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现状与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探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与青年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人生特征之下,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山大学为例,探讨新时期下柔性管理在大学生党员价值构建、理念塑造、人格关爱与尊重理解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试图总结大学生党员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07-03
  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个体行为受到认知、行为与环境三类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其中,行为习得的过程分别为:直接经验学习,即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反应模式;间接经验学习,即通过示范所进行的行为习得过程。这一信息加工与内化的过程在青年阶段尤为突出与频繁,一方面由于青年大脑与身体发育达到人生阶段的巅峰,具备良好的学习与模仿能力,另外一方面,青年的思维体系尚未成型,拒斥能力较弱,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由此,引导大学生,尤其是作为骨干力量的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一直是高校党建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然而,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下,信息以爆炸性的速度在增长,文化在跨越场域间进行交流,这为高校党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往的工作模式难以适应现今的变化,高校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未尽实效,出现党员教育内容跟不上需求,入党动机功利化,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示范力弱,党员形象不够鲜明,对组织生活敷衍化,不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问题。因此,本文以中山大学为例,探讨高校学生党员对高校党组织以及其管理教育的认受性,并试图解释学生认受差异的影响因子,及从学生主体角度提出柔性管理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柔性管理在高校推广及深化的建议。
  一、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意涵解析
  柔性管理概念的提出,源于日本丰田公司“柔性制造系统”概念,有别于以制度、规章、奖惩为约束的泰勒“刚性管理”模式。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中心”,用人格化管理理念来进行管理,营造公平、平等的环境,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在研究人们心里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柔性管理讲求管理软化,是在充分尊重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和手段作用于人的内心深处,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引导成员慢慢接受并认同集体目标和价值观。与之对立的概念就是刚性管理。
  从管理理论而言,刚性管理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管理方式,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组织成员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管理与原则制度的逐步完善,要求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一切照章办事,不讲情面,注重效率与实绩,以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
  二、大学生党员的党组织意识与形式认受性分析
  1.党员的认受性。研究的数据结果表明,大学生党员在与党员身份相关名词中,选择频率最高的5个词汇里,其中有4个是积极性词汇,1个是中性词汇。同时,在入党的行为选择下,有超过89%的大学生党员不后悔加入中国共产党。可见,大学生党员群体对于党员身份具有较高的认受性。另外一方面,有超过50%同学认为党员很关注时事,做事积极主动,有大局观念,但这一比例似乎并不理想。将近1/3的党员选择了没什么特别感觉(主要以医科生为主,也与其学习任务重有关)以及任务很多。说明党员中也有一部分人没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员这个称谓的内在含义,而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份任务和负担。这些说明了党员形象还需要进一步树立,党员的影响力还不够,如果党员自身对自我在集体中的角色都没有积极正面的认可的话,党员的凝聚力是没有的。大学生党员若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政治信仰、社会实践、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优于普通同学,达到了群众对于党员的角色期望,体现了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就会使群众深化对党员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对党员角色的认同,必然能最大化的发挥先锋模范功能,整个党组织才会更有凝聚力。
  2.党员发展形式的认受性。对帮助个别党员提高素质达到党员标准的手段上,大学生党员对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手段的需求各有不同。选择刚性管理方法有效的有45%,其中12%认为群众监督有效,15%认为上级组织教育有效,18%认为制度约束是最有效的;而33%认为柔性管理有用,其中,26%认为开展黨员活动最有效,7%认为同学私下谈心有用。调查数据显示,对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党员活动形式少,活动少,支部成员交流少、与组织谈心少的占到了44%,制度约束不够的6%,也有制度约束多的6%。总体来说,柔性管理手段在党员教育管理中是急需要的。在思想教育途径方面,64%有效途径来源于与支部书记、辅导员、支部同学的交流以及支部活动,有36%途径来源于书本和思想政治课,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人们常识性的认知,表明高校党建工作需要提供给同学更多的交流机会,这也是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而在对提高支部活力方法的调查显示,24%受调查的党员认为完善制度、提升制度的可执行程度有助于党支部活力的提升。同时,公平民主、奖惩分明的党支部氛围、书记号召力和班级凝聚力也对党支部的活力有促进作用,两者所占比例超过70%。这说明对支部活力来说柔性管理起了很大作用。而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医学生更偏向于接受刚性管理。医科同学在很多选择方面表现出与文理科同学相去甚远的选择,他们喜欢用外界的力量以及其他不占用自己课余时间的方式来实现,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有将近70%的医学生选择了由上级进行教育、制度约束以及加强理论学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只有17%医科同学选择开展各种活动的方式,这可能与医学生课程压力大,课余时间少,没有太多时间开展活动的现实有关。
  3.上述分析表明,大学生党员对于党组织的意识形态表现为较大的认同,但是,如果培养方式选择错误将有可能降低大学生党员的认受性。同时,柔性管理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党员素质提高与支部运作活力提升上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大学党员在考察、培养、发展等步骤中,柔性管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角色认同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及激励机制上。通过增强情感教育,让表扬激励贯穿始终,发挥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能逐步接受并认同学校倡导的理念,进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涵的价值观,并基于这种价值观来建立一种教育者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模式,一种基于理解和尊重的模式。柔性管理在调动党支部活力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帮助支部营造公平环境、选拔可信赖的支部书记以及激发自豪感和荣誉感上都有积极意义。   三、柔性管理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具体作用
