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认为,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优于交际教学法,阐述了其优势,并结合高职学生的一些特点说明了语法翻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语法翻译法 积极作用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在海姆斯和韩礼德提出的理论的基础上,交际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成为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流派。80年代初开始,交际教学受到中国英语教师的青睐。它强调语言的使用,重点在于传授学生语言功能的知识,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在高职院校里有的英语教师一味追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接触英语的机会,采用全英语教学,结果学生的反应却出乎预料得差,很多学生在整堂课里都处于“眩晕”状态,根本无法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别说交际能力的形成。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优于交际教学法,本文将对语法翻译法作出解释,阐述其优势并结合高职学生的一些特点说明语法翻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语法翻译法的形成及发展
语法—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语言作为外语进入学校课程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它可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上半叶,以外语译成本族语为主要具体方法,内容偏重于机械背诵语法规则,其实用目的是如何了解外语。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以本族语译成外语为主要方法,内容注意到了阅读。其实用目的是用外语表达本族语的内容。20世纪至今,在众多学派的冲击和促进下,语法翻译早已吸收了许多学派的方式方法,成为最古老、影响最深远的教学法,至今仍然被广为采用。
三、语法翻译法的特点及优势
语法翻译法是通过先详细分析语法规则,然后将这些语法知识应用在目标语、母语互译的实践途径教授外语的方法。它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语法的讲解,并以翻译为手段。它依托于母语,翻译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因此,语法翻译法强调学生的母语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母语和目标语的共同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说到某个生词时,往往用母语说出该词的对应意思,对句子和段落的处理也是如此。在实际应用中,翻译练习、阅读理解、写作模仿等是最常见的形式。目标语被看成是完整的语法规则系统,并且与第一语言的语法规则相关联。在语法翻译法中,语言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智力活动,涉及语法规则的习得、记忆,以及通过大量翻译练习掌握与第一语言相关的意义,几乎不强调听说训练。语法翻译法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注重语言规则的归纳和列举,而且它把第二语言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训练,把教学看成是发展心理的一种特殊途径,强调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重要作用。考试形式主要就是目的语和本族语的互译,强调精确,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着重原文的学习。课文主要作为语法分析的材料,其语言教学模式是“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
语法翻译法有利于外语学习者充分认识母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语法翻译法强调对语言点、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在长期的外语和母语的对比过程中,语言学习趋于严密、精确,保证了学习者对词、句、篇的深入理解。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组合,语法翻译法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这一体系。英语的句型繁多,而人们却无法记忆无限的句子。语法翻译法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能够让他们学会根据有限的语法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尽管语法本身不等于语言,但它总结了语言本身的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语法翻译法有利于学习者打好语言基础,在注重读写译的同时,为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口语表达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潜在的表达素质和实际的产出能力。潜在的表达素质是一个量的积累,实际产出能力则是运用所积累量的技能问题。作为口语表达的说,如果缺少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就是相应的口语表达素质,往往开不了口。听,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有些外语学习者的表达通常别人听不懂,关键的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和语法错误。可见语
法翻译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方面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四、从几个方面看语法翻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
高校的扩招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生源的质量,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普通高中未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在满分为150分的英语高考中成绩仅为40—60分之间,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不会拼读单词,词汇量极少,在语法方面,有的学生对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没有把握,分不清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及词的变形,写作能力较差,写的英语作文都是中国式英语。鉴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语法翻译法可以让学生掌握基础语法,进而学会理清句子的基本结构,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学习风格
在中国,对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十分复杂,规则多,句型多,习惯用法多,这些都必须经过有意识的、系统的讲解才能掌握。语法翻译法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自动地掌握这些内容。高职学生作为成年人在英语学习中的学习风格跟儿童存在很大的差别。他们已经有很扎实的母语体系,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母语知识去类推、理解、把握英语。当两种语言有差别的时候,便会产生语言负迁移。语法翻译法通过比较汉语和英语的特征,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排除负迁移的影响,提高学习质量。
(三)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制约语言学习的一个因素。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既没有出国深造的机会,在短期内也没有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需要,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最大莫过于通过各类学历、学力考试,而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以便用于毕业后的工作中的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另外,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的方式为笔试,考试内容包括5个部分:听力理解、语汇用法和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或英译汉)和写作。其中听力理解只占总分的15%。从考试内容和比分来看,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的重点是在考察学生阅读外语和用外语来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就是外语与母语之间互译的能力,归根究底就是语法和翻译。大部分高职院校考试题型大多与此相关。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句子在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互译、目标语材料的阅读,强调精确,因此,在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满足学生通过考试的动机。