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PDCA在降低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 PDCA循环法,对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主要诱因进行分析、总结。并落实相应干预措施。比较实施PDCA前后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通过管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普遍增强,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40%。结论 PDCA可以降低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关键词:PDCA 急诊抗菌药物
细菌性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因此抗菌药使用范围较广、品种繁多、消耗较多[1],而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公共问题。我国于2007年5月1日实施了的新《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对不合理用药及时进行干预,对不合理用药干预已成为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2-3]。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适用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4]。2014年我科急诊抗菌药使用率为42%,高于卫计委要求。为此,2015年我科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从医师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入手,推动我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急诊2015年处方和用药医嘱作为全样本,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理用药评价等作为研究资料。
1.2 方法 按照原卫生部(现卫计委)抗菌药使用要求,填写抗菌药使用调查表,汇总本科室控制抗菌药用量的情况、处方、医嘱点评、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比例、抗菌药的使用强度、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及医生。
1.3 评价标准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范临床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医疗行为,《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方案》要求医疗机构急诊抗菌药处方比例<40%。
2 PDCA 循环法的使用
2.1 计划阶段(P)
2.1.1 现状调查 调查2015年1月至6月急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理用药评价等。本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选用三代孢菌素比例高;②预防用药指征过松;③超权限用药,初级医师使用三代头孢菌素;④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43%~4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达144.67DDD.
2.1.2原因分析 经过鱼骨图分析、利用二八定律找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原因并进行论证确定真因为未执行考核制度、未拟定严格奖罚措施、培训少、信息系统无合理用药提示。
2.1.3 制定计划 增强抗菌药管理组织的建设,制定并落实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制度,拟定严格奖罚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建立并健全提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系统,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反馈使用抗菌药的用量和频率,减轻患者以及社会的负担。
2.2 执行阶段(D)①确定管理组织:确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为本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组织。②学习抗菌药物相关法规,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卫计委下发的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法规及医院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建立抗菌药物责任追究制,对急诊处方抗菌药使用率>50%的医师,要扣发奖金;利用信息系统对医师处分权进行限制;科室与医院签订抗菌药合理应用责任状。③加强培训及考试:督促医师参加医院相关培训,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讲座,参加抗菌药物使用考核。④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控:每月统计本科医师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并进行排序公示,对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者进行谈话。⑤上级医师查房时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⑥公布医院细菌谱、耐药菌株动态及药物敏感资料。
2.3 检查阶段(C)阶段性的检查是保障PDCA循环不断运行,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每月、每季度针对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评估和分析。同时,每季度召开一次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探讨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 PDCA 循环继续进行整改,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2.4 处理阶段(A)继续执行实施阶段的相关对策并加以巩固。对遗留的问题包括
解决个别医师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问题、控制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
度和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比例纳入下一个PDCA活动中。
3 结果 PDCA循环管理可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每个PDCA 循环从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和目标到具体实施逐渐解决问题来逐步提高抗菌药使用情况的管理水平[5]。实施PDCA后从10月份起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改善前43%~49%下降至<40%,DDD值从9月份起由改善前144.67下降至<110,并且保持继续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郑玲.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5):110-112.
[2]胡静.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09-1911.
[3]方芸.PDCA 在医院临床药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9,20(7):519-521.
[4]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28.
[5]周翔,刘大为,隆云,等.关键点控制干预集束化治疗指南依从性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3):994-998.
关键词:PDCA 急诊抗菌药物
细菌性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因此抗菌药使用范围较广、品种繁多、消耗较多[1],而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公共问题。我国于2007年5月1日实施了的新《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对不合理用药及时进行干预,对不合理用药干预已成为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2-3]。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适用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4]。2014年我科急诊抗菌药使用率为42%,高于卫计委要求。为此,2015年我科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从医师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入手,推动我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急诊2015年处方和用药医嘱作为全样本,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理用药评价等作为研究资料。
1.2 方法 按照原卫生部(现卫计委)抗菌药使用要求,填写抗菌药使用调查表,汇总本科室控制抗菌药用量的情况、处方、医嘱点评、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比例、抗菌药的使用强度、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及医生。
1.3 评价标准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范临床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医疗行为,《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方案》要求医疗机构急诊抗菌药处方比例<40%。
2 PDCA 循环法的使用
2.1 计划阶段(P)
2.1.1 现状调查 调查2015年1月至6月急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理用药评价等。本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选用三代孢菌素比例高;②预防用药指征过松;③超权限用药,初级医师使用三代头孢菌素;④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43%~4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达144.67DDD.
2.1.2原因分析 经过鱼骨图分析、利用二八定律找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原因并进行论证确定真因为未执行考核制度、未拟定严格奖罚措施、培训少、信息系统无合理用药提示。
2.1.3 制定计划 增强抗菌药管理组织的建设,制定并落实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制度,拟定严格奖罚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建立并健全提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系统,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反馈使用抗菌药的用量和频率,减轻患者以及社会的负担。
2.2 执行阶段(D)①确定管理组织:确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为本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组织。②学习抗菌药物相关法规,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卫计委下发的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法规及医院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建立抗菌药物责任追究制,对急诊处方抗菌药使用率>50%的医师,要扣发奖金;利用信息系统对医师处分权进行限制;科室与医院签订抗菌药合理应用责任状。③加强培训及考试:督促医师参加医院相关培训,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讲座,参加抗菌药物使用考核。④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控:每月统计本科医师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并进行排序公示,对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者进行谈话。⑤上级医师查房时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⑥公布医院细菌谱、耐药菌株动态及药物敏感资料。
2.3 检查阶段(C)阶段性的检查是保障PDCA循环不断运行,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每月、每季度针对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评估和分析。同时,每季度召开一次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探讨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 PDCA 循环继续进行整改,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2.4 处理阶段(A)继续执行实施阶段的相关对策并加以巩固。对遗留的问题包括
解决个别医师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问题、控制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
度和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比例纳入下一个PDCA活动中。
3 结果 PDCA循环管理可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每个PDCA 循环从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和目标到具体实施逐渐解决问题来逐步提高抗菌药使用情况的管理水平[5]。实施PDCA后从10月份起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改善前43%~49%下降至<40%,DDD值从9月份起由改善前144.67下降至<110,并且保持继续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郑玲.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5):110-112.
[2]胡静.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09-1911.
[3]方芸.PDCA 在医院临床药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9,20(7):519-521.
[4]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28.
[5]周翔,刘大为,隆云,等.关键点控制干预集束化治疗指南依从性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3):994-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