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平台和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职业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立足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提升计算机人才综合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职业教育;教学探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39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社会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同时,对职业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是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重要基地,而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是提升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且提升职业学校计算机人才综合能力,是打造高质量计算机职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1 我国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问题
  1.1 创新思维教育缺位于现代课堂
  根据现代教学目标,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注重构建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一般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与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此外,对很多职业学校而言,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存在诸多问题,当前,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课程,几乎涵盖了从软件设计到硬件操作的所有知识,而创新性课程和实用性课程却凤毛麟角。
  1.2 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创新需求
  在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层面,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以创新能力为主,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计算机专业的行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单靠课堂教学,不能帮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学生所学知识一般比较老旧,当学生学会后,一般也已经被行业所淘汰。因此,要想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适应市场需求,教师就应该及时创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进而适应计算机学科飞速发展的现状。
  1.3 计算机教学评价缺乏足够的创新性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原因是课程评价体系缺乏创新性。在完成基本的教学过程以后,教师一般只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过程也基本都采取笔试形式,而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这样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一般都把完成课程考试任务作为学习重点,从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学科内容和本质来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要求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但是现代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普遍欠缺创新性,且已成为制约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提升的一大短板。
  2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2.1 打造“双师型”计算机教学队伍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进程中,要提升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必然要打造高质量的教师人才队伍,进行“双师型”教学人才培养是提升教学创新性的保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是明显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也就直接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高。因此,职业学校要强化计算机教师的培养体系,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路径,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一方面,要坚持“引进来”政策,优化教师人才选拔机制,从企业等选拔高质量教师人才,优化教师人才结构;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创新能力,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要采取“走出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教师进驻企业进行锻炼,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创新开展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要从教师角度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涵,构建现代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体系。
  2.2 创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进程中,要切实提升教学课程的创新性。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践行“生本理念”,强化计算机专业的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知识传授向方法传授转变。从教学体系来看,计算机專业分为基础性和能力性两个方面,既要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于基础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要注重原理的讲解。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包括“Java”“C#”等课程,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进行梯次教学,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逐步导入的方式,强化课程的体系性,帮助学生构建创新思维体系。对于创新技能类课程,可以通过基于PBL的项目性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布置项目,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采取项目实战教学方式,是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模式,是建立在布鲁纳教学理论体系上的科学学习方式。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引入项目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随着现代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很多新型教学方法都可以运用到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流程,强化教学实效,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节奏,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2.3 强化计算机教学校企合作模式
  进行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要从实践环节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创新思维体系的培养和锻炼。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锻炼机会,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负担一部分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场所和平台。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生很多的实习环节都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锻炼的作用。因此,要落实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高实习课业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将企业的信息反馈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提高创新性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职业学校中开展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争取校外实践锻炼的机会,使校企合作教学成为最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3 结 语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应该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心,并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大创新课程的训练强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静.浅淡职校计算机教学[J].价值工程,2014(23).
  [2]桑立佳.浅析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新思路[J].考试周刊,2016(96).
  [3]肖书峦.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时代教育,2013(22).
  [4]张庆玲.中专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
  [5]林鹤之.浅谈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12).
  [6]张文芳.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优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1).
其他文献
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某含磷11.82%的磷矿粉进行粉磨,通过NKT6100-D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产品进行检测分析,考查了转速、充填率、料球比、球配以及磨矿时间对产品粒度的影响。结果
[摘 要]信息化管理手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成为了很多电力企业重要的管理方式,同国外相比,我国家电力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力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33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存储获取方式的改变,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嵌入式服务成为图书馆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民办高校嵌入式发展现状,
河北某含泥量大,钙镁含量高难选的冲积型钛铁砂矿,适宜采用磁选-重选联合工艺进行钛铁矿选别,条件试验获得了较佳参数,在较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原矿磨矿-脱泥-弱磁选-高梯度强
中国的铁矿资源日益趋于贫、细、杂。高磷硫含量的铁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了广大科学研究者的重视。高磷铁矿石的脱磷方法众多,如浮选法、化学浸出法、微生物法、
[摘 要]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其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原来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财务核算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核算、账务处理,有效解决了大型集团公司财务核算职能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核算不规范、效率低下等问题。  [关键词] 财务;共享 ;管理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5. 017  [中图分
煤泥浮选是选煤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善煤泥浮选效果是提高煤炭高效洁净利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煤泥浮选过程的强化越来越受到选煤行业的重视。论文总结了当前煤泥浮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