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研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m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与学都面临着若干困难,数学教学改革已成为中职教育的现实需要。文章对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一大批一线熟练技术工人,而此类人才恰是中职学校的培养对象。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差,对文化课学习没有热情,特别以数学为最。数学教师们常常在思索:“怎么教和教什么”,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一些思考。
   现象一:知识讲解,睡觉的比听的多
   我们常说,中职的很多学生是“瘸着两条腿走路”的,这两条腿,一指英语,二指数学。虽然这是教师之间的无奈解嘲,但学生的底子薄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我校的近几年的学生入学数学成绩,在中考卷满分是150分的基础上,段平均分仅在40分左右,部分学生的成绩甚至为个位数。很多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放弃数学的学习,进入职高后,由于基础薄弱,兴趣淡化,毫无学习动力,有些班级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数学课枯燥乏味,太难学,根本不愿意听数学课,对于教师的课堂讲解,他们缺乏感觉,或是漠然置之,或是我行我素。特别是男学生,上课“低头率”很高,因听不懂课而趴在桌上睡觉。让教师陷入只有少数学生抬头听讲,自己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现象二:练习时刻,旁观的比参与的多
   由于数学课的知识性过强,有时难免显得枯燥无味,我们也很难把它讲得多么生动有趣。因此,很多老师就给自己找到了让学生趴着的理由:“只要知其然何须知其所以然”?于是,教师只管自己唱好独角戏,想着学生只要概念了解即行,公式会代即可,只要到了练习阶段,课堂自然就活跃了。
   然而,中职的课堂,也在练习阶段显示了它的尴尬性。一个看似热闹的场面,当我们耐心地观察一下,就能发现真正参与的学生其实廖廖无几。教师的每一次提问,要么会遇到学生的漫无目的的散答,要么所有的回答由一些相对较好的学生包干。很多学生在练习巩固阶段把自己置身于局外人的角色,甚至双手一垂,连笔也懒得动一动。而作为课堂效果检测的手段之一——板演,也基本上成了优生的专利。大部分同学“怕”字当头,只能观看而不能参与。笔者以前曾对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板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近70%的学生对板演持不欢迎态度。老师点名,学生却迟迟不肯站起,即使站到了讲台上,也只是写一个解字就以不会做为借口干站着。久而久之,教师认为叫学困生板演是浪费时间的事,而优生也丧失了板演的激情。板演在中职数学课堂也不知不觉间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现象三:课后作业,抄袭的比做的多
   如果说学生上课睡觉让教师生气,练习不做让老师无奈,那么作业抄袭现象,就让教师头疼了。我们在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常常发现,一个组甚至是一个班级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一个模板的。于是,改着改着就心烦意乱,要么一个阅字了之,或是一个大钩表示。作业的反馈矫正功能全然不见,改作不仅成为教师的工作负担,更是沉重的心理负担。
   现象四:知识检测,空白的比写的多
   学校里的每一次考试,组里的流水改卷中,分到改解答题的总比分到改选择填空题的老师开心。原因无它,只因中职的数学试卷,空白的地方总是比有做的地方多,所以,原本应该是苦差的解答题的评判工作反而成了最轻松的分工,这也算是中职数学的一大特色了。当我们看着那一张张泛着空白光亮的试卷时,那种作为中职数学教师的悲哀就由然而生,让人欲哭无泪。
   四种现象,见怪不怪。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又昭示了我们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无助和低效。受生源质量的影响,以及囿于教师自身的原因,中职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沉闷低效的代名词。虽然中职人进行了无数的尝试,并形成了很多有中职特色的教学法如:“抬头教学法”、“情境生成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等,也取得了很多出色的成果。但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很多方法如果仅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学生的成绩照样会红灯遍地。我认为应该注重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思想渗透, 拓展学生认知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层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过程,新旧知识的对比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解题思路的思考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此时提高学习效果,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师生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付出努力,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并得到赞扬后,就会得到心理满足,这种满足会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相反,如果学生学习成绩长期较差,缺少因学习成功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有益刺激,得到的总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和家长的指责,学习必然没有兴趣,因此,对学习差的学生,在教学中必须以较低的起点来帮助他们获得较好的成绩,并及时鼓励,使之获得自信。
  
   参考文献:
   [1]何玉刚.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有效策略[J].职教通讯,2007(1).
   [2]熊晓春.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5).
  
   (作者简介:狄富娣(1974-),女,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数学教育专业,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笔者调查了西安几所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的状况,分析了独立学院的特点,对比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从课程安排、运动项目选择、器材及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改
青少年的体育训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少年体育训练要讲究科学,尊重科学,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训练。体育训练运动结束后,要注意身体的放松和保健。
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中青年管理干部队伍在知识层次、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与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
拉丁健美操是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一种健身运动。将这一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 ,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教学中配合姿态美的训练 ,不但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还有助于仪态培养
摘要: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根本教学任务。体育教学作为初中学科教育中最能影响学生体质发展的一门学科,更要重视发展,我们要重视素质教育环境下体育教育的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发并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更能帮助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根本教育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体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犹太教徒作为“上帝的选民”的特殊性与优越性是通过犹太教中的契约观——信徒们对上帝的集体承诺来实现的。犹太教将生与死视作上帝赋予人类的内在属性,如此,便把生死的意义也归结在了人对上帝的信仰关系中。本文以犹太教经典为文本,总结犹太教中的契约观与生死观,并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犹太教 契约观 生死观  犹太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历经沧桑、饱受苦难的犹太教,至今仍极具发展
摘要:本文试着总结了以往对风格形成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设计风格形成的意义以及设计师的风格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重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指出风格的形成是设计师走向成熟的表现。  关键词:风格,设计风格,解决办法,成熟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49-01  一、引言  风格是设计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
序在鲁迅的作品中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在《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中,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这两篇文章中,序的写作传统被打破,增加了反讽的意味,为全文的核心内
我国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女性民工荒”.本文从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女性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揭示可能导致沿海地区对女性民工劳动需求扩大的
摘 要:艾伊·奎·阿尔马是非洲杰出的散文体作家,也是第一位描写独立后加纳社会现状的先驱作家,在当代非洲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美好的尚未诞生》一文中,他以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不仅塑造了虽生犹死的小人物的形象,点明了独立后加纳腐败的社会现状,还揭示了新的领导人已沦为后殖民时期新的资本利益的输送者,为人们了解独立后的非洲提供了详尽深刻的多元视角。  关键词:阿尔马 《美好的尚未诞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