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市公选面试题说起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an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报什么、考什么”、“既要体现高分,又要体现高能”的背景下,考生一定要掌握所报职位相应的知识、政策、业务。
  
  2010年8月,中部某市进行联合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经过笔试,确定了职位的前6名进入面试。作为面试考官之一,笔者有幸被某地特别邀请,参加了这一职位的面试工作。现将当天的面试情况解析如下:
  
  综合分析题
  
  第一道面试题:新上任的干部,有的进入角色较快,很快适应并打开局面;有的进入角色较慢。你认为可能有哪些原因?假如你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怎么尽快进入角色?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也是一道情境模拟试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思想性、逻辑性。类似这样的题目,过去很多,可以说,现在出现这样的题目并不新鲜。在过去出版的面试书中就有这样的题目。
  从出题者的思路来看,主要是通过对试题的回答,把握考生对职位要求具有的素质,能否胜任职位。就这一题目而言,实际上体现的是“五新”:新干部、新环境、新角色、新起点、新局面。考生只要能够从这“五新”中分析出进入角色慢的原因,就可以了。并能够围绕这“五新”,回答题目后一个要求,假如自己走上这一岗位,如何去尽快适应,尽快进入角色。就能够作出比较完整的回答。
  从当天面试考生回答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把握得比较好。有的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进入角色慢的原因;有的从环境、人的性格特征、工作业务、基层情况、角色对象等方面进入主题作分析;有的从政策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注意加强人员思想沟通等方面,对尽快进入角色作了很好的回答。从当天考官对考生的评分来看,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基本上都在优、良两个等级。体现出了考生应有的素质。唯一不足的是,有的考生未能分析原因,直接回答假如自己走上这一岗位,如何去做,与题目的两问,少了一答。
  
  人际关系沟通题
  
  第二道面试题:领导工作多半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人与人之间除了理性关系外,还有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往往导致领导者与下属之间有亲有疏。请你谈谈如何处理好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亲”与“疏”?
  这是一道人际关系沟通与协调型的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也是一道过去通常出现的题目。
  从出题者的思路来看,着重需要考生能够从领导的角度,把握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现实中,就领导者与下属的情感来说,也的确存在着“亲”与“疏”的现象,但是,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要把握好度是关键。不然,你的领导力就会受到影响,最终挑战的是你的职位。从领导个人讲,这是素质问题,也是工作方法与艺术问题,更是能力问题。一个领导者要想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工作任务,直接的工作对象就是下属,任务的完成情况,体现的是领导的亲和力。应当说,这一题目,出的比较好,也有针对性。考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人格上的尊重,二是组织与原则的体现,三是工作内外的区分。
  从当天面试考生回答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把握得也是比较好的。都能够紧扣主题,从上述几个要点作了比较好的回答。从当天考官对考生的评分来看,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也基本上都在优、良两个等级。
  
  工作创新题
  
  第三道面试题: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任务繁重,请谈谈如何处理好“用力与借力”的关系,有创新、上水平地开展工作。
  这是一道与职位相匹配的业务类题目,也是一道工作创新方面的题目。相对于监督局副局长的职位,题目的针对性特别强。
  从出题者的思路来看,着重了解考生对与职位匹配的业务情况,并能够在自己做好工作的同时,能够借助外力,从而实现工作的创新与上水平。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关键是要把握好如何自己“用力”、如何利用他人“借力”,最终让工作有新的起色。当然,还要能够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必须要在自己“用”的前提下,注意借用“外力”。否则,就会本末倒置。
  从当天面试考生回答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把握的还算是比较好的。相对于上述两题,稍微差了一点。多数考生仅仅回答了“用力与借力”的问题,而忘记了落脚点是要能够使工作能够创新、上水平。多数想到的是如何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形式,如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其他党派监督,而没有想到,加强对干部的廉政教育、效能建设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工作,也是纪检监察工作任务繁重的方面。因此,这个用力也好、借力也好、创新也好、上水平也好,涵盖了整个纪检监察工作任务。从这一点上,说明考生对纪检监察业务了解还不够全面,让考官感到有缺憾。从当天考官对考生的评分来看,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基本上都在良、中两个等级。
  
  情境模拟题
  
  第四道面试题: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是县监察局一项重点工作。如果由你牵头负责监督检查工作,你打算怎么办?重点在哪些方面?
  这也是一道与职位相匹配的业务类题目,同时也是一道情境模拟试题。相对于监督局副局长的职位,题目如同工作情境再现,针对性也是特别强的。
  从出题者的思路来看,就是通过对试题的回答,考察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正如李源潮部长提出的,报什么、考什么,走上岗位就能用。这一道题目就是要求考生能围绕监督局副局长这个职位,为适应这一职位而提出的。目的是要考察考生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对工作业务的了解。不然,就难以回答出一、二、三来。就这道题目的回答,关键是“投资项目”、“由我牵头”、“监督检查”、“重点是什么”。要回答好它,着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能够了解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如名称、产品、投资规模、环境评估等。二是要知道这一项目的相关政策,特别是是否为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三是具体操作的步骤。特别是立项、评估、征地、招标、建设等环节。四是监督的重点,主要是容易出现问题或腐败的环节,以及工期。也就是具体操作的过程,实行全程监督,体现“依法、规范、效能、廉洁”八个字。
  从当天面试考生回答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把握得也是比较好的。相对于上述三题,有的主要是对项目从确立到建设的过程并不了解,因而回答得比较粗一点,没有能够把握住要点。只有个别考生回答得非常到位。不仅考虑到了工作流程、重点,还考虑到有自己牵头,还有其他人员的分工监督。从当天考官对考生的评分来看,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少、良少、中多。
  综合整场面试情况,笔者认为,参加领导干部公选面试,一定要掌握所报职位相应的知识、政策、业务,不然,在当前“报什么、考什么”、“既要体现高分,又要体现高能”的背景下,顺利通过面试,取得好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希望考生注意在考前要加强学习,真正能够胜任职位要求。
其他文献
以邻苯二酚为原料,合成带有荧光基团的桥联萘基苯并氮杂15冠5,用1H-NMR、元素分析等进行结构表征,并采用UV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该冠醚/β-环糊精包结物对Na^+、K^+
浙企外迁的动力是什么?它们的外迁,有何规律性?给浙江带来了哪些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浙江又如何应对?    1997年上半年,温州100多家灯具制造企业整体搬迁到了广东中山古镇,这些企业不仅包括灯具的经销商,还包括制造商以及为其配套加工的企业。当时,这一事件一度引发温州政府部门的恐慌,因为紧随其后,曾经在全国灯具流通市场占据1/4份额的温州灯具产业就此衰落。  10年来,浙企外迁犹如星火燎原,渐呈加
73.7%的外出农村劳动力是通过同乡、亲友找到工作;13.3%的受访对象是自由就业;另外还有7.3%的受访对象是通过职业中价机构、劳务市场和招聘会找到工作;3.8%的受访对象是由“包工头、老板直接招募”;而“由家乡政府、社会组织介绍”找到工作的仅占0.5%。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大省。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有以无为保姆为代表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被人们誉为“皖军”,与川军、
消费国,贸易加工国和资源国三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弦都绷到了极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和新一轮经济调整,这一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中国应该怎样从这场危机中抓住发展机遇?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本刊记者在2008中部创新经济与企业融资论坛期间专访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