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公共汽车时,常常看见有些孩子又哭又闹,有的还呕吐。爸爸妈妈们不明就里,以为孩子不习惯坐车。让孩子往窗外看,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也会晕车,医学上称为“晕动症”。晕车与耳朵中司管平衡功能的前庭器官兴奋性高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小孩的症状比大人重,也更为普遍。小孩在4岁以前,前庭功能正处在发育阶段,4岁后才不断完善,直到 16岁时才完全发育成熟,随着前庭功能的逐步完善,孩子晕车的症状会越来越轻,甚至消失。
孩子晕车时有一些很明显的症状,如在车上手舞足蹈、哭闹、烦躁不安、流汗、吐奶、面色苍白、害怕、紧紧拉住家长、呕吐等,下车后又有好转。
缓解晕车的5个方法
给车厢透透气
晕车的孩子对汽油味、烟味、新车异味特别敏感,车子的颠簸晃动足以让孩子心里不舒服了,如果再有一些异味的加压,绝对会加剧孩子的症状。所以,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数九寒冬,有晕车的孩子在车里,应将车窗打开,让吹进车里的风冲淡引擎散发出的汽油味,以便孩子能呼吸到比较新鲜的空气。不过,要是赶上塞车,上百辆车竞相排放废气,妈妈最好还是先把窗子关上,因为此时外面的空气比车里的空气更糟。当然吸烟的爸爸应该不要在车上吸烟。
风大的时候,可将窗子开一条小缝,并给孩子穿上有帽子的衣服或戴上帽子,以防孩子受凉感冒。
按压内关穴
孩子有晕车症状发生,爸爸妈妈可用大拇指按压内关穴缓解。按的时候要用力,让孩子有隐隐作痛的感觉,但不要让孩子承受不了。同时教孩子吐气,连续按几次,孩子会好受些。内关穴的位置——从掌面与手腕关节处的横纹算起,约本人三只手指宽的位置,就是内关穴。
不要把“按”变成“掐”,孩子的皮肤很嫩,稍不留神就会弄破,如果妈妈的指甲过长,也要注意。
巧用鲜姜、风油精
和孩子坐在行驶的车中,妈妈手里拿一块鲜姜片,随时放在孩子鼻孔下面让孩子吸气,辛辣味吸入鼻中,能起到缓解作用。把姜片贴在孩子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也是个不错的方法。也可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或在肚脐眼上滴两滴风油精,用伤湿止痛膏敷盖,效果不错。
使用风油精时,注意不要让孩子摸,以防孩子沾了风油精的手再去揉眼睛。
睡觉或闭目养神
上车后让孩子躺在妈妈怀里睡觉或闭目养神,能减轻孩子晕车的感觉。因为坐在车里,内耳感觉到的动感与视觉所接收的感觉不一致,产生混淆,人就容易晕。如果孩子睡着了或闭上眼睛,不存在视觉与内耳感觉的错位,晕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孩子睡着了,最好关上车窗,或用围巾、帽子遮住孩子的头和前额,防止着凉。
首选车厢前部
让孩子坐在车厢前座,身体靠在椅背上相对固定,提示他往正前方看,此时视觉与内耳接收的信息一致,孩子不容易晕车。如果孩子有不适反应,可让他做深呼吸。
小孩子应由爸爸或妈妈抱着坐在前座,3岁以上的孩子独自坐,必须系好安全带。
预防晕车策略
让孩子习惯坐车
晕车的孩子乘车经历越少,坐车时晕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爸爸妈妈舍得频繁在车里“摔打”孩子,过不了多久他就能“百炼成钢”。所以,爸爸妈妈最好能每周带孩子坐一两次车,时间从 10分钟、20分钟一点点延长,直到孩子连续乘车两三个小时不晕为止。
孩子训练过程中遇到不适,最好尽快下车,不使孩子对车产生恐惧心理,否则以后的锻炼将受到影响。
多做运动
乘车时,除了水平移动还会上下震动,造成身体平衡系统紊乱,人感到不舒服。假如平时多做各种运动,操练身体的平衡系统权作练习,等到上了车,自然会觉得轻松。比较有效的运动包括上下运动、弯腰、反复下蹲站起、折返跑、倒着走路、多带孩子坐转椅或让他自己转圈,持之以恒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做这些运动应循序渐进。提醒孩子运动时不要太剧烈,以免造成伤害。
