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高等教育强国地位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emon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5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美国学院承诺”计划,拟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社区学院学生提供两年免费教育,重振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地位,重塑美国的中产阶级,实现国家繁荣及公民更好生活的美国梦。“美国学院承诺”计划认为:大学学位是最可靠的中产阶级门票,要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要让每一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高等教育,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社会认可的是个体的努力和绩效,要进一步推进绩能主义。反思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适度延长受教育年限;财政投入需要更加关注学生资助;社会机制需要更加关注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的跃迁。
  关键词 美国学院承诺;社区学院;高等教育强国;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0-0064-05
  2015年1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田纳西州佩里西比州立社区学院作了关于“美国学院承诺”计划(America’s College Promise,简称ACP计划)的演讲,拟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社区学院学生提供两年免费教育,重振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地位,重塑美国的中产阶级,以实现国家繁荣及公民更好生活的美国梦。结合奥巴马上任以来的教育政策改革,对他提出的“美国学院承诺”计划进行述评,可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ACP计划的出台背景
  “美国学院承诺”计划(ACP计划)宣布:将为社区学院“负责任”的学生──即至少有一半时间在读,GPA在2.5分以上者──免除前两年的学费,以上费用将由联邦和各州政府共同承担[1]。ACP计划旨在重振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地位,力求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队伍,推进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美国的中产阶级,实现国家繁荣及公民更好生活的美国梦。该项计划被《华尔街日报》称为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转机,赞誉为“大专强国战略”[2]。该项计划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背景。
  (一)“技能危机”的出现
  进入21世纪后,高中后教育成为美国产业界对技能人才的基本需求,据有关研究表明,到2018年,美国劳动力市场上接近2/3 的工作都要求具有中等教育后证书或学历,到2025年,美国需要增加1500万~2000万受过较高教育的员工[3]。而目前美国的教育体系还不能大量培养既接受过高中后教育又具备较强从业能力的技能人才队伍,这种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最终导致了在社会失业率节节攀升的同时,众多企业却无法招到满足岗位技能需求的工人的现象。这被美国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称为“技能危机”[4]。在这种情形下,在一大批有志于振兴职业教育、提升从业者群体技能水平的机构、组织与个人等的倡议共推下,奥巴马政府将职业教育体系变革作为其教育政策核心要务之一[5],将社区学院的发展视为实现美国梦的基石[6]。
  (二)高等教育开始滑坡
  多年来,美国公民在高等教育完成率方面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而现在其25~34 岁人口高等教育完成率已经下降到世界的第16位,从而使美国世界经济第一的位置受到了威胁[7]。美国将社区学院作为扭转颓势、实现重返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世界第一位置的重要突破口。2009年2月,奥巴马总统承诺,“将向所有美国年轻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和达到新的目标。在2020年,美国将再次成为世界上大学毕业生比例最高的国家。”[8]2009年7月14日,奥巴马发布“美国人毕业行动”,这一行动要求对社区学院进行全面改革,帮助美国工人获得其成功需要的技能和学分,帮助更多人获得体面的工作,全面提升美国中产阶级的比例,全面实现美国社会的繁荣。政府确立了两个国家目标:一是到2020 年,美国要成为世界上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所占比例最高的国家;二是社区学院要额外培养500万高等教育毕业生[9]。2010年10月,基于“美国人毕业行动”,奥巴马政府又启动一项名为“为了美国未来的技能(Skill for America’s Future)”的政策行动,旨在加强行业与社区学院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企业与社区学院合作,共同培养市场需要的大批专才。该项计划要求每个州至少开展一个高效的企业与社区学院合作项目,帮助社区学院面向市场需求量身定制课程,并逐渐扩大合作面[10]。
  (三)社区学院面临危机
