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美国法对英国法的继承和发展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n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法与英国法同属于英美法系,即普通法法系。普通法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它的普通法为基础的,与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民法法系相对比的一种法律制度。美国在独立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最终于18世纪中叶确立了普通法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十九世纪后期起,就离开英国法律独立发展,因此美国的法律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制度法律文化方面简述美国法对英国法的继承和发展。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1.国外学者观点
  国外学者中对法律文化的界定,以法律文化研究的先驱,弗里德曼(Lawrence M. Friedman)的观点最具有影响力。他认为,“法律文化一词泛指一些有关的现象。首先,它是指公众对法律制度的了解、态度和举动模式。这种态度各人不同,但是我们可以谈一个国家或集团法律文化是法律专业人员的法律文化,即律师、法官和其他在法律制度的神奇圈子里的工作者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原则。”可见弗里德曼把法律文化限定在主观意识范畴。“态度”和“观念”是其法律文化概念的核心。他描述了美国法律文化的两大特点:一是权力的分散,二是美国人有强烈的“要求意识”。
  2.国内学者观点
  在中国,将法律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研究课题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关于法律文化概念的问题,见解各有不同。
  武树臣先生从研究对象和方法两个联合的层面去研究法律文化的概念。“所谓法律文化,简言之,就是指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立法、司法和思维活动)的价值基础和这个价值基础社会化的过程或方式。前者即法律实践活动的总体精神,它来源于其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带有极强的民族性和稳定性;后者即法律实践活动的宏观样式,它是国家出于确定或维持某种社会秩序的目的,创制和实现法律规范的工作程序或方法。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律文化又是一种研究方法的代名词,它把人类法律实践活动视为统一的整体,着眼于人类法律实践活动表现在地域上和时间上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及其社会历史原因,从而探索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并为实现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宏观的策略性意见。”根据此观点,法律文化划分为“法统”和“法体”两个方面。然而,倪正茂先生认为法律文化是社会性的与法律直接相关的文化。因此,法律文化逻辑地涵盖了社会性的与法律直接相关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质文化、主体文化以及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等等。笔者在文章里所依据的制度法律文化就来源倪正茂的法律文化概念。
  二、美国法对英国法的继承
  美国法在法律概念、术语、制度等方面来说,吸收了英国法的基本内容。他们都没有明确地提出大陆法系中的 “民法”这一概念。同时,他们共同拥有许多有特色的概念和原则。本文主要简单地叙述两点:崇尚程序和类推推理原则。
  1.崇尚程序
  在英美法系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崇尚程序,也就是所谓的“程序优于权利原则”。它指一项权利能否得到保护,首先要看当事人所选择的程序是否正确,如果程序出现错误,其权利就得不到保护。这与英国的传统有关。英国的普通法是由当事人依据一定的令状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以判例的形式发展起来的。由每一种令状开始的诉讼都有它固定的程序,每一种诉讼程序都有一套专门的术语,不得在另一种诉讼程序中使用。在亨利二世时已基本形成“无令状即无救济方法”这一原则。同普通法相比较,衡平法的诉讼程序比较简单,不设陪审团,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审理,判决由衡平法院直接负责执行,违抗者以蔑视法庭论处,重者可下狱,但是也有其自己特有的诉讼程序。
  美国法吸收了崇尚程序这一特点。在1780年马萨诸塞州的州宪中就有:“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任何人生命、财产不得剥夺”。美国第14条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任何州不得制定或执行剥夺美国公民之特权或豁免权之法律。亦不得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剥夺任何人之生命、自由、财产。在其管辖区内,亦不得拒绝给予法律上之平等保护。”
  2.类推推理原则
  类推推理与遵循先例原则在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用来决定怎样判断新的案例。
  在类推推理中,法院通常是以一项在先例中宣告的规则为开端,而且这条规则明确不能适用于手头的案件之中,然后(法院)就可以因为理由不充分而决定不给予手头的案件以不同的处理(结果)。这样,法院就可以用相同的处理方式来重新阐述这项已宣告的规则(或阐述一项新规则)。这种推理方式是以一个权威性的基点或判例开始的,不同于逻辑性的演绎推理。它是从一个具体的案例到一个具体的案例的推理。类推推理模式与现代刑法中的禁止类推是不相冲突的,因为它所依据的是一条有了法律效果的案例。美国法官在处理上也应用这一方式。如在传统的规则上只有丈夫才能对通奸提起诉讼,而妻子是没有这样的权利的。在奥本海诉克雷迪尔案中,是这样说的:“在普通法上给予对与妻子通奸的行为起诉的权利,无论这种授权是基于何种理由,那么就今日而言,妇女可基于同样的理由对与其丈夫进行通奸的类似不法行为提起诉讼。”
  三、美国法在英国法基础上的发展
  美国法主要接受的是英国在美洲进行殖民统治时代的英国现行法。美国独立之后,各州开始制定成文宪法,特别是十九世纪的美国编撰运动对各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美国法律的发展必然呈现出其不同的特色。
  (一)法律渊源方面
