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矫治措施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u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又叫后进生,俗称差生,是指学校中那些智力正常,身体健康,而由于其他主客观原因使之与该生所在学校达到的学习水平,以及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在农村中小学中,这类学生大量存在。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自卑是其中重要一条。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不适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理状态。自卑,并不是指客观上不如别人,而是主观上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如: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怕做不好,做任何事情都会小心翼翼的,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够好。这就是自卑心理的表现。
  一、自卑心理的成因
  (一)自身方面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最早把人的性格划分为内倾向性和外倾向性两种。内倾向的人,多愁善感,胆小忸怩,敏感多疑,不适应环境困难,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事事退缩、处处回避。中学生大部分都处在12到17岁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变化迅速,但由于其不平衡和个别差异性在个体上的表现,可能会给有些中学生带来自卑心理。
  比如,有的中学生因为自己是“绿豆牙”体形而深感苦恼,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娱活动中羞于出头,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也不愿换掉长衣长裤,加上周围人的讥笑嘲讽,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就会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自卑心理。中学生凡因身材矮小、面貌丑陋、体形不佳、口齿不清等而胆怯、敏感、退缩的都是身体方面存在自卑心理的表现。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的家庭贫困,孩子始终生活在贫困的阴影下,自己没有好玩具,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一间自己的卧室,又加上父母没有及时地引导,孩子始终觉得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便悄然滋长。除此之外,父母的自卑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的家长由于种种原因,甘居人下,做事唯唯诺诺,没有为孩子树立起坚强的形象,这样就容易使孩子胆小怕事。再加上个别家庭的离异,残缺不全的家庭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别的家庭对比,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学校有时还遭白眼,缺乏学习的动力,自己便自暴自弃,成了学困生。
  (三)学校方面
  因学习成绩差而导致的自卑心理在中学生表现最普遍,因为在中学生心目中,学习成绩的好坏似乎是决定其优劣、等第的第一要义。因各种原因学习不好的学生,常常在学习好一些的同学前面油然而生一种“不如人”的心理。比如,有些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同学交往中表现得被动、消极、缺乏成功的经验。
  二、自卑心理的教育引导
  (一)了解和尊重学生
  了解是指导的必要前提。了解和尊重学生,对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日益增强,一般来说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同时这咱自尊心也很脆弱,他们常会因一件事的失败而感觉受到伤害,继而退缩甚至对抗。所以,在出现问题时我们应信任、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奋发图强,万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指责。
  (二)坚持以表扬为主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成绩都要及时、热情地给予表扬,使他们产生一种愉悦感。多次、反复的表扬会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并增强自信心。
  例如,我班张华同学,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需要、期望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但新目标总要以现有的目标为基础。一个人的成功经验越多,其期望值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反之,一个人几经努力都失败了,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就会在挫折中盯住眼前的得失,难以自拔,形成自卑的心理。我们应教育中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学会对失败进行客观归因。如学生考试失利,可以他分析原因,使他认识到:一次失败不表明永远失败,一次考试不好不表明自己脑笨,要积极对待,失败将成为“成功之母”。这样的分析,有助于使其及时从挫折中摆脱出来,增强信心。
  (四)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应注意,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使学困生获得成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当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语言暗示:“别人行,我也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从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
  总之,克服自卑心理是未来社会生存的要求,为此,教师要深入观察,了解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在教育过程纠正它。这就要求,不但学校对此要有专门的教育,而且教师的教学中也要贯穿心理健康教育,使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让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像三月的春风,化掉孩子心中的自卑,让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像六月的甘泉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这应该是我们在新课改的春风里追求的境界。
其他文献
CIS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的CI设计概念。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它是企业对经营理念、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塑造过程,用以改造和形成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结构,并通过企业的视觉设计,将企业形象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播给企业内外部公众,从而达到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支持与认同的目的,最终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
现代物流业为用户提供了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服务,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业在大学校园的发展使大学生生活更加便捷,视野更加开阔。本文从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社会替代了以往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而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就要求在设备管理方面要赶上时代的脚步,这样对于高校的教学发展也会产生好的影
“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体会每一位师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师生的发展,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首先要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学校定位,以制度来确保“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的建立,并为教职工建立明确的工作、价值、利益导向。其次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目标,实现学校的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形成完整、闭合、互动、系统的管理流程。  1尊重教职工(教师
国家高教司于2012年启动首批教师发展示范中心遴选工作,标志着“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开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程.作为高教研究热点,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
【摘 要】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多媒体课件进入到数学课程中,并以以其生动逼真的模拟效果、良好的交互性等优点在多媒体课件中占据重要之地。而数学学习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其抽象性使得这一方面的学习效果大大降低,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就成为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本文重点从营造真实的课堂学习情境、创建积极的教学交互氛围、制作生动的教学演示动画方面来具体阐述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
民生,不只是一个靓丽的字眼,更是鲜活的实践,百姓真切的体验.2006年,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承担着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本专业教学团队从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实际、宁夏市场需求实际、学生职业发展实际出发,采取
极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皇帝登位也被称为登极,我们最常用的一个词汇叫“登峰造极”,都是用来形容顶点、制高点的.太极的极是指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也是一个时间尽头
1917年,一个21岁的中国人前往日本求学。此时,他最关心的是各种主义和信仰究竟哪个才能救中国。当他读到《共产党宣言》时,内心无比激动。回国后,他毅然将自家的一箱子田契铺约烧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彭湃。面对敌人,他说:“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锦衣玉食与家庭决裂,让他点燃那场农民运动的熊熊烈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