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农民画:“绽放”最美文化自信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欢乐喜庆的农家生活,吉祥如意的节日场景,古朴有趣的民风民俗,美好宜人的田园牧歌……这些都是农民画展现的场景,走进潍坊青州,处处散发着“画香”。大红大紫又大俗大雅的青州农民画自萌芽至今已过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鲜明的艺术面貌,使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熠熠发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农民画是青州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拿起锄头种田,放下锄头画画,已经成为青州农民的习惯,一只只朴实的画笔,描绘的是春耕秋种、夏贮冬藏,展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传承的是中国文化自信亮丽的风景线。
  浸润人心 陶冶情操新画卷
  马季青是个画家,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笔下的农民画最接地气,如同艳阳下的柳林,连绵不尽、光华遍野,透着勃勃生机。弥河的白浪细沙、银瓜绿苇,老人嘴里的仙怪故事、身边的田园、日常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都被他拿来当素材,用纸笔化为传奇。他自幼痴迷于绘画艺术,即使在物质生活匮乏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绘画梦。人过不惑,他下决心拜师学艺,几十年如一日奋笔勤学,终有所成。他擅画鸡,鸡有五德;亦爱画梅,梅有傲骨。
  出身农村,他一生从事农业劳动,马季青对于农村、对于土地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也更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我是个农民,农民就该画农民的画,农民的感情只有农民画才懂。”马季青说。为此,他的作品注重贴近生活,描绘幸福农村的生活场景。每逢劳动之余,他便拿起画笔,画新型农民画,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画新村、新貌、新风尚。在充分学习掌握传统农民画技艺的同时,他还广泛吸收其他民间艺术的营养,从青州风筝绘画、花边、工艺彩灯绘制、建筑彩绘中借鉴吸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画风热烈而大胆,造型夸张、构图饱满,用色饱和、清新明快,田园生活是他涓涓而出的灵感源泉,画纸是他抒情达意的天堂。
  一幅幅色彩浓郁、含义隽永的农民画,让这位朴实的农民对生活的热爱跃然纸上,让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交相辉映,让泥土的气息和中国的文化自信相得益彰,每一幅画都是一朵土地中开出的最美的花朵、都是一首充满了希望的田园诗。全国“十优”农民画家、山东省“十佳”农民画家、山东省农民书画艺术作品展获绘画类二等奖、中国青州农民画优秀作品展中获一等奖……他的努力也为他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荣誉。
  农民画,让一个普通的农民走进艺术的圣殿,让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过上了小康的日子。“我老伴儿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可是她心灵手巧,看着我天天为画操劳,有时她也打个帮手,渐渐的她也喜欢上了农民画。”马季青告诉记者。而他的儿子一开始也只是看着父亲作画辛苦,想帮忙减轻一下劳累,但随着对农民画的了解加深,也渐渐迷上了这种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形式。女儿保红更是继承了老父亲的衣钵,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多次获奖,在农民画的道路上越飞越高、越走越远,现在也是远近闻名的农民画家了。在马季青的带领之下,马家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之家。2016年8月,“美好的梦想”——马季青全家农民画艺术作品展在青州市美术展览馆开展,画展共展出了马季青全家9口人精心创作的84幅农民画艺术作品,这是青州市农民画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家庭为主的农民画个展,也是马季青全家对于农民画多年研习投入的最好的回报和证明。而马季青不仅仅是惠及家人,还义务对四邻八乡的农民画爱好者传授画艺,影响和培养了农民画爱好者上百人,成为青州农民画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专业合作 致富增收新途径
  青州市弥河镇的马大姐农民画专业合作社刚接了几个订单,理事长马秀花按照客户要求定好稿,发给客户审核满意后再分配到合作社社员手里,社员创作完成并通过审稿后,可以如约拿到报酬。这些社员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农忙时种地,农闲时作画。
  马大姐农民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马秀花原本也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带着自小对绘画的热爱参加了弥河镇的农民画培训班以后,越发坚定了从事农民画创作的决心。马秀花说:“学习农民画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以前农闲没事的时候就看电视、串串门,现在不同了,一有空就画画,画完了还可以卖钱,既丰富了我自己的精神生活又增加了一定的收入。”于是,在土地流转出去以后,她全身心投入到了农民画的创作之中,如今已经是青州小有名气的农民画画家。