  美国继承了英国的法律渊源形式,主要有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但由于美国的联邦体制,美国的法律渊源更加的多元化。
  1.普通法
  普通法指发轫于英格兰,由拥有高级裁判权的王室法院依据古老的地方性习惯,或是理性、自然公正、常理、公共政策等原则,通过“遵循先例”的司法原则,在不同事情的判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备司法连贯性并在一定的司法共同体内普遍适用的各种原则、规则的总称。作为法律渊源,普通法区别于由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成文法规,实际由法院即法官创造,故实际上又称“判例法”。由此可见,普通法是全国意义上的统一法。而美国的普通法却由于其联邦制度而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因为在1938年的“埃里铁路公司诉汤普金斯”案中明确提出不存在联邦普遍适用的普通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有五十个州,就有五十个不同的普通法。当然,在属于联邦当局立法管辖的某些事项上还是可以有联邦普通法的。   2.衡平法
  衡平法是一种对普通法的补充和救济手段。如14世纪以前,按照英国的普通法制度,当事人在普通法法院提起诉讼,须先向大法官申请以国王的名义发出的令状。但是令状的种类和范围都有限,因此,许多争议往往由于无适当令状可作依据,而无法在普通法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普通法规定的刻板和救济方式的有限而难以获得“公允”的解决的当事人为保护自己的权益,根据古老的习惯,便向国王提出请愿。因此1349年起,允许原告人直接向大法官提出申请,由大法官审理。15世纪末又进一步设立衡平法院,专门负责审理衡平案件。大法官秉着“公平、正义和善良”的原则,在疑难案件上提供补救。美国也一直采用衡平法,但在1798年的《司法条例》中取消了联邦衡平法院与普通法院的区别。到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州保持着这种区别。
  3.制定法
  制定法作为美国的法律渊源,包括联邦制定法和州制定法。联邦制定法包括联邦宪法以及最高法院的具有约束力的宪法判例法、联邦行政机构发布的执行规章以及联邦条约。各州制定法包括州宪法、州法律和郡、城市法律规章。这是美国的一大特色。美国独立后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成文宪法,如1781年《联邦条例》、1787年《联邦宪法》等。在19世纪的法典编撰的大背景下,英国明确地提出法典编撰的主张,鼓吹美国实行法典化。在这种情况下,州制定了刑法典、民法典和诉讼法典。十九世纪末以来,制定法在美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经济领域,有以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首的反垄断法;在劳工关系和社会福利方面,也有一系列的成文法典,如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义上的制定法要经过司法判决的解释和发展才能正式生效。
  (二)宪政方面
  美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宪政文化的国家。相比于英国,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成文宪法保障美国的联邦和州双层体制;二是彻底的三权分立原则。
  1.联邦主义
  1781年《联邦条例》的第二条规定:“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以及其他一切非由本联邦条例所明文规定授予合众国国会的权力、司法权和权利。”由此可见,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为两个互相对等的权力,两者处于平等地位。宪法明确规定联邦的管辖权,《权利法案》中第十条规定:“本宪法所为授予中央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限,皆保留于各州或人民。”由于联邦主义,不可避免地存在联邦和州的司法管辖权。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第三条第一项规定“美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所设置之下级法院”。紧接着,第二项就规定了联邦问题案件以及不同州公民为当事人的案件。通过马丁诉亨特案,联邦最高法院获得了对州最高法院判决的审查、撤销权。通过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获得了联邦“默示权”。
  2.三权分立原则
  由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立法机关——议会产生行政机关,行政职位的保持和权力都要靠立法机关。英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封建主义国家,司法权只是王权下面的一个部分。这可以根据上文所叙的普通法和衡平法的由来得到认证。当十七世纪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的时候,司法独立也只相对于行政部门。而美国一独立就走上了宪政治国的道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影响比较深。作为美国权力机构的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同时又相互制约,它们是最直接的政策制定者。
  总的来说,美国法是在继承改造英国法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通过上面文章的论述,可见美国法与英国法一样接受遵循先例、崇尚程序等原则,一样有着一些基本的法学概念。然而虽然英国的普通法被广泛地采纳了,但是法院在决定普通法和制定法中的哪些部分应当得到沿用方面,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在某种情况下否定结论,所以英国法的某些规则被采用了,有些则被舍弃了。由于两国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法律制度。美国的法律更具有灵活性、复杂性;美国具有浓厚的宪政文化,崇尚于诉讼。同时,英国法律中多少带有一点封建主义的特点;而美国法律多少带有一些种族歧视的特点。总而言之,美国虽然属于普通法体系,但是它具有其独特的法律文化。
  参考文献:
  [1](美)迈尔文·艾隆·艾森伯格.普通法的本质[M].张曙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沈宗灵.比较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高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不应轻易对之,而应当提升到新的高度。为适应社会、时代对大学生语文能力的高要求,我们把每一模块或每篇文章都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文章以鲁迅先生的《社戏》为例,寻绎出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他”“她”的使用发展历程,揭示出鲁迅先生巧妙的表现好恶的手段。  关键词:《社戏》;“他”;“她”;“伊”  作为高等教育,教学始终是
