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口溜考验政府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k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近日在一个会议上,用顺口溜解说起民生问题:“我听说现在有一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跟你;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
  事实上,所谓不平则鸣,无论是顺口溜还是民谣,都是老百姓最原生态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愿。近些年,顺口溜不止弥散于坊间,还登堂入室,进入了最高议事机构——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也运用顺口溜,积极议政。
  从代表、委员到主政一方的地方领导,不约而同地拿民生顺口溜说事,是偶然中的必然。说偶然是因为,当前一些官员习惯说大话、官话和套话,满口政策术语,他们不屑于使用顺口溜,也不愿意承认顺口溜背后的民生之难。说必然是因为,顺口溜来源于民间,它的特色是鲜活,直白,朗朗上口,易懂、易记。最关键的是,它表达了老百姓最朴素、最真实的诉求和感受。可以说,许多顺口溜,集中反映了老百姓的生存焦虑,折射出老百姓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愤懑之情。
  汉代政论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很简单,要了解政绩有何缺失,要深入民间。何谓民意?顺口溜就是最直接最简洁的民意。因此,政府官员要征求民意,要体察民情,要了解老百姓所思所想,要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就必须倾听民声。倾听民声有多种途径,关注顺口溜就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但是,解说不等于解决。用顺口溜解说民生问题,固然值得称道,更重要也更值得期待的是,要根据顺口溜所表达的民声,去解决民之所求。
  每一道民生顺口溜都是政府的考题。该如何解答这些考题,政府要给出答案。只有当政府答得精彩、做得出色,那些顺口溜才不会那么悲情、那么怨愤。
其他文献
位于陆壳与洋壳之上的大陆边缘记录了大陆裂解-大洋打开的全部过程,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场所。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表现为裂陷期盆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