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决策能力及其影响

来源 :现代国际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美国的战略决策能力,对判断美国全球地位走势有重要指标意义。本文试图评估冷战结束至今美国战略决策能力的变化及其对美国全球地位的影响。在确立了“认知力”、“谋划力”和“执行力”三个分析层次后,笔者评析了冷战后美国四届政府的战略决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指出:到目前为止,美国仍处于持续的战略决策困境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全球地位。
其他文献
欧盟传统上视北非中东地区为其南部“后院”和有重大利益关切的地区,对该地区的首要政策目标是确保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欧盟的安全利益;此外,推广欧洲价值观、确保欧盟能源安全、扩展欧盟经济利益也是其重要政策目标。北非中东变局特别是利比亚危机对欧盟安全、地缘政治环境和能源安全形成的巨大冲击表明,欧盟北非中东政策目标基本落空。针对新的地区形势,欧盟未来的北非中东政策可能更强调加强当地的公民社会建设和民主机制建设,加大力度帮助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积极推动巴以和谈。
自2009年初俄美关系“重启”以来,俄外交出现了大幅度“西倾性”调整,把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放在优先位置,目的是想借后者之力来实现俄罗斯的全面现代化。但鉴于俄与西方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双方关系短期内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善,俄外交再次向西“一边倒”的可能性不大。俄外交的另一个着力点是独联体。由于俄不拥有统领独联体未来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其欲重塑独联体“霸主”地位的目标短期内亦难以实现。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俄对华战略疑虑呈上升趋势,“借重”与“防范”将是俄今后对华外交的一种常态。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东国家的政治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动荡。旧有的冲突仍在继续,而新的冲突又在多个层面浮现。本文将中东国家政治转型期的不稳定因素归结为四点: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宗教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本文认为,中东国家未来不论如何转型,都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注意协调同一性与普适性、本土性与独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奥巴马政府东亚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是:综合使用软硬权力应对中国的崛起,领导和塑造东亚多边合作机制,支持其盟国制约和抗衡中国在东海、南海的维护主权行动。不过,美国这一轮战略调整将难以持续,因为东亚各国不希望卷入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与美国在地区一体化的目标和方式上也不一致。中国应把自己定位为与美国具有互补、相制作用的核心国,塑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半制度化的东亚秩序,建立与美国双边同盟共存、有中国烙印的地区制度。
苏丹南部公投结果已于2月初出炉,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从苏丹分离。苏丹总统巴希尔已宣布承认和接受公投结果,南方独立建国进程即将启动。未来苏丹南方政府面临公投后谈判、维持国内团结、重建和发展经济、维护安全稳定以及发展对外关系等一系列艰巨任务。预计苏丹南方政府未来政策将以和平发展、对外友好为基调。
中国的当代俄罗斯问题研究近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它相对于研究对象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学科发展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鉴于俄社会转型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俄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中国的当代俄罗斯问题研究必须是全方位、多视角、大纵深的,既要在宏观层面关注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走向,又要在微观层面探讨俄形势变化的细微末节。推进中国当代俄罗斯问题研究的主要路径是:打破学科界限,合理利用不同学科的范式、理论与方法,实现跨学科研究;打破学科内部不同研究方向的界限,做到“既专又通”;打破历史与现实的
二战后,亚洲走上一条独特的复兴道路,并正在成为世界地缘政治重心。中国崛起不仅是亚洲整体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在“后危机时代”,亚洲仍有可能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克服共同困难,实现更伟大复兴,而其重要前提是中国和亚洲各国共同发展。今天的亚洲在复兴的道路上正形成一个日益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成员之间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只要中国与亚洲各国牢固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确立与区域内外国家的“共同责任”和“共同规范”,共同完善各方良性互动的框架,亚洲复兴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
“9·11”以来的10年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与国际格局、国际秩序,以及国际政治的观念层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虽然“9·11”后10年间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变化有其固有的内在逻辑,但“9·11事件”无疑深刻影响了其变化速度与方向。本文着重探讨“9·11事件”10年来国际政治的变化内容、特点及其根源,尤其着重分析这种变化与“9·11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认为“9·11事件”对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冲击力要超过朝战、越战、海湾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堪与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苏联解体等20世纪重大事件相提并论。
2011年是俄罗斯政治进程中的关键年。目前俄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全力备战选举,积极调整竞选战略,以期赢得2011年12月议会选举的主动权,进而为2012年3月的总统大选奠定良好基础。未来俄政坛将继续维持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其他政党力量此消彼涨的总体格局。但俄总统选举存在较大变数,可能结束“梅普组合”“双头鹰”政权架构,迎来新的执政模式,这将对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本文认为,美国经济早就存在主权信用风险隐患。其风险之所以一直被三大评级机构掩盖,是因为这三大评级机构是维护美国经济霸权的“内置机构”。三大评级机构与美国政府的矛盾是可控的,信用评级的微调对美元地位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反而可以维护今后三大评级公司评级结果的可信度。中国应建立自己的全球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