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也会晕车,医学上称为“晕动症”。晕车与耳朵中司管平衡功能的前庭器官兴奋性高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小孩的症状比大人重,也更为普遍。小孩在4岁以前,前庭功能正处在发育阶段,4岁后才不断完善,直到 16岁时才完全发育成熟,随着前庭功能的逐步完善,孩子晕车的症状会越来越轻,甚至消失。
孩子晕车时有一些很明显的症状,如在车上手舞足蹈、哭闹、烦躁不安、流汗、吐奶、面色苍白、害怕、紧紧拉住家长、呕吐等,下车后又有好转。
缓解晕车的5个方法
给车厢透透气
晕车的孩子对汽油味、烟味、新车异味特别敏感,车子的颠簸晃动足以让孩子心里不舒服了,如果再有一些异味的加压,绝对会加剧孩子的症状。所以,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数九寒冬,有晕车的孩子在车里,应将车窗打开,让吹进车里的风冲淡引擎散发出的汽油味,以便孩子能呼吸到比较新鲜的空气。不过,要是赶上塞车,上百辆车竞相排放废气,妈妈最好还是先把窗子关上,因为此时外面的空气比车里的空气更糟。当然吸烟的爸爸应该不要在车上吸烟。
风大的时候,可将窗子开一条小缝,并给孩子穿上有帽子的衣服或戴上帽子,以防孩子受凉感冒。
按压内关穴
孩子有晕车症状发生,爸爸妈妈可用大拇指按压内关穴缓解。按的时候要用力,让孩子有隐隐作痛的感觉,但不要让孩子承受不了。同时教孩子吐气,连续按几次,孩子会好受些。内关穴的位置——从掌面与手腕关节处的横纹算起,约本人三只手指宽的位置,就是内关穴。
不要把“按”变成“掐”,孩子的皮肤很嫩,稍不留神就会弄破,如果妈妈的指甲过长,也要注意。
巧用鲜姜、风油精
和孩子坐在行驶的车中,妈妈手里拿一块鲜姜片,随时放在孩子鼻孔下面让孩子吸气,辛辣味吸入鼻中,能起到缓解作用。把姜片贴在孩子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也是个不错的方法。也可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或在肚脐眼上滴两滴风油精,用伤湿止痛膏敷盖,效果不错。
使用风油精时,注意不要让孩子摸,以防孩子沾了风油精的手再去揉眼睛。
睡觉或闭目养神
上车后让孩子躺在妈妈怀里睡觉或闭目养神,能减轻孩子晕车的感觉。因为坐在车里,内耳感觉到的动感与视觉所接收的感觉不一致,产生混淆,人就容易晕。如果孩子睡着了或闭上眼睛,不存在视觉与内耳感觉的错位,晕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孩子睡着了,最好关上车窗,或用围巾、帽子遮住孩子的头和前额,防止着凉。
首选车厢前部
让孩子坐在车厢前座,身体靠在椅背上相对固定,提示他往正前方看,此时视觉与内耳接收的信息一致,孩子不容易晕车。如果孩子有不适反应,可让他做深呼吸。
小孩子应由爸爸或妈妈抱着坐在前座,3岁以上的孩子独自坐,必须系好安全带。
预防晕车策略
让孩子习惯坐车
晕车的孩子乘车经历越少,坐车时晕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爸爸妈妈舍得频繁在车里“摔打”孩子,过不了多久他就能“百炼成钢”。所以,爸爸妈妈最好能每周带孩子坐一两次车,时间从 10分钟、20分钟一点点延长,直到孩子连续乘车两三个小时不晕为止。
孩子训练过程中遇到不适,最好尽快下车,不使孩子对车产生恐惧心理,否则以后的锻炼将受到影响。
多做运动
乘车时,除了水平移动还会上下震动,造成身体平衡系统紊乱,人感到不舒服。假如平时多做各种运动,操练身体的平衡系统权作练习,等到上了车,自然会觉得轻松。比较有效的运动包括上下运动、弯腰、反复下蹲站起、折返跑、倒着走路、多带孩子坐转椅或让他自己转圈,持之以恒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做这些运动应循序渐进。提醒孩子运动时不要太剧烈,以免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