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淮北一中”)1958年建校至今,经历了一个甲子的发展历程。一路开拓奋进,弦歌不辍,淮北一中获得了安徽省首批省属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示范高中、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教育部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培育校、全国百强校等荣誉。
2012年,淮北一中提出了“实施精致教育,培育雅致人生”的办学新思路,力求内涵精致,做出教育高度,注重雅致品相,提高办学品位。“双致教育”的新理念既是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一切办学实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它通过渗透、践行,进而形成学校的新面貌。
“实施精致教育”是一种再造,它要求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维度,由班级、年级、教研组、备课组等多个层面,追求“做最好的自己”,弘扬“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培育雅致人生”是一种重塑,以“树人”为根本,弘扬“雅致教育”,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倡导“雅言、雅行、雅思、雅趣”,以文化滋养心灵,让人生更有品位。
学校以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引领学校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校党委将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理念融入中心组的学习中去。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把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班子集体学、教职工大会宣讲、支部党员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刻领悟十九大精髓。通过加强党员“四个意识”教育,促进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学校以“夯实常规,力求精致”为突破口,着力推动“有明确目标预期的精致化过程管理”。在落实常规任务的过程中,重视流程管理,追求科学规范,不断探索“管理重心下移”的各项举措,充分调动各层面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上下一体、全面融合的扁平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从制度建设和实践操作等不同层面推进精致教育。
校长马颖说:“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我們必须倾力追求完美,最大限度地接近完美。”淮北一中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战略。
“一二三四五”模式是淮北一中在多年探索与实践中凝炼而成的。围绕“一个核心”即实施“有效教学”;推动“两项工程”,即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搞好“三个团组建设”,即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建设;落实“四个校园”,即书香校园、活力校园、欢乐校园、和谐校园;夯实“五个主题”,即有效学习内容、有效学习指导、有效教学模式、有效学习评价、有效教学研究。该模式有力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精致教育的落实则是高水平和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催化剂”。淮北一中把实施精准教学视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牛鼻子”工程。首先从常规教学入手,学校通过抓备课、抓教研、抓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构建老师、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教学督导机制,这对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学校还将大数据引入教学管理各环节,每位学生都有一个量身定做的数据库。精准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促进了该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丰富了教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课堂结构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学的效率。
淮北一中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提供了多种条件与机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选择,充分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009年,学校启动特色高中建设活动,以“天文特色教育”为着眼点,充分发挥人力和物力资源优势。校内天文社活动蓬勃开展,天文观测、知识沙龙、课题研究丰富多彩,学生在天文奥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5年,淮北一中成功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资格,还成立了由校长马颖领衔、横跨多科室多学科的自主招生领导小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推动自主招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并逐步加大力度,为学生提供“私人订制”式的个性化服务。
2015届学生毛馨棣写道:“我有幸能有这样一个‘培养基’,迈入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大门,能进入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这次的成功使我深感自己为那‘无用’的理想付出的一切是有价值的。”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任芷潞则感谢母校自由宽松的氛围,给学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的舞台,她相信,在一中的陪伴下,每位学子都能日渐明确自己的方向,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们要从一生的长度来看自己将在淮北一中度过的三年学习生活,要提高修养,丰厚底蕴,既要重视高考,又要超越高考,为自己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每年新生入学军训的启动仪式上,校长马颖都要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淮北一中确定了“书香校园、活力校园、欢乐校园、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目标,并以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德育研讨会、教师读书沙龙、“三节一会”(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运动会)平台,致力于构建“雅致教育”的立体化体系。书香是学校追求的品位;活力是学校期望的状态;欢乐是学校倡导的氛围;和谐是学校努力的目标。
学校依托省级课题《以〈论语〉为主要载体的儒家文化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成立了淮北一中国学社,先后举办了“魅力孔子”“君子之道”等专题报告会和系列主题教学活动,用儒家文化经典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积淀。教师读书沙龙、文化长廊、校园书店,有形的或无形的,处处都散发着书香的气息。
在紧抓常规教学、面向高考的同时,淮北一中既有“育才”的高度,又有“育人”的品味,真正做到张弛有度“两不误”。系列化的德育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示风采的大舞台。每逢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学校里到处生机勃勃,欢乐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每年春节前后的回母校宣讲,三四月份毕业典礼前夕来自各地高校学长的“祝福一中”视频,还有历届“学霸”在校园网页的经验介绍,处处彰显着一届又届一中学子强烈的荣誉感与归属感,薪火传递,精神传承。他们把一中亲切而自豪地称为“大一中帝国”。
