心。在那个村子,有一个特别的展室,里面展示的是该村的教育。如果仅仅只是一串数字,表明该村出了多少大学生,硕士、博士,也不会让我觉得太意外。让我感动的是,它詳细介绍了该村的重教典型,为了让兄弟姐妹、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付出了多少艰难困苦。另外一面墙上,展示的是该村走出的优秀学生,还有他们的简介。那一会儿,我有点震惊。这个偏远的村落,有清华、北大,还有不少海外名校的学子。他们从贫瘠的村庄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成为这个时代的栋梁之才。从村子里出去,看着满目的沟壑,我感叹了一声,从这儿走出去太不容易了。可以想象出,他们的父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那一刻,我甚至有点不安,我有珍惜过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吗?
  延安是一片有故事的土地,一片凝结着历史记忆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壮烈和精彩,也有太多的辛酸。我听过这片土地上的民歌,他们的每一句唱词都让人撕心裂肺。如果历史是一条河流,延安曾是其中最壮怀激烈的一章。新时代的延安人,用新的声调唱出新的歌曲,这首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聆听。这也是一片面向未来的土地,它的生机与活力,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信念。
  加油,延安的青山绿水!
  加油,延安的父老乡亲!
其他文献
72年前的早春二月,國民党胡宗南部两个整编军进攻延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战略性撤退。毛泽东带领一支小部队牵着刘戡第29军主力的鼻子乱走,同时电令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进攻榆林,目的是歼灭驰援榆林的敌整编36师。这是毛泽东的拿手好戏,置自己安危于不顾,以大无畏之革命精神甘为诱饵,为主力部队围点打援创造条件,且屡试不爽。我在写作《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时查阅史料,发现他就是这样,每每虎口脱险,却指挥若定
期刊
目的分析助产士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成年人素质希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版及人际指针反应量表对37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相关性,采用AMOS21.0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效应,并对其共情、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助产士希望特质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感知到的障碍。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通过横断面调查,采用循证护理实践障碍量表调查全国769名社区护士的感知障碍。之后通过目的抽样,对15名社区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进一步了解社区护士在循证实践过程中障碍的具体因素,障碍带来的影响,以及克服障碍所需要的支持。访谈结果经文本转化后采用Nvivo 11.0软件进行主题分析。结果社区护士循证实践中感知到最
一脚踏进延安的土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这是震惊世界的革命圣地啊!  杨家岭、枣园、南泥湾、凤凰山……这些普通的窑洞、陕北黄土高坡,因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远道而来,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们,就在半山坡上简陋的窑洞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才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红色延安。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传颂于神州大地,长存于世世代代人们的心目中。  这次来访,深为延安的莽莽绿原而震撼!  一  
期刊
先前从未听说过甘谷驿这个地名。这次随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采风团赴延安访问,不期然就走进了这个位于延安市区以东35公里处的古镇,它属于宝塔区,地处延川县、延长县、宝塔区“两县一区”交汇处。显然,它因古驿站而得名。下车前,我上网快速地查了一下甘谷驿,得知它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和元年,即在这里设广武郡,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有名的“三关门户”。境内残存有古城墙、烽火台、古驿站、
期刊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延安也是我心中的圣地。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清粼粼的延水河、亮堂堂的杨家岭窑洞……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物象焕发着耀眼的光芒!我从小就对延安有一颗虔诚敬仰之心。在哪腥风血雨的岁月,就是在这里,革命先辈怀揣着理想、信仰和必胜的信念,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投入到抗日的战场,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历程。新中国从延安走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长大后,诗人贺敬之对延安的满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