  伴随国际社会上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局面转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复杂和多元的趋向,其中反差最明显的是:当代大学生轻奉献精神,重自我意识;轻集体和谐,重个性张扬;轻社会责任,重个人价值;轻团队合作,重自我表现。尤其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主体意识膨胀,全局观念比较淡漠,对集体利益、班级荣誉漠不关心。
  从大量实证数据可见,对高校教育管理而言,即便完全刚性管理机制可以加强管理的规范性,促使学生高效的达成目标,取得成绩,但已逐步不适应当前社会的潮流。教育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过程,既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又要针对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来挖掘潜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创造条件。这非常契合柔性管理这一全新的理念,因为其核心在于教育管理工作者将更多情感关怀、精神激励、交流对话融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对学生自我价值创造过程进行鼓励和引导实现对社会的贡献,通过对学生个性张扬的尊重和理解促进群体和谐达成共识,通过对学生个人奋斗的肯定与激励促成社会责任与担当的形成。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应发挥传统刚性管理的优点,结合柔性管理的特色,实现教育管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1.柔性管理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众所周知,大学生在成为社会人前应该且必须接受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文化的多元嬗变,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也较为多元。其中不乏有多元文化價值观和一些消极价值观,而这些都在理想信念没有具体评价指标的情况下,给大学生带来了视听混淆。如果高校仍一味的空洞宣传和社会感召,就容易引起大学生逆反心理,从而削弱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而柔性管理则从形式和内容上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从而能够较好的引导并促进大学生党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柔性管理在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高校大学生党员,其肩负着青年成长成才的重任,需要具备一些基本要求,如:树立积极进步的人生理想,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柔性管理不但可以促使大学生党员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将学习由目的变为自觉,更重要的是敦促大学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继而更进一步达成大学生党员的更高要求:有科学精神,学术上要有专攻特长;有批判意识,思想上要引领社会思潮;有创新精神,实践中要勇于探索。
  四、柔性管理在大学生党员管理的政策建议
  1.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当前,信息技术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其他技术无可替代的比较优势。信息技术在党建工作中的运用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布信息。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发布党建信息,实施党务公开。二是进行培训。建立“网络党校”,把党的知识、党的理论制作成多媒体教材,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网上党课教育。三是提供管理服务。利用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增加流动党员和组织的沟通渠道。四是搭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平台。让党员通过网络对党内事务进行表决,对党员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信息技术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应用对于加强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群众、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随时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实时多方互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采取刚柔相济的管理原则。本文探讨的是大学生党员柔性教育和管理,但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一样,强调的是二者都是管理中的两个侧面,应该刚柔并济,互相融合,互相补充,绝对没有排斥刚性管理。从职能上讲,刚性管理较为严格,非常具体,十分明确,相反柔性管理是比较灵活,富有弹性,有点含蓄。柔性管理是对刚性管理的补充和完善,是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升华,最终期望达到刚柔相济的管理境界。对于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等需要有严格的制度规章,相当多的部分需要尽量的量化考核。只有柔性管理没有刚性管理只会养成纵容恶习,只有刚性管理没有柔性补充,又会走向弄虚作假的极端。没有规矩的认可和没有理解的规范一样都会产生相当不良的后果。柔性管理能作为量化的一个补充部分来使用。因此,实施柔性管理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体系和明晰的责权利关系,以刚性管理为前提和基础,注重“情、理、法”的结合,在刚性的基础上运用柔性使管理制度内化于心。
  3.建立标准客观的评价体系。学校不但要通过以往的一些刚性指标,将大学生党员的现实表现通过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普通大众学生进行监督,更应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管理柔性指标,构建柔性评价体系,全面关注他们在没有道德约束和角色压力下的言行。因此,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柔性管理在具备刚性指标的同时,还必须兼有柔性指标,只有将刚性指标和柔性指标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对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评估,也才能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民主与制度是持续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保障。对于大学生党员,要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中体现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激发全党的创造活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营造内部公平,不能委曲求全获取中庸,也不能贴上以人为本的标签,在提倡奉献谦让同时做到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应该做到党务公开,落实学生党员对党内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完善党内选举办法,让广大学生党员的意志得到直接的体现,让大学生党员对国家执政党的领导充满信心。