摘要: “因声求气”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强调通过熟读吟咏古人的作品,领会古人的神气,对中学语文的古诗词诵读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古诗词的节奏韵律、内涵趣味,从而理解诗意,感受意境,体悟情感。  关键词:因声求气;诵读教学;古诗词  “因声求气”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声”指文字的节奏、音调平仄、押韵等;“气”就是指气势或语气,包含着人物的
摘要: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而大规模在线教育MOOC的兴起弥补了这种缺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本文从MOOC下的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组织流程中的资源准备、课前学习、课中活动、课后测评、总结反思方面入手,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探究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关键词:MOOC;翻转课堂;课程教学  MOOC具有资
作者简介:殷晓琴,女,中共党员,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开发区音乐兼职教研员,南通市骨干教师,开发区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一、教学片段  《采菱》教学片段:  师:唱着这么好听的歌曲,你们一定也跃跃欲试想采菱了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按照音乐的节奏来采菱吧!  这时教师发现有好几个男生开始捣乱,便让其中一名同学到台上来表演,可
摘 要:“区、校、企”三方合作模式是通过高新区管委会、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构建起一个服务于高新区稳定和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本文通过湖南省长沙高新区“区、校、企”三方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实现了地区、学校、企业的“三赢”,进一步说明了政府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让企业更好地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国家高新区;区校企合作;理想模式  近年
摘?要: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创立的幼儿教育模式也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推崇。蒙氏教育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分析和探讨如何合理借鉴蒙氏教育思想、如何使蒙氏教育中国化。本研究从有准备的环境、谦虚的“导师”、科学的教具、自由教育原则等四个方面来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研究分析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启示,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
1.走进生活,设计构建知识型的生活化作业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然而,课堂里学到的知识是僵硬的,再加上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理论性与逻辑性较强,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枯燥乏味,对做相关的作业也没有兴趣。设计构建知识型的生活化作业可使学生通过亲身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建构知识,从而达到强化教学知识的目标。  如:在教学“走进法律”时,我设计了如下的生活化作业:  题
摘要:目前聋校语文在教学体制、教材、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学,提高和发展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提出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口语、手语和书面语的并重作用,以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手语;口语;书面语;教学质量  一、三种语言形式在聋校教学中的现状我国从1956年开始实施口语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听障儿童语言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教育工作是特殊教育的延伸,个别化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学校中的“特殊生”即“后进生”,他们在学习、生活及行为能力上比正常的在校特殊学生存在差距,这就要求特教教师对这种现状进行研究,使他们能和其他的特殊学生一样接受知识教育。  关键词:个别化教育;后进生;沟通;自信;心理;鼓励  一、用正能量育人理念对待“后进生”  特殊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本来就存在个性化的教育,但是在这个特殊的
摘 要: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词语教学比较枯燥,加上低段要求掌握的词语比较多,导致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讲生活,联字形,借文本,重语用四种方法能有效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词语教学;生活体验;文本内容;语言表达  1.讲生活  在低年级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花大量时间给学生解释词语,学生未必能掌握好,结果将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效果又不好。研究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