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化”鼓噪让台军无所适从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70780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日上午8点15分,台湾海军金江舰“雄三”飞弹在高雄左营港内误触发射,掉落澎湖海域,贯穿高雄籍渔船“翔利升”号,造成一死三伤。误射事件使得台湾军队建设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5.20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作为“三军统帅”陆续视察台陆海空三军,并在高雄陆军官校参加“黄埔建军92周年校庆”,言必称赢回台军“尊严”。而台湾新任“国防部长”在“立法院”被逼问“台军应不应该保卫台独”时,回答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立场飘忽不定。在岛内愈加纷乱的“去中国化”鼓噪下,台军不仅难以找回“尊严”,反而可能更加无所适从。
  谈“黄埔精神”不能回避“爱国”核心
  6月16日,蔡英文在高雄陆军官校参加“黄埔建军92周年校庆”。蔡英文在致词中表示,陆军官校诞生在黄埔,如今在高雄传承,期许每一个陆军官校人,勿忘“黄埔精神”。而对于“黄埔精神”的实质是什么,蔡英文的解释是,“黄埔建军的精神就是团结,是台湾目前最需要的。”目前,台湾岛内政党对立、族群撕裂、民粹当道,的确非常需要团结,但“黄埔精神”仅仅只是“团结”吗?
  1924年6月,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苏联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创立了黄埔军校。次年7月,国民政府把辖下各地方军队统一命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成为军队的骨干。
  众所周知,当时中国整体社会政治环境不容乐观,国家处于“军阀割据、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热血青年无不把拯救中华作为己任。那个时代的“国民革命军”有着光荣和艰巨的使命,那就是“爱国、统一”。凭着这份“爱国”精神,这支军队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谋求中国统一和民主自由的道路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可见,在“黄埔精神”中,“团结”固然重要,但“爱国”才是核心。当年能让黄埔军人团结起来的,正是鲜明的爱国旗帜。
  蔡英文还说,“军人一定都要有牺牲的志气”。类似的话,台湾新任“国防部长”冯世宽也曾说过。6月13日,冯世宽在与媒体餐叙时说,“当战争来临时,国军将以崇高的荣誉、无比的尊严,勇敢地走向战场,含笑地为国牺牲。”
  但对于“含笑牺牲说”,有台湾网民尖锐地指出:“是要为中华民国还是为台湾牺牲?”的确,作为一名军人不仅要有敢于牺牲的勇气,更要明白的是:为什么而牺牲?
  抛却国家统一,何谈“国军尊严回归”
  5.20后蔡英文视察了台湾陆海空三军,再加上陆军官校,她在军队的行程应该是完整了。梳理蔡英文的一系列军中活动的发言内容可以发现,她言必提“国军尊严”。“尊严”两个字也确实戳中了当前台湾地区军队的痛点。近年来,台湾地区军队弊案不断,连连爆出令人震惊的各种丑闻,军人尊严荡然无存。
  台军沦落到如此地步,其中原因错综复杂,但是近年来台湾地区军队精神价值混乱、军人武德丧失是不争的事实。而种种乱象之所以愈演愈烈,正是因为岛内政治乱象造成了这支军队的性质模糊不清。
  也许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当兵吃粮,学会打仗、服从就行了,政治的问题应该由长官们去操心。其实不然。军队的性质涉及政治,对军中个体而言,更重要的是涉及荣誉和尊严。
  很多持“台独”立场的政治人物,企图把台湾地区军队改造成一支“保卫”台湾一隅之地的地方军队,一支用于对抗中国大陆军事力量的地方割据武装。为此,他们处心积虑地割断台湾与整个中国的联系,不讲传统、不讲历史,仿佛这支军队是一夕之间临时拼凑起来,用以应对所谓“对岸威胁”的保安团和自卫队。
  台军中一些好的传统因为沾了“中国”、沾了“国民革命”、沾了“黄埔精神”而被一并扼杀,造成很多官兵信念沦丧,甚至一度出现“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问题,继而不顾尊严,出现一些腐败、舞弊、轻生、混乱的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暴露了台军的思想错乱
  5月23日,台湾当局新任“国防部长”冯世宽首度到台湾“立法院”接受质询。在被一位中国国民党籍“立委”问到是否支持“台独”的时候,冯世宽先说“我不会支持”,接着又在一位民进党籍“立委”的逼问下“收回这句话”。这位负责人上任伊始表态就飘忽不定,背后折射出台湾地区军队多年来因“台独”思想侵蚀而产生的“国家认同”混乱问题。
  台军应不应该“保卫台独”?这原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台军在国民党统治下,一直以反“台独”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军队上下“反独”意识根深蒂固。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国民党元老郝柏村在担任台湾防务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时,也曾被“立委”问到是否“保卫台独”的问题,他直接予以了否定。
  李登辉在执政期间,虽然在军中极力淡化反“独”思想,灌输“台独”理念,加快“本土化”步伐,但由于军队受传统思想影响,收效不大,军中仍然普遍反感“台独”。1997年,时任台湾防务事务主管部门副负责人王文燮在接受“立委”质询时回答:台军绝不支持分裂“国土”。之后的负责人蒋仲苓在接受质询时,也表示台军绝不效忠主张“台独”的领导人。
  台军对“台独”的立场出现松动,是从陈水扁当政时期开始的。陈水扁上台后曾明确表示,要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台军“即使不支持、至少也不会反对台独”,开始千方百计对军队进行“台独”意识渗透。要求各部队全面清理、更换营区内外和重要场所与维护国家统一、复兴中华文化及反对“台独”相关的标语及图片。拆除基层连队官兵聚会、用餐的“中山室”内悬挂的蒋介石遗言,把“国家统一万岁”的口号改成“台湾人民万岁”。部队在晚点名时呼号的“完成统一大业”被改为“效忠台湾人民”。军中武器装备外原先标注的“中国陆军”与“中国海军”等字样全部被涂销,用迷彩代替。
  一系列动作之下,台军深受“台独”思想毒害,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2006年,一所台军宪兵学校的学生居然整齐划一地冲陈水扁喊“大帅哥”“你是我的巧克力”,还比出拇指朝上的挺扁手势。军人风骨销损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马英九执政期间,“台独”思想的蔓延在军中得到了一定遏制。2014年,一名台军中尉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支持“台独”,经网民检举后,遭到军方惩戒。