  社区学院是美国两年制高等教育机构,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初级学院。那时有几个大学校长建议,在另一个机构而不是在四年制学院里进行本科生前两年的教育,二战后许多初级学院根据需要重建为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如今已经是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致力于提升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人群的受教育水平,成为沟通12年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社区学院承担转学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服务等职能,其中以提供副学士学位或证书教育为主要教育职能。社区学院地理分布范围广泛,在中等城市和大城市边缘分布的比例最高,在各州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机构是社区学院,超过90%的美国人生活在距一所社区学院25英里的范围内,接近50%的社区学院学生,生活在就读学校10英里的范围内[11]。社区学院最独到的特点是为人们提供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方面的培训,尤其是与交通通讯及电子数据革命相关的技术培训[12]。截至2013年秋季,美国共设社区学院1132所,共有各类学生1280万人[13]。据有关研究显示[14],2012年美国社区学院共招收学生770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10万人,非全日制学生460万人;学生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以22~39岁年龄段的学生为主;62%的全日制学生和73%的非全日制学生在社区学院学习的同时参加工作。
  尽管社区学院以其低廉的学费及较低的入学门槛,特别是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和全面推进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学院面临着诸多发展危机[15]:第一,降低教育成本,使大多数人能够负担得起社区学院的教育费用。应该说,社区学院的学费相对四年制州立大学来说还是比较低廉的。但由于近年来美国经济危机等各种原因,社区学院一直面临经费短缺问题[16]。第二,学生毕业率低、辍学率高。据2013年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美国45%的高等教育由社区学院承担,但社区学院的毕业率仅为24%,3年内取得副学士学位的比例为29%,从其学生转学的职能来看,社区学院学生在6 年内取得学士学位的比例仅为56%[17]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注册学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素质不达标、知识储备不够。另一方面,多数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够。社区学院超过一半的学生来自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贫困家庭,大量非全日制学生都背负着一定的经济负担,且很多学生是家庭中第一代上大学的,30%的学生每周至少要工作20个小时[18]。第三,提升教育质量和标准。学生低毕业率和高辍学率的现状以及美国社会“技能危机”的出现,给社区学院的教育质量敲响了警钟。   二、ACP计划的主要内容
  在宣布ACP计划的演讲中,奥巴马描绘了此项计划的蓝图[19]:我们希望年轻人可以接受切合实际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可以直接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希望老员工可以再次得到培训,从而增强他们的竞争力;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女性和少数族裔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传统被排除在外的领域获得工作;我们希望把社区大学和雇主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让多方受益:学生在工作中学习,雇主获得人才,学院可以获得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设计,所有这些为今天的中产阶级创造了更好的途径。具体而言,ACP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及化:大学学位是最可靠的中产阶级门票
  奥巴马认为,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国家的繁荣强大需要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个体的发展与保障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经济全球化衍生出企业全球化,企业是移动的,哪里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企业就会迁往哪里。因此,区域吸引和留住企业的关键是拥有企业所需要的丰富的人力资源。上世纪的美国,拥有高中文凭是中产阶级家庭的保障;然而今天,上大学并获得证书已成为加入中产阶级的先决条件。劳动力市场预测显示这种趋势只会继续加强。到2020年,经济学家预测,将近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需要接受高中以上程度的教育和培训[20]。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个体而言,最宝贵的资产是你的知识,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途径不仅仅是接受高中教育还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大学学位是最可靠的中产阶级的门票,它是获得一份好工作的关键。个体通过进入大学学习,接触到新的思想、开阔自身视野和发现自我优势,同时增强了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新技能的能力,从而可以确保个体就业。拥有更高技能的工人能够更快地学会和更熟练地从事他们的工作;他们工作起来更有智慧、准确性更高,并且在同样时间内效率更高[21]。因此接受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不仅仅关系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实力。
  (二)可负担:要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承担得起高等教育
