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可识别个人数据流通法律规则的理论构建

来源 :网络空间安全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pz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缺乏个人数据流通规则,立法和理论研究更集中在数据权利、数据归属等方面,对数据流通关注不足。为了促进数据更好的流通以发挥其价值,有必要通过匿名化技术来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隐私保护问题。但是,匿名化技术的不完美性,使得基于结果的匿名化标准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基于过程的匿名化规则。这种规则更接近于数据安全规则,注重于匿名化处理过程中不同环境下的风险评估,通过一系列考量因素确定一种动态的匿名化标准。满足这一标准的个人数据被视为不具有可识别性,可以不经用户同意而流通,但数据控制者必须在流通过程
其他文献
2019年是一个重要节点性的年份,它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且是中国出版协会成立40周年,出版社实现改制转型的关键突破之年,也是我国即将进入2020年全面小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伪造技术正受到社会或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丰富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深度伪造技术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尤其给网络可信身份管理带来了潜在风险。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引发的安全威胁和信任危机将愈加严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深度伪造的滥用风险已经迫在眉睫。文章首先介绍了深度伪造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接着深入剖析了其给网络可信身份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最后从监
基于均衡和无套利原则建立起来的汇率理论难于解释货币危机爆发和汇率调整过渡阶段的货币价格行为.论文建立汇率的线性动态模型,并运用突变理论中的非线性尖点突变模型分析汇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添加了细微扰动的输入样本,可能会使模型失效,这类样本被称为对抗样本。文章提出了冗余信息压缩方案,可以有效地抵御对抗样本攻击。该方案将图像随机压缩与多尺寸缩放集成策略相结合,对图像信息进行选择性压缩处理,有效减少冗余信息,消除了附加扰动。方案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1)针对预处理环节,易于实施;(2)实现了随机化和集成策略;(3)与其他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