建校六十周年来临之际,马颖校长满怀豪情地说:“我们将坚持实施‘双致教育’,效率与情怀并重,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志存高远的淮北一中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发展和育才蓝图。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2012年,淮北一中提出了“实施精致教育,培育雅致人生”的办学新思路,力求内涵精致,做出教育高度,注重雅致品相,提高办学品位。“双致教育”的新理念既是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一切办学实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它通过渗透、践行,进而形成学校的新面貌。
“实施精致教育”是一种再造,它要求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维度,由班级、年级、教研组、备课组等多个层面,追求“做最好的自己”,弘扬“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培育雅致人生”是一种重塑,以“树人”为根本,弘扬“雅致教育”,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倡导“雅言、雅行、雅思、雅趣”,以文化滋养心灵,让人生更有品位。
一、开展精致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以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引领学校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校党委将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理念融入中心组的学习中去。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把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班子集体学、教职工大会宣讲、支部党员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刻领悟十九大精髓。通过加强党员“四个意识”教育,促进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学校以“夯实常规,力求精致”为突破口,着力推动“有明确目标预期的精致化过程管理”。在落实常规任务的过程中,重视流程管理,追求科学规范,不断探索“管理重心下移”的各项举措,充分调动各层面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上下一体、全面融合的扁平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从制度建设和实践操作等不同层面推进精致教育。
校长马颖说:“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我們必须倾力追求完美,最大限度地接近完美。”淮北一中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战略。
“一二三四五”模式是淮北一中在多年探索与实践中凝炼而成的。围绕“一个核心”即实施“有效教学”;推动“两项工程”,即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搞好“三个团组建设”,即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建设;落实“四个校园”,即书香校园、活力校园、欢乐校园、和谐校园;夯实“五个主题”,即有效学习内容、有效学习指导、有效教学模式、有效学习评价、有效教学研究。该模式有力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精致教育的落实则是高水平和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催化剂”。淮北一中把实施精准教学视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牛鼻子”工程。首先从常规教学入手,学校通过抓备课、抓教研、抓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构建老师、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教学督导机制,这对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学校还将大数据引入教学管理各环节,每位学生都有一个量身定做的数据库。精准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促进了该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丰富了教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课堂结构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学的效率。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淮北一中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提供了多种条件与机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选择,充分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009年,学校启动特色高中建设活动,以“天文特色教育”为着眼点,充分发挥人力和物力资源优势。校内天文社活动蓬勃开展,天文观测、知识沙龙、课题研究丰富多彩,学生在天文奥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5年,淮北一中成功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资格,还成立了由校长马颖领衔、横跨多科室多学科的自主招生领导小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推动自主招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并逐步加大力度,为学生提供“私人订制”式的个性化服务。
2015届学生毛馨棣写道:“我有幸能有这样一个‘培养基’,迈入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大门,能进入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这次的成功使我深感自己为那‘无用’的理想付出的一切是有价值的。”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任芷潞则感谢母校自由宽松的氛围,给学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的舞台,她相信,在一中的陪伴下,每位学子都能日渐明确自己的方向,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三、打造优雅校园生态环境
“我们要从一生的长度来看自己将在淮北一中度过的三年学习生活,要提高修养,丰厚底蕴,既要重视高考,又要超越高考,为自己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每年新生入学军训的启动仪式上,校长马颖都要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淮北一中确定了“书香校园、活力校园、欢乐校园、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目标,并以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德育研讨会、教师读书沙龙、“三节一会”(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运动会)平台,致力于构建“雅致教育”的立体化体系。书香是学校追求的品位;活力是学校期望的状态;欢乐是学校倡导的氛围;和谐是学校努力的目标。
学校依托省级课题《以〈论语〉为主要载体的儒家文化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成立了淮北一中国学社,先后举办了“魅力孔子”“君子之道”等专题报告会和系列主题教学活动,用儒家文化经典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积淀。教师读书沙龙、文化长廊、校园书店,有形的或无形的,处处都散发着书香的气息。
在紧抓常规教学、面向高考的同时,淮北一中既有“育才”的高度,又有“育人”的品味,真正做到张弛有度“两不误”。系列化的德育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示风采的大舞台。每逢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学校里到处生机勃勃,欢乐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每年春节前后的回母校宣讲,三四月份毕业典礼前夕来自各地高校学长的“祝福一中”视频,还有历届“学霸”在校园网页的经验介绍,处处彰显着一届又届一中学子强烈的荣誉感与归属感,薪火传递,精神传承。他们把一中亲切而自豪地称为“大一中帝国”。
建校六十周年来临之际,马颖校长满怀豪情地说:“我们将坚持实施‘双致教育’,效率与情怀并重,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志存高远的淮北一中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发展和育才蓝图。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