  奥巴马在宣布ACP计划的演讲中提议,要帮助每一个家庭都负担得起高等教育,为美国的年轻人提供更为宽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正如奥巴马所言:“高等教育不能是奢侈品——它是经济之必需,美国每一个家庭都应能支付得起。” [22]在过去的30年里,获得大学学位的成本急剧上升。在此期间,即便考虑通货膨胀,州内四年制大学的学费增加仍超过200%,社区大学的费用增长了150%[23]。因此,今天的大学生不得不承担比他们父辈更多的债务。奥巴马强调,所有辛勤工作的美国人都应该有机会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基于以上认识,奥巴马政府将提高高等教育的可负担性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并呼吁高校应竭尽所能“努力降低费用”,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读完大学。具体措施上,奥巴马主政以来,推出一系列举措:如《美国复苏和重新投资法》,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四年大学期间2500美元减税优惠;“机会税收优惠计划”帮助的对象是每年从事100小时的无偿社区服务的大学生,其家庭就可享受4000美元的退税政策[24]。
  (三)绩能主义:重要的是个体的努力和绩效
  在平等的阶级基础上相互竞争的人们,最有能力的人将赢得最好的职业位置,这样的社会即被称为“绩能主义”社会[25]。在以“绩能”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分层体系中,收入、权力、声望等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具有正向关联。费瑟尔曼与豪斯等人发现,在美国,人们职业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教育水平而不是父母的阶级背景[26]。ACP计划将为社区学院“负责任”的学生,即至少有一半时间在读,且GPA成绩至少在2.5分以上者提供免费教育。奥巴马在演讲中强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也一样;如果你努力工作,你就可以获得成功;不问你的出身,关键取决于你的努力和绩效,要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这就是美国的承诺。
  三、ACP计划的社会反响
  对于ACP计划,美国社会反响强烈,褒贬不一。
  支持者认为,第一,ACP计划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队伍,为美国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第二,ACP计划可以有效推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特别是帮助中低收入群体,通过免费社区学院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经济保障。第三,ACP计划可以减轻学生债务[27]。根据美国Collegeboard网站的统计数据,在2014-2015学年,社区学院的平均学费为3347美元,约为公立四年制大学平均学费的三分之一,但是很多低收入阶层的学生仍然必须半工半读才能支付学费和其他开销,因此而延误了学业。
  反对者认为,第一,ACP计划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美国的债务现在已经超过了18万亿美元,而且还在继续失控的增长,实施ACP计划应认真考虑将会给全体美国人带来的财政问题[28]。第二,ACP计划会带来新的不公。联邦财政资助从来不以学生所读类型的学院来歧视他们。通过帮助在社区学院上学的学生而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不管在公立还是私立学院都有数百万低收入学生,这种做法将会改变联邦资助制度[29]。第三,ACP计划会误导学生的就学选择。学生高中毕业后选择去哪儿进一步接受教育应以学习机会为基础而不仅仅是以免费为基础。由于社区大学的免学费政策,可能会使得低收入学生不再选择本科教育。这一潜在的有悖常理的结果似乎与联邦政府致力于让更多贫困学生接受精英教育的雄心抱负相违背。同时,这一提议很可能仅仅是蚕食了高校现存生源,特别是吸引了更多的中产阶级甚至是富裕阶层的生源为了免学费而选择社区学院,而不是鼓励了原本不可能上大学的学生选择上学。对于很多低收入学生来说,上大学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是学习费用,但还有家庭责任和工作责任,大学的学前准备不足以及吃住交通等基本问题。
  四、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区域化的使命,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类似于美国的社区学院。因此,ACP计划对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逐步延长职业教育的受教育年限
  近年来,美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主要是基于延长受教育年限可以有效提高技能进而提高生产率和收入的假设。有研究者认为:增加受教育年限能带来经济收益;在美国历史上,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很好地适应了经济变化[30]。受过更高水平教育的工人拥有更多的能够转换成更高生产力的知识。结构功能主义认为,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对劳动者新的较高的工作要求,必然要求从业者具有更高的技术技能水平,而学校正是通过培养经过训练的劳动者来维持社会制度的平衡[31]。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集体不够自信的现状,有必要逐步延长职业教育的受教育年限。一方面,通过延长职业教育受教育年限,可以有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应对经济全球化竞争,可以有效提高国民的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2014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此举实际上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中、高职学生的受教育年限。
  (二)财政投入需要更加关注学生资助
