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思想课课教学在和谐互动基础上的优化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课堂应该是一种双向、交流、互动的课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然占据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使得新课程改革理念无法落实。那么,教师应如何以和谐互动为基础,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呢?这一问题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出发,认为要想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就必须营造民主氛围,以情导入,情理结合,联系现实生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 所谓教学,在传统观念里,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这就导致“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频繁出现,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被压抑。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缺乏创新,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则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较低。
  2.学生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无法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 3.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新课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但在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上,学生很难对知识进行探究性实践,无法获得实践经验。 二、新课改倡导“和谐互动” 和谐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模块、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双向交流、合作探究,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开展。这种教学互动必须建立在课堂和谐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发起者,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组织好课堂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下做好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习惯,在和谐互动的前提下科学制订教学方案,把握教学难点和重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三、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
  1.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有人说:“将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将学生当成魔鬼,教师便陷入地狱。”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必须与学生和谐相处,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多一份温暖,不能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情感、能力的培养,做学生学习环境的塑造者、学习欲望的激发者、问题讨论的参与者、前进方向的指引者。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储备多方面的知识,具备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
  2.情理结合,增强教学的思想性。
  新课改提倡情感教学,但教师普遍对情感教学存在认识误区。有些教师认为,情感教学就是娱乐教学,就是用轻松诙谐的语言来讲解理论知识。不可否认,娱乐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笑声中就能记下知识点。
  然而,一些很严肃的问题,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无法通过娱乐的形式被学生所理解和记忆的。试想,如果教师以娱乐的态度调侃国家制度、伦理道德,学生就不会认真对待这些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忘了增强教学思想性。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它能加深学生的思想深度,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将现实生活引入思想品德课堂。
  从经济常识中的价值观到意识形态中的唯物主义,无论思想品德理论的表达方式有多么晦涩,它都是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高度总结,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理论原型。由于生活阅历尚浅,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对此,教师要适当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思想品德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教师可利用社会热点现象分析道德诉求;利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分析矛盾;利用当地文化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等等。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现实生活与思想品德理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将思想品德理论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幻灯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全班活动、小组活动、自由活动、个体活动等教学形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播放爱国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展分组竞赛,促进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和谐互动教学做了大量尝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探索出了“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的教学思路。在这一形势下,如何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和谐交流,就成为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教师要积累经验,认真总结,全身心投入教学,认真研读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上好每一节课。
其他文献
【摘要】问题链是指教师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向学生抛出的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问题链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起到保证学习效率、培养素养发展的目标。问题链与绘本阅读相结合,可以解决小学生在自主阅读课外英语绘本的时候不愿读、不能读、低收益的问题。本文探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问题链设计中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及其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问题链;设计  【作者简介】李雁,苏州工业
纵观近5年的高考政治试题,继续围绕教材知识和考纲要求的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而且试题越来越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开放性、探索性的特征,不断向生活延伸,实现了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  下面,笔者就结合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38题谈一下现在高考试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原题再现  例.(2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给微课下的定义是: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 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通过发挥微课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互动,锻炼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筛选、传递、加工信息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微课 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能够通过信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目标和特定学情的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材料依据。实施导学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导学案以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堂效率呢?下面笔者就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例浅谈几点思考。  一、基础复习前置,提高课堂效率  高考一轮复习是在考纲和课标基础上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亟须改革。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对历史学科的要求以及学生历史能力的发展。创新教学是初中历史改革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素养。  一、强化科目特色  教师作为创新教学的直接使用者,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突出初中历史的科目特色。教师要改变以往边读教材边讲知识的教学方法,先从宏观角度了解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重点、难点教授给学生
有人说,教改就是一场战争;有人说,教改就是吃苦;也有人说,教改就是学着别人干……说教改是战争太过残酷,说教改是吃苦太过悲观,说教改是学着别人干太过被动。我倒觉得教改是一个个故事,虽然故事里会有艰辛和孤独,但终究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幸福。下面笔者就自己十年来教改工作中发生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故事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较抽象,对于从农村初中升上来的高中学生而言尤其难理解,而且由于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把人的认知思维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其中记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高阶思维对应的是较高层次的认知水平,适用于解决复杂问题,而低阶思维对应的是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适用于解决简单问题。高阶思维是建立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之上的,它可以促使学生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勇敢面对所遇到的困
【Abstract】There are four kinds of attitudes towa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Tao and Implement of the translation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ranslation. In
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地理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建构地理知识。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展示的能力。因此,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案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赣县中学积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成功探索出适合我校的学案编写模式。学案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所准备的,导案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反映。在此,我将重点对学生学案的编写展开论述。  学案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作为面向学生思想层面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思考核心素养应当植根于何处。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笔者认为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不能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或者说,只有真正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核心素养才有可能寻找到生长的坚实土壤。  一、生活素材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知识土壤  由于核心素养是一个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