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近年来,在外语教学方法方面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做到: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涉及所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所教对象以及所教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薄弱,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就是从朗读单词、句子、课文、学习基本语法、理清基本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模式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不能完全用英语思维或用英语释义来理解英语,特别是英语中那些抽象的、具有深刻而微妙的思想内容的词语,教师费心地用英语解释其概念,学生却绞尽脑汁也弄不清楚其含义,这样既浪费有限的授课时间,又会打击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使其形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严重的还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对英语学习很不利。
(五)课堂规模和教学安排
中国大学英语课堂规模大,在大的课堂规模中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单位课堂时间学到的知识点多,教学效率高。高职英语课安排的课时少,一般为每周上两次课,共四节。而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平均4节课就得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包括生词、课文、练习及听力四大部分,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语法翻译法有利于教师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在短的教学时间里,把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学透、学扎实。语法翻译法不受教学班人数的限制,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母语进行教学,这样教师能够绝对地控制上课的节奏和内容。学生只要能够听得清楚,并按要求去做,便可以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结语
本文从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学习风格、学生学习动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高职课堂规模和教学安排几方面,结合语法翻译法的特点及优势,讨论了语法翻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语法翻译法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基本语法的学习,理清基本句子的结构和英语表达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翻译句子大意来了解英语材料的大意,有利于通过形成扎实的英语基础增加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虽然交际法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意义,但是语法翻译法更为适合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其积极的作用,不能被摒弃。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农同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选择语法翻译法的合理性研究[M].教法研究,2006,(35).
[4]夏小滨.语法翻译教学法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5]张红.对语法翻译法的再认识[J].新西部,2007,(12).
[6]陆桂晶.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现实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08,(9).
[7]王建勋.对语法翻译法的再认识[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7).
[8]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9]H.H.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Richard,J.C.,Rodgers 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级研究生)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语法翻译法 积极作用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在海姆斯和韩礼德提出的理论的基础上,交际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成为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流派。80年代初开始,交际教学受到中国英语教师的青睐。它强调语言的使用,重点在于传授学生语言功能的知识,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在高职院校里有的英语教师一味追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接触英语的机会,采用全英语教学,结果学生的反应却出乎预料得差,很多学生在整堂课里都处于“眩晕”状态,根本无法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别说交际能力的形成。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优于交际教学法,本文将对语法翻译法作出解释,阐述其优势并结合高职学生的一些特点说明语法翻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语法翻译法的形成及发展
语法—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语言作为外语进入学校课程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它可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上半叶,以外语译成本族语为主要具体方法,内容偏重于机械背诵语法规则,其实用目的是如何了解外语。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以本族语译成外语为主要方法,内容注意到了阅读。其实用目的是用外语表达本族语的内容。20世纪至今,在众多学派的冲击和促进下,语法翻译早已吸收了许多学派的方式方法,成为最古老、影响最深远的教学法,至今仍然被广为采用。
三、语法翻译法的特点及优势
语法翻译法是通过先详细分析语法规则,然后将这些语法知识应用在目标语、母语互译的实践途径教授外语的方法。它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语法的讲解,并以翻译为手段。它依托于母语,翻译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因此,语法翻译法强调学生的母语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母语和目标语的共同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说到某个生词时,往往用母语说出该词的对应意思,对句子和段落的处理也是如此。在实际应用中,翻译练习、阅读理解、写作模仿等是最常见的形式。目标语被看成是完整的语法规则系统,并且与第一语言的语法规则相关联。在语法翻译法中,语言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智力活动,涉及语法规则的习得、记忆,以及通过大量翻译练习掌握与第一语言相关的意义,几乎不强调听说训练。语法翻译法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注重语言规则的归纳和列举,而且它把第二语言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训练,把教学看成是发展心理的一种特殊途径,强调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重要作用。考试形式主要就是目的语和本族语的互译,强调精确,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着重原文的学习。课文主要作为语法分析的材料,其语言教学模式是“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
语法翻译法有利于外语学习者充分认识母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语法翻译法强调对语言点、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在长期的外语和母语的对比过程中,语言学习趋于严密、精确,保证了学习者对词、句、篇的深入理解。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组合,语法翻译法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这一体系。英语的句型繁多,而人们却无法记忆无限的句子。语法翻译法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能够让他们学会根据有限的语法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尽管语法本身不等于语言,但它总结了语言本身的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语法翻译法有利于学习者打好语言基础,在注重读写译的同时,为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口语表达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潜在的表达素质和实际的产出能力。潜在的表达素质是一个量的积累,实际产出能力则是运用所积累量的技能问题。作为口语表达的说,如果缺少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就是相应的口语表达素质,往往开不了口。听,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有些外语学习者的表达通常别人听不懂,关键的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和语法错误。可见语
