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复合麻醉对肛门部手术后尿潴留的影响:一项基于电子医疗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针药复合麻醉对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POUR)的影响,为肛门部手术时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肛肠科实施肛门部手术的病例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麻醉方法、主要手术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临床修订本第3卷(ICD-9-CM3)代码.以开具留置导尿医嘱和收取导尿管费用作为发生POUR的依据.对于术中麻醉方式变更的病例,以最后采用的麻醉方式纳入研究.结果 共11440例肛门部手术患者入组,年龄为39(32,51)岁,男女比例为1.94:1.其中采用针药复合麻醉6083例(53.2%)、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3392例(29.7%)、静脉麻醉1420例(12.4%)、局部麻醉408例(3.6%)、椎管内麻醉65例(0.6%)、全身麻醉46例(0.4%)、其他麻醉方式26例(0.2%).术后留置导尿管395例,POUR发生率为3.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76,95%CI 1.36~2.27,P<0.001)和女性(OR=1.36,95%CI 1.11~1.67,P=0.003)是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POUR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针药复合麻醉相比,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静脉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使POUR风险增高(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OR=1.42,95%CI 1.13~1.78,P=0.002;静脉麻醉:OR=1.48,95%CI 1.10~1.99,P=0.009;椎管内麻醉:OR=2.75,95%CI 1.09~6.93,P=0.032).在校正性别、年龄及疾病诊断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结果类似(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校正OR=1.33,95%CI 1.06~1.67,P=0.014;静脉麻醉:校正OR=1.43,95%CI 1.06~1.92,P=0.019;椎管内麻醉:校正OR=4.93,95%CI 1.92~12.67,P=0.001).亚组分析显示,与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相比,针药复合麻醉能降低女性患者41%的POUR风险(OR=0.59,95%CI 0.42~0.84,P=0.003)及年龄<60岁患者30%的POUR风险(OR=0.70,95%CI 0.54~0.90,P=0.006).结论 年龄≥60岁和女性是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POUR的危险因素,采用针药复合麻醉有利于降低POUR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考察乳腺癌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血清中氨基酸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在乳腺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招募2019年4-6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9例作为乳腺癌组,以正常女性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检测招募者血清中20种氨基酸水平,分析乳腺癌组与对照组间、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组间、早期乳腺癌组与晚期乳腺癌组间氨基酸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对差异血清氨基酸在乳腺癌筛查中的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中丙氨酸(Ala)、天冬酰胺(Asn)、瓜氨酸(
股骨粗隆下骨折属于常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且多为不稳定性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但因老年患者机体耐受力较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需采用保守治疗措施,治疗时间较长,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并发症较多,因此,股骨粗隆下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患者骨折分型,探讨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研究改良PFNA术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