  美国联邦政府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供财政资助[32]:一是政府购买科研服务,从而提高研究型大学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生教育水平;二是填补缺口和满足特殊需求,如大学图书馆建设、外国语言和区域研究以及医疗保健专业发展等;三是学生资助,联邦政府几乎把一半的财政投入给了学生和家庭,而不是院校,目的是要解决部分学生就读高等院校的经济负担。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从国家制度层面保障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水平。然而,针对中央财政的保障性办学经费,如何管理、如何使用,才能真正发挥财政投入的效益值得关注。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经费使用情况来看,主要是用于人员经费和办学条件改善等,多数高职院校拥有广阔的校园、雄伟的大楼和豪华的实训场所。可以说,目前部分东部经济发达省份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完全不逊色于西方发达国家。据有关数据显示[33],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学生超过5成来自农村或低收入群体,这些学生能否相对轻松地修完学业,是教育公平的关键要素。尽管当前公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奖助学金覆盖面已超过50%以上[34],然而,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就学经济压力依然沉重,个体在国家财政投入中的受益还不是很明显。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力》提出,在扩大入学机会的同时,高等教育必须同时追求公平、适切性和质量三大目标;其中所谓的公平不仅包括入学机会的公平,还包括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目标。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政策有必要进一步关注贫困和边缘化的群体,为其提供合适的财政援助和政策支持。
  (三)社会机制需要更加关注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的跃迁
  美国公立学校之父贺瑞斯·曼恩(Horace Mann)指出:“教育超出人类其他任何方法,是人类环境伟大的平衡器,即社会机制的平衡之轮”(Mann,1991)。学校教育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学校教育逐渐成为个体向上流动的渠道[35]。多数人认为学校教育与职业和经济的成功有着直接联系,接受过高等教育可以提升社会地位,有机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美国宣称,大学学位是中产阶级的可靠门票。然而当前,有社会人士指出我国的高职教育是“针对弱势群体的弱势教育”,一方面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群体,2014届中有52%的高职毕业生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且近四年以来该比例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总体收入水平不高,2014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200元[36],基本与农民工相当甚至偏低。社会对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认同度低,且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没有出现明显的跃迁,从而导致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危机。以上问题的出现,不仅与传统观念、舆论宣传有关,也与现行用工制度、用人政策等社会机制有关,涉及教育、经济、人事、就业等多个领域,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统一思想、协调推进。
  参 考 文 献
  [1][19][5]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on America’s College Promise[EB/OL].[2015-03-22].https://www. White house. gov/ the - press -office/2015/01/09/remarks-president-americas-college-promise.
  [2]黄湘.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转机──“大专”强国?[EB/OL].[2015-03-22].http://dy.qq.com/article.htm? id= 2015 0201A000BV00.
  [3][7][9][10]美国社区学院改革目标和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2):36-41.
  [4]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ress Conference Call on Perkins Act Blueprint[EB/OL].[2015-03-18].http://www2.ed.gov/news/av/audio/2012/04192012.doc.
  [5]王辉,孙连勇.职业教育奖优制拨款的改革尝试——解读奥巴马政府《珀金斯法案》改革计划[J]. 比较教育研究,2014(11):42-48.
  [6]李玉静,刘海.社区学院:实现美国梦的基石[J].职业技术教育,2014(12):24-25.
  [8]President Barack H. Obama. Address before a Joint Session of the Congress[EB/OL].[2015-03-22].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85753.   [11]亚瑟·M.科恩,卡丽·B.基斯克.梁燕玲 译.美国高等教育的历程(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12][16]艾伦·C.奥恩斯坦,莱文·丹尼尔.杨树兵等译.教育基础(第八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93
  [13][14]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14(12):26-31.
  [15][17][18]美国社区学院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J]. 职业技术教育,2014(12):34-35.
  [20][23]America’s College Promise: A Ticket to the Middle Class[EB/OL].http://www.ed.gov/blog/2015/01/americas-college-promise-a-ticket-to-the-middle-class/
  [21][30]亨利·M·列文,由由. 教育如何适应未来——以美国教育为背景的探讨[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2):2-16,186-187.