而利用程序机制是扩大和增加党内民主的有效手段。我党在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对党内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等制度体系的建立逐步规范和完善党内的各项工作。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来说,要将推优入党细则、预备党员考察、积极分子培养、流动党员管理等各种制度规范完善。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大背景使信息的传递与交互变得便利,也使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更多困难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如此,坚信运用科学的方法,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大学生一起,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定会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和孕育出有坚定信念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Z].2013-07.
  [2]任海涛,魏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视野下的柔性管理[J].理论探索,2007,(2):42.
  [3]姜焰凌,姜润生,马华.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的研究探讨[J].管理观察,2009,(2):68.
  [4]叶晓勤.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浅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7):59.
  [5]郑雪.浅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J].企业文化,2012,(7):45.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时,可通过图片演绎、文字过滤和分析归纳等多元化的思维形式,做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探索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知识和多种规律,从而结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困境,灵活构建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维缺陷;应用题;小学二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11-02  一、小学二年级学生针对应用题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现代高校体育课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反思,发现高校体育课具有重技能轻文化、重进度轻效果,教学程序陈旧,学生满意度低等特点,通过对武术桩功的研究并在课堂上初步应用,发现把武术桩功融入现代体育课能定程度增强体育课的文化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体质及对体育课的看法。  关键词:传统体育;高校;体育课;武术桩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
摘要:本文列举了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对学生背景进行分析、教育过程归纳、教育反思等,旨在帮助学生成长,让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航向。  关键词:单亲家庭;教育案例;教育过程;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65-02  【背景】  学生吴某,7岁时父母离异,和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前几年爷爷去世了,父亲在美国定居有了新的家庭,
摘要:“90后”的高中生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中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愉悦。但与此同时,“90后”的高中生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等方面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陷。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应用德育因素,义不容辞地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功能。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德育因素;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摘要:社会时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主流,不仅是整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小学生行为的影响也在逐步增强。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儿童思想观念、生活、语言等影响进行现状分析,研究表明电视、网络传媒、着装时尚、通讯工具等影响着儿童。本论文根据调查现状提出对策,希望儿童在学习健康的文化基础上,汲取更多元的时尚因素,促进儿童活泼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社会时尚;行为;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是关键。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科学设计课程结构、精心选择课程元、合理整合课程内容。  关键词:高校课程;课程体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59-03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
摘要: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在实现有效教学上,我们教师需要注意做好“灵活地用好教材”和“科学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材;课堂教学  
题记:2017年7月,炎热的夏日送来了炽热的喜讯:41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鼓浪屿申遗成功。  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共同构成了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遗产的核心要素。  踏上鼓浪屿的土地,我发现这里有一种神奇的美,岛上没有工业,没有任何机动车辆,没有大气污染,空气清新得醉人,景色美丽得迷人。每天早晨五点多钟,我被岛上啾啾的鸟鸣吵醒,听着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云计算的优势,以及云计算服务的分类。其次,对高校教学中应用云计算的优点,以及高校云平台为学生、教师和研究者提供服务进行说明。最后,介绍了云计算在高校中的应用体系架构范例。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62-02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
摘要:教学目标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教学模式是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所以,不能用一套模式去教所有的功课,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改;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中探索出运用导学案,“先学后教”的一种学习模式。采用目标展示、自主、合作探究、质疑、教师点拨、归纳小结的课堂结构。充分体现由过去教师的“教”到现在学生的“学”、体现了由过去教师的“演”到现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