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教育传统的特征及对当前教育的反思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传统是教育在保持和维护传统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的教育传统有其自身的特征,对当前经济全球化下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教育传统 教育传统特征 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16-01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既定传统的产物和维护传统的手段,它在维护并传递传统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即教育传统。当前中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我国的教育传统对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传统显现的特征,不利于教育接受外界新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发展。深入了解我国教育传统的特征对于我们教育研究者和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践行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中国教育传统的特征,以期能在教育实践中对当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帮助。
  
  一、中国教育传统的特征
  
   自儒家思想形成以后,逐步在我国的社会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儒家思想也构成了我国教育传统的主导性思想。由于儒家主张为政以德,对现实社会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侧重探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的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纲常、伦理、礼仪操守,重德轻技,重志轻利,因而其学说比较温和,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易于传播和接受,成为教育传统的主体。
  1、注重调和社会和自我,强调社会本位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传统教育对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视而不见,个体价值被社会价值取代。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中,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整体文化,更是这种整体文化所体现的群体意识和精神。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动物”。抑制个人的需求、使受教育者必须服从于社会从而达到社会全体即“群”的和谐成为教育的重点。这种注重人与社会的协调是贯穿于儒家教育思想全过程的。儒家主张通过礼乐内外交相作用的手段来改变人的行为和感情,是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问题。中国传统教育忽视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强调社会本位。
  2、教育内容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
   在中国的传统重道德社会中,道德价值严格约束了人们的言论和行为。中国的教育传承传统德行仁、义、礼、智、信这一套伦理观念,通过讲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规范,使人懂得正确的行为,即教育以明人伦为根本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上也体现着注重伦理纲常的观念。尊师重道是中国的传统。教学中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不违背教师的旨意,做一个“师云亦云”的“好学生”,崇尚权威,唯书唯上,为师为上,把教师权威推到了顶端。
  3、教育目的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
   教育与“入世”的主张相联,教育传统中注重学以致用,强调个人的修养,重视知识的应用价值,将学得的伦理规范运用于生活实际,将修身的要求落到实处,做到“知行合一”。
  4、教育的特点是重人文精神,强调教育的世俗性
   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它的人文精神,这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中国教育中社会政治的突显以及注重受教育者内心的修养。中国教育传统中,教育与社会政治的联系密切并深受政治的约束,众多的教育家也是政治家,他们深知政治对于教育的巨大影响作用,在阐述其教育观点时密切注意到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政治几乎成为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教育的好坏、质量的高低,都由政治机构来裁决。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目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为之培养统治人才。
  
  二、对当前教育的反思
  
   中国自春秋以来所造就的重人伦及“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传统,至今在一定程度上仍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有着巨大影响。中国教育传统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可在当前这个经济全球化浪潮袭来的今天,文化也正走向全球化的时候,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而且也必须是顺着全球化的道路走下去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才能跟随时代的步伐。
   在这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与世界的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多,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频繁的交流与交往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与别人的差距,我们在吸纳别人长处发展、改进自身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
   我们当前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改革人们对于教育改革的呼声为何越来越大?教育的舆论导都向导向了何方?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了什么?教师的权威怎样体现?给学生减负成效怎样?减了这么些年为什么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还越来越重,玩耍时间越来越少?学生的周末和寒暑假跑哪里去了?怎么都成了和父母一起忙碌转战于青少年宫和各种培训学校之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怎样体现的?校园悲剧为何一幕接一幕?为何青年学生缺乏诚信的越来越多?……
   当然,我国当前教育有些方面是需要亟待改进的,这需要在我国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全球化浪潮的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更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力求改进。反思是改进的前提,改进是发展的条件,而发展是改进的必然结果。所以教育工作者们,工作中多思考、多反思,努力为教育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第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郑金洲著.教育通论(第2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讨论,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探讨,力图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突破传统,实现新的转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02-02     随着时代的变革,国际间交流与
摘 要:文章试图将“云服务”的理念与未来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服务相整合,从信息化教育平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云服务”的概念和特点,最终提出建立“按需索取”的信息化教育平台的大胆设想。  关键词:云服务 信息化教育平台 职能 “按需索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07-03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教育领域出现了大量各式
摘 要: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自身状况有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研究,阐明在信息时代教师需要积极努力地进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教学素养和技术水平,从而对自己重新进行定位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时代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10-01     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
背景:   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常见病类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脑卒中更是排于此类慢性病
目的:纳米二氧化钛(nanