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身边该有的都在 不该有的不知去向 我会平心静气地待在自我感觉里 不被外界打扰 翻阅过目不忘的新旧之事 一气呵成里优秀依然优秀 但是仅有的回忆己开始变幻莫测 这一刻爱情故事排除在外 被形容极佳的情节多年之后真假难辨 唯一的疑点却是我当时最痴迷的是那个日期里的我和对方会有一個话题 活在当下 深藏不露的心事在风化中干燥 因为被虚构而底气不足 我发现很多要弥补的错觉在某种情况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身边该有的都在
不该有的不知去向
我会平心静气地待在自我感觉里
不被外界打扰
翻阅过目不忘的新旧之事
一气呵成里优秀依然优秀
但是仅有的回忆己开始变幻莫测
这一刻爱情故事排除在外
被形容极佳的情节多年之后真假难辨
唯一的疑点却是我当时最痴迷的是那个日期里的我和对方会有一個话题
活在当下
深藏不露的心事在风化中干燥
因为被虚构而底气不足
我发现很多要弥补的错觉在某种情况下
不知所措
这个时间里
我保持一个态度
升级一个信息量
与自己不断对话
其他文献
一 农历八月初一了。日子飛快地往前跑,我缀在它的后面气喘如牛。 又快到秋分了,一个昼夜均分的节气。也预示着马上就要进入真正的秋季了,总有一些秋的影子闪现出来。 我去到秦皇河畔。这几年里,秦皇河水波荡动,岸边花卉点缀,杨柳披风,已成了当地人不可多得的去处。蒲草、杨柳、芦苇,都在梢头显了日渐衰败的黄色,略带了些沧桑,也是历经繁盛后的沉稳。就像厚实有了底蕴的文字,是奔流的血液汇聚,更添加了耐读的人
村口的等候 老母总是和我有着高度的默契,一如她在村口的等候。 二十多年前,我刚大学毕业,在离家数百里的异地教书。这样一来,回家就成了一种奢望,老母也难得见着我一面。一到放假,因那时通讯不便,老母也无法确定我回家的日子,我也没法告知远在乡下的老母。我乘坐的长途客运车大约快中午时,才能到达村口。 我一下大巴,远远地看见村口,站着的竟然是老母! 我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到老母前:“
女孩在我头上找来找去的,弄得我很舒服,接下来,无论她问我什么,我都是一个字:嗯。 这时,女孩说,你有斑秃哦。 女孩的声音不大,轻柔,却如同在我身上落下一把锥子,令我一个激灵。真的?哪里?在哪儿?我连连问,向后拧着脖子。女孩就用梳子轻轻地拦住了我的一丛头发。我看到了,在发际线中间确实掉了一撮,铜钱般大小,光溜的。我的心立刻不安和沉重起来。 关于斑秃,我太有印象了。二姑家的大儿子,我们叫大表哥,
说到我的妈,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个“呀”字,你想知道有一个作家妈妈是个啥子感受吗,我给你好好说一说。 说起我的妈,不得不说她是一个十分爱我的人,对我的爱,有时都到了忘我的境界。小时候的我,每上三四天幼儿园就要来一次发烧感冒,药剂师出身的妈妈,竟然崇信尽量不用药物,在人家吃个药挂个吊瓶就解决的事,在她就变成彻夜地守护,使用各种非药物退烧的方法,什么温水擦身啊,推天河水呀,刮痧啊,针灸啊,拔罐
农村高中学生具有思想淳朴而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等特点,当教师采用传统照本宣科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时,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从农村高中生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多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教育手段,构建“生活化链接”的教学方式,在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中,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围绕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在深入思考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扬州文昌中路安乐巷27号,神秘而有故事。 这是一个狭小普通的弄巷,也是一个明媚伟大的弄巷。此巷不仅民风敦厚,更因上世纪初曾居住一位有骨气的文学战士而享誉中国。 唐人杜牧曾誉扬州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美好。朱自清也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扬州有一种婉约妩媚的美,美在山水间,美在园林中,美在佳肴里。这里是京杭运河的中心,有自然天成的瘦西湖,独具特色的个
在一个冬日的黄昏,窗外房顶、道边被灰尘和正午的阳光关照过的残雪还在释放着凛凛寒气,空气惨淡而晦暗。我把身子裹进厚厚的绛黄色棉夹克里,拉链一直拉到下颚上,硬硬的衣领竖起来,像个羊圈的围栏,外边又用灰色围巾缠了几圈,还是有清冷的寒意渗进去。 我在将要穿过一个红绿灯交错闪烁的十字路口时,停了一下,扭头拐进一个从玻璃门的缝隙往外喷发浓郁香气的鲜花店。过了一会儿,我从花店出来的时候,手里捧了一束火红的玫瑰
这是一个人物。 一个月前,我刚刚为一家出版社创作、修订完我的五本童话,在补充完成最后一本的时候,我用上了他。他是那种精于算计的农民,有心计,脑子活,偶然的机会,离开了土地,到县城做起了批发生意。很快致富了,但也很快就学坏了,抛弃了原来的媳妇,和一个他自己认为年轻貌美的女子另外组建了家庭。但是,这个另外组建的家庭并没能持续多长时间,因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在利用合法手段获得了他全部的财产和生意的经营权之
唐代白居易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这已然成为中国文学千百年来的文化命题与精神旨归。中国文章自古以来多为入世之作,在这个长时段的历程以及由此生成的传统中,“时代”何以成为文学的血液与经络,又如何转化为文本的结构和话语的修辞?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但是归于文学时,却又如此细微,需要切入文本构造的节点,嵌进修辞的内在肌理,也即时代性需要借助文学性,才能最终使各自的形态充分展露出来,否则便会显出二者的偏
我老矣! 七十四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十岁为学子时的某些细节却如镌如铭,历历在目。 我出生的村庄叫沙河崖,古属宁海州,今归烟台市牟平区。从我记事时,村里就设有“完小”,从一年级可以读到小学毕业。 我入学较早,十岁已上五年级。我学业偏科,数学考试常不及格。因从小家境贫苦,多愁善感,作文却每每得到語文老师的赞赏,亲自在课堂上朗读,或者登在学校的黑板报上。这是一种鼓励,也无形中引导了我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