法翻译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方面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四、从几个方面看语法翻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
高校的扩招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生源的质量,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普通高中未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在满分为150分的英语高考中成绩仅为40—60分之间,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不会拼读单词,词汇量极少,在语法方面,有的学生对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没有把握,分不清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及词的变形,写作能力较差,写的英语作文都是中国式英语。鉴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语法翻译法可以让学生掌握基础语法,进而学会理清句子的基本结构,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学习风格
在中国,对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十分复杂,规则多,句型多,习惯用法多,这些都必须经过有意识的、系统的讲解才能掌握。语法翻译法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自动地掌握这些内容。高职学生作为成年人在英语学习中的学习风格跟儿童存在很大的差别。他们已经有很扎实的母语体系,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母语知识去类推、理解、把握英语。当两种语言有差别的时候,便会产生语言负迁移。语法翻译法通过比较汉语和英语的特征,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排除负迁移的影响,提高学习质量。
(三)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制约语言学习的一个因素。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既没有出国深造的机会,在短期内也没有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需要,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最大莫过于通过各类学历、学力考试,而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以便用于毕业后的工作中的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另外,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的方式为笔试,考试内容包括5个部分:听力理解、语汇用法和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或英译汉)和写作。其中听力理解只占总分的15%。从考试内容和比分来看,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的重点是在考察学生阅读外语和用外语来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就是外语与母语之间互译的能力,归根究底就是语法和翻译。大部分高职院校考试题型大多与此相关。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句子在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互译、目标语材料的阅读,强调精确,因此,在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满足学生通过考试的动机。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近年来,在外语教学方法方面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做到: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涉及所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所教对象以及所教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薄弱,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就是从朗读单词、句子、课文、学习基本语法、理清基本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模式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不能完全用英语思维或用英语释义来理解英语,特别是英语中那些抽象的、具有深刻而微妙的思想内容的词语,教师费心地用英语解释其概念,学生却绞尽脑汁也弄不清楚其含义,这样既浪费有限的授课时间,又会打击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使其形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严重的还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对英语学习很不利。
(五)课堂规模和教学安排
中国大学英语课堂规模大,在大的课堂规模中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单位课堂时间学到的知识点多,教学效率高。高职英语课安排的课时少,一般为每周上两次课,共四节。而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平均4节课就得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包括生词、课文、练习及听力四大部分,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语法翻译法有利于教师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在短的教学时间里,把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学透、学扎实。语法翻译法不受教学班人数的限制,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母语进行教学,这样教师能够绝对地控制上课的节奏和内容。学生只要能够听得清楚,并按要求去做,便可以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结语
本文从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学习风格、学生学习动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高职课堂规模和教学安排几方面,结合语法翻译法的特点及优势,讨论了语法翻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语法翻译法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基本语法的学习,理清基本句子的结构和英语表达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翻译句子大意来了解英语材料的大意,有利于通过形成扎实的英语基础增加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虽然交际法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意义,但是语法翻译法更为适合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其积极的作用,不能被摒弃。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农同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选择语法翻译法的合理性研究[M].教法研究,2006,(35).
[4]夏小滨.语法翻译教学法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5]张红.对语法翻译法的再认识[J].新西部,2007,(12).
[6]陆桂晶.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现实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08,(9).
[7]王建勋.对语法翻译法的再认识[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7).
[8]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9]H.H.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Richard,J.C.,Rodgers 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