  而提起成立农民画专业合作社的初衷,马秀花告诉记者,在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她和镇上的农民画画友们曾经在一起讨论过:“我们画这么多农民画怎么能卖出去变成钱,我们这样一直画也不是个事,镇上收购一部分,参展一部分,剩下的那些怎么处理呢。”于是,为了帮助村民长期稳定地增收,也为了让青州农民画更好地走出去,马秀花带领村民成立了这个农民画专业合作社。
  “我们合作社现在已经有了四十多个社员,平均每月能接到五、六单,能卖出五六十幅画,每个社员每年增收两三万元”。马秀花告诉记者。而更让她高兴的是,他们的作品如今还得到了一些专业画廊的青睐,她刚接的“农家乐”订单就是青岛一家画廊订购的,这意味着她的农民画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青州农民画专业合作社、青州金河农民画专业合作社、青州绿野农民画专业合作社……据了解,像马大姐农民画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机构在青州有十余家。
  合作社以会员合作的形式,既吸取民间资本的经济力量,又运用农民画画家的技术实力,使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民画产业发展。此外,合作社还通过参加展览、签约画家等形式,大量收购本地优秀农民画作品,再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包装、展示、拍卖或分销到国内外艺术品市场。   “四轮齐动” 全力打响“文化青州”品牌
  近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从促进“三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全力打响“文化青州”品牌,打造书画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农民画作为发展大众书画的突破口,与农民增收、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加强扶持引导,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民画产业的发展战略。
  2014年以来,青州大力发展农民画產业,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扎实推进,逐步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搭台、文联主管、协会发动、企业推进四个层面高效、稳步前行的青州农民画“四轮齐动”产业发展模式。目前,青州市农民画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年创作农民画50万幅,年交易额2.5亿元,增加了农民收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持续快速发展。2016年3月,青州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农民画之乡”荣誉称号,成为目前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农民画这一传统民俗,已经成为了青州的一张充满底蕴的文化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发展农民画不仅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为了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民画产业,全面推进农民画产业繁荣发展。下一步,青州市将通过开展农民画人才培训、创作展览、衍生品开发与旅游产业结合等系列活动,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农民画产业的热情,调动广大农民画画家的积极性,提升青州农民画创作水平,拓宽农民画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画画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促进农民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使其成为青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力争通过今后五年的发展,农民画创作队伍的人数总量翻一番,达到5万人;五年内进入国家级会员人数达到20人,打造20位在全国有影响的农民画领军人物;五年内培育打造5个本土农民画产品品牌;逐步实现“家家翰墨,户户丹青”的文化青州,为打造“五强四宜”新青州贡献应有的力量。
  青州农民画历经千年风雨,依然芳华不减,丰厚的底蕴赋予了它厚重的文化之美,不断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题材也让它充满了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如今,这一方画纸,已经成为了百姓心中“中国梦”的缩影,彰显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农民画画家们从他们热爱的土地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画出了时代、画出了世界、也画出了属于农民自己的故事,更画出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编辑/常晔)
其他文献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喧闹混乱但又精彩无比,这里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的宗教,神秘繁杂的宗教文化融入到各种璀璨精美的建筑艺术中,除了泰姬陵、红堡等世界闻名的建筑物外,许多偏远小镇还隐藏着众多雕刻着精美绝伦图案的宫殿和神庙,奥尔恰就是其中最明亮的一颗珍珠。  遗世密地的曾经辉煌  奥尔恰意为密地,神秘的地方,名字用得非常贴切,那是个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小镇,高大精美的古堡群散布在丛林之中。这个位于印度北