  [22][24]何振海,宁海波. 奥巴马政府教育改革述评——基于国情咨文教育主题的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25-30.
  [25][26]刘精明. 能力与出身: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机制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4(8):109-128,206.
  [27][28][29]Free Community College: Gift Horse or Trojan Horse?[EB/OL].[2015-03-22].http://www.huffingtonpost. com/patricia-mcguire/free-community-college-gi_b_6451562.html.
  [31][35]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68,279.
  [32][美] 菲利普·G·阿特巴赫,等主编.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第2版)[M].施晓光,等主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26.
  [33][36]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编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4.
  [34]在第八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的主旨发言[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5080709583099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理念基础上,按照从知识到工作的逻辑,分析基于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观:逻辑起点是应用性高深专门知识,逻辑路线是从知识到工作,逻辑终点是专业性职业;其次从学科范式构建的角度认为,基于职业导向的学科建设必须瞄准专业应用型学科,并在传统学术型学科建设范式与专业应用型学科建设范式比较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进而提出由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转换成职业导向型学科范式的设想。 
摘 要 高级管理团队建设和能力开发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基于国际中等后教育网络领导力模型的调查认为,高职院校高级管理团队至少应具有八项能力:学术领导力、全球市场开拓能力、经费管理能力、个人领导和管理能力、管理变化能力、创新与冒险能力、管理学生和顾客能力以及专业知识。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高级管理者;领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
摘 要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10所中职学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认为,影响中职教育质量主要因素有生源与师资素质、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校园支持等,在此基础上,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包括:树立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质量观,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
摘 要 基于北京昌平区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分析生猪农民田间学校的发展现状及规律,并进一步对影响养殖户参与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田间学校满足养殖需求的能力相对减弱,养殖户对田间学校的兴趣越小、参与度越低;影响养殖户参与行为的因素还有文化程度、从业时长、养殖技术支持来源和田间学校辅导员等。  关键词 农民田间学校;发展定位;受众本位论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
摘 要 随着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的推进以及试点专业的开设,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高职与本科院校要从制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策略着手,明确课程体系衔接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现状、研究重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等,构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衔接机制,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  中图分类
摘 要 在原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创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和成果的充分共享,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数字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需要校企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优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功能设计,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原则构建专业课程群,同时各课程建设要突出项目导向。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课程;项目导向;数字媒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摘 要 职业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与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当高职教育生态位高度重叠情况下必有激烈的竞争。由于生态资源的相对不足,我国高职院校在定位方面出现较多问题,如缺乏公认的高职分类标准,各类高校之间职能不清,高校普遍存在“大而全”的现象。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找出合适的生态位宽度,从质量、规模、空间、时间、资源生态发展中提升生态位,以集群发展的方式提升生态位,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研究过程中,随着思考的深入和展开,我对职业教育整合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其先天具有整合的内在“基质”,这种基质是由职业教育交合、和合、融合的本质赋予的、并不可改变的。随着写作的渐变与推进,我对职业教育与整合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清晰,那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撕掳不开的互融关系,一种至大无外、全息性覆盖的涵纳关系,就是说,职业教育的全部、全部的职业教育都是处在整合的关系、层次
摘 要 地方性高职院校作为开放系统,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外在环境的资源供给,从而形成了与外在环境间的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是相互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在办学定位上体现服务性,构建以他方为中心的相互作用大学;在办学理念上体现特色性,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在人才培养上体现适应性,培养适应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而寻求依赖与自治的平衡,从自恋、自怜走向自强,与外部环境建立一种和谐、共赢的关系。  
摘 要 研究发现,深圳企业电子商务三大类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核心需求表现为:沟通能力良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工作认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能独立完成任务且具有创新精神。从岗位群需求结果看,技术类、商务类、综合管理类三大电子商务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有一定的共性,要求具有较强的网络推广能力、方案推广能力和文案写作能力。同时,亦存有差异,技术类更强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