  如今,台湾防务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面对是否支持“台独”给出两面倒的回答,再次暴露了台军 “国家认同”的错乱。军人不仅要崇尚武德,也要坚持中心思想,台军反“台独”的一贯立场不能动摇,这既是为了不引起两岸刀兵相见,也是必须坚持的大是大非问题。
  最近岛内公布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8.3%的台湾人愿意为‘台独’打仗”,就连极力鼓吹“台独”的顽固分子也不愿为“台独”送命。两位“时代力量”的“立委”被爆出,为逃避兵役,一个装近视、一个装尿失禁,真是丑态百出。
  “台独”没有未来,只有祸害。受过黄埔“爱国精神”教育的台军更要当心,不要被人玩弄于股掌,沦为“台独”的牺牲品。
  (作者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
其他文献
8月31日,美国捷蓝航空387航班从佛罗里达州的劳德岱堡起飞,在古巴中部城市圣克拉拉着陆。这是自1961年以来从美国飞往古巴的第一架商业直飞航班。  据报道,该架航班约搭载了150人,其中包括不少媒体、航空公司高管和其他贵宾,约60人为普通旅客。这次首航将启动美古两国未来全新的通航规划,包含每日110个航班,其中90个已获双方政府批准,将从美国多地飞往古巴九个不同的城市,并降落于热门观光景点或景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3日开启了对日本、韩国、中国、越南、菲律宾的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备受外界关注。观察家们期待的是,他如何在首次亚洲之行中阐明本届白宫的亚洲战略。  5月初,美国五角大楼就曾透露,美国政府将支持一项在5年内向亚太地区投入近80亿美元的“亚太稳定计划”(Asia-Pacific Stability Initiative)。显然,奥巴马总统的“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
中国开启同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已走过60年历程。60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中国重申致力于中东和平稳定的政治意愿,推动中阿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英国脱欧公投虽已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不少值得思考的话题,诸如:英国社会是否进一步被撕裂?英国精英政治与大众政治是否存在严重对立和冲突?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能否处理好脱欧的一系列难题……英国脱欧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其后续影响将逐渐显现。    公投结果加剧英国社会分裂  关于英国为何要举行脱欧公投的动因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公投结果到底会给英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事实上,英国原本就是一个社会分裂的
目前东南亚各国的佛教分为两大派系,一是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的上座部佛教,二是流行于越南、新加坡的大乘佛教,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人也有相当部分信仰大乘佛教。其中缅、泰、老、柬四国佛教徒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高达85%、90%、95%、93%。佛教是越南的第一大宗教,全国有75%的人受过佛教教育或影响。佛教也是新加坡的第一大宗教,但信众已从2000年占总人口的42.5%下降到2010年的33.3%。
【英】《经济学人》2015年12月5?11日  大阿亚图拉(什叶派神职人员最高称号) 阿里·侯赛尼·西斯塔尼是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1930年出生在伊朗神职人员家庭。他致力于宗教研究,年轻时即获高级宗教头衔。1951年移居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至今。他的国籍仍为伊朗,却获得伊拉克什叶派民众的崇高敬意与拥戴。  西斯塔尼生活极其简朴,十分关心民生,被称为“圣人”。萨达姆统治时期,他远离政治,但萨达姆
【美】《外交事务》2015年11/12月  叙利亚危机使1000万人成为难民,其中约400万进入他国。近几个月,西方注意力一直聚焦于难民涌入欧洲的状况。但事实上,大多数叙利亚难民被其邻国约旦、黎巴嫩和土耳其接收。自上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的难民政策是为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救援,将难民安置在营地,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这种措施是治标不治本。有效的难民政策应当既能在短期改善难民的生活条件,也能在长期为当地
让外界沸腾的一场大选  3月31日傍晚,尼日利亚总统大选计票接近尾声,反对派“全体进步大会党”(简称“大会党”)总统候选人布哈里领先现任总统乔纳森近两百万张选票,胜局已定,布哈里阵营随即宣布获胜。但了解尼日利亚历史的外界观察者都还在凝神等待:执政党“人民民主党”(简称“民主党”)和乔纳森会接受吗?  尼日利亚自1960年独立以来,在其50多年历史中曾多次发生军事政变,军政府统治时期长达28年,有八
德国R V保险公司近日发布“德国人的担忧2016”调查报告,受访者为2400名14岁以上的德国民众。调查结果显示,近来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现的恐怖袭击令德国人的焦虑骤增,73%的受访者对恐怖主义表示担忧,较前一年增长21个百分点。这也是恐怖袭击首次成为德国人最担心的事情。  调查显示,除恐怖袭击外,68%的受访者担心政治极端主义;67%的人对外来移民感到忧虑。德国人今年对政治极端主义和外来移民的担忧分
8月6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中国-东盟(10 1)外長会议。  王毅祝贺东盟成立50周年,表示中方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王毅表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组关系。明年将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双方关系处在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双方应把握契机,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