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水孔蛋白4在胶质瘤及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水孔蛋白4(AQP4)在胶质瘤及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的组织病理学关系及在瘤周水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1999年至2001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胶质瘤石蜡组织标本73例和脑转移瘤组织标本15例,并另取正常脑组织标本8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VEGF与AOP4的表达.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未见VEGF表达: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之间、低级别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之间、脑转移瘤与正常脑组织及低级别胶质瘤之间VEGF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VEGF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4在所有组织标本中均有表达,正常脑组织与高级别胶质瘤、脑转移瘤之间,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脑转移瘤之间AQP4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脑组织与低级别胶质瘤之间、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AQP4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16,P<0.05).结论 VEGF与AQP4是参与形成肿瘤周围水肿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因素,且两者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白色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情况并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 监测医院感染. 方法 收集自2007年5月至11月从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内分离的30株白色念珠菌,以微量液基稀释法分析常用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药物敏感情况,同时提取DNA后进行RAPD基因分型. 结果 临床分离的30株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别为伏立康唑(100%)、两性霉素B(1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饮食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缺失和Tau(ser202)异常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海马齿状同注射B淀粉样蛋白(A13)建立AD大鼠模型,根据不同饮食,将动物分为高胆同醇AD组、高胆同醇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标准饮食AD组和标准饮食PBS组;采用尼氏染色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缺失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及皮层Tau(ser202)磷酸化水平.结果 高胆固醇饮食增加
目的 评估无水乙醇在颅内巨大高血运脑膜瘤手术中的止血作用及脑膜瘤的切除效果.方法 四川省肿瘤医院颅脑外科自2004年9月至2008年10月对12例颅内巨大高血运脑膜瘤患者采用术中无水乙醇(8.5~27mL,平均11.2 mL)注射止血后,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术. 结果脑膜瘤注射区不同程度变白.瘤体变硬,表面及切面出血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本组病例术中出血约48~154mL,平均67mL;手术全切11例,
脊膜膨出是先天发育不良件疾病,常伴有多种畸形,如脑积水,并可能有局部先天肿瘤,但三者并存者极为罕见.笔者收治一例此种情况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自身抗Aβ抗体亲和力情况.方法 选择AD患者、正常中年人和正常老年人各20例,通过间接ELISA法结合硫氰酸盐洗脱检测各组血清抗Aβ抗体相对亲和力.结果 AD组血清抗Aβ抗体亲和力值为1.6(四分位数范围1.15~2.05),明显低于正常老年组[2.45(四分位数范围1.75~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正常中年组[2.35(四分位数范围1.
外伤性脑内血肿多为脑挫裂伤引起局部动脉破裂所致,由静脉损伤引起的脑内血肿临床较少见.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1996年4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静脉损伤性腩内血肿患者56例,大约占同期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的0.53%,现将其临床资料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边缘系统涉及人类大脑半球的较大区域,包括岛叶、额叶眶面、半球内侧面的扣带回.颞极和颢叶内侧面的部分结构以及与这些区域相关的皮质结构.边缘系统肿瘤常见于中青年,癫痫发作常是其首发和惟一症状,病理上以低级别胶质瘤及其他良性肿瘤为主[1]。
随着神经内镜器械的不断完善,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及手术经验的逐渐积累,神经内镜在神经微创外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神经内镜手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展得较早,研究得也比较多,我国起步则较晚,但发展较快,有部分市级医院也开始了这项技术,并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为让更多医疗工作者了解神经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帮助更多患者获得神经内镜手术良好的疗效,现将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一些优势综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人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7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76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743例治愈,17例有效,9例无效,无手术死亡.随访6-180个月.46例复发,其中9例行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术中创伤小,复发率低,可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责任病变血管及其侧支循环代偿方式,探讨脑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时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临床症状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OCSP分型(完全型前循环梗死36例,部分前循环梗死94例,后循环梗死31例,腔隙性梗死50例),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判定梗死的责任血管、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及代偿方式.结果 检出有病变血管的患者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