期刊
在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有一座环境整洁、和谐秀丽的村庄——相公庄村。全村共有3500余户,常住人口9000余人,一幢幢楼房错落有序,山林水景环境秀美,健身、医疗、购物、文化等配套设施完善,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化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2004年,王群领导的新一届党支部上任,带领相公庄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十余年的时间中,村两委紧抓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发挥优势、释放文化产能,由
期刊
24年来,王琛飞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近100个地区和国家,创作出大量的优秀摄影艺术作品,特别聚焦了“一带一路”的人文纪实和自然景观。“24年,我拍摄的不是风光和历史,而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王琛这样总结他20余载的丝路摄影历程。  当摄影邂逅“一带一路”  说起拍摄丝绸之路的初衷,王琛说:“当年我还在做编辑的时候,经常会在工作中接触到丝路文明的信息,它就像是有一种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从那时起,我就
期刊
2300年前,在齐国故都临淄创办的稷下学宫,是中国历史上创办最早、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150余年)的国办大学堂。它与几乎同时出现在欧洲希腊的柏拉图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思想学术文化中心,分别在世界的东西方以相似的方式展现出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希腊文明中,最负盛名的“希臘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与希腊学院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中华文明中,最辉煌的诸子百家争鸣
期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源远流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更把泰山脚下的泰安点缀得魅力飞扬、活力四射。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这是一座文化旅游之城,一座生态宜居之城,更是一座魅力之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
期刊
你参加过祭祀活动吗?参加过纪念性的礼仪活动吗?在相关礼仪活动中,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敬。尤其在祭祀和追念一类的仪式中,敬显得尤为重要。正因如此,孔子才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礼乐传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荦荦大端,在我国博大深厚的礼乐文化中,祭祀之礼是极其重要的内容。祭祀在于涵养心性、立德树人,在于培养人内心的敬重与敬畏,祭祀之礼缺少了敬,就徒具形式而失去了内涵,就缺少了灵魂。孔子经常教导大
期刊
1875年,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拉斯金对惠斯勒所作的《泰晤士河上散落的烟火:黑和金的小夜曲》一画表达了不满,他说:“把颜料罐打翻在画布上还要观众付钱,实在是一种欺骗。”惠斯勒以侮辱名誉的罪名向伦敦白区法院控告了拉斯金。最终法庭判处拉斯金有罪,但只须支付十便士的罚款。惠斯勒赢了官司,却因为要支付一半的诉讼费用而一贫如洗。  这场美术史上的著名诉讼似乎可以视作工艺美术思想对唯美主义的一次挑战。两年后,1
期刊
陶渊明未必不想“养生”,也实在想“逍遥”,想让生命得到最好的照料。他在这方面的愿望与魏晋时期的知识人都是一样的。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比如远离喧嚣与纷争,沉迷于自然风光之中,比如一次次酿造美酒。可是生活像一块沉沉的铅坨那样系在身上,让他越来越舉步维艰,最后几次跌倒在地,再也不能爬起来。  可是他无论如何还是不想返回那片“丛林”。每到午夜里睡不着,诗人一定能够听到远处传过来的嘶鸣和呼号。那里正在进行
期刊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第11期)刊发学术论文《第一国际的共产主义活动与社会主义政党政治逻辑》;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第4期)刊发上文的译文The Communist Activitie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and the Logic of Socialist Party Politic
期刊
日出先照,钟灵毓秀。  日照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无数先人以他们的智慧与生命、心血与汗水,书写出一节节光辉灿烂的锦绣篇章。  时如白驹,间似流水,历史于时序中义无反顾地前行。在龙山文化起源地的这片土地上,先哲伟人、五千年风云被长久留存了下来。历史文化、海洋文化、乡土文化等传承不息。这些时间雕刻出的日照的城市记忆在日照记忆馆内熠熠发光,也唤醒了日照人对历史、对自然、对乡愁、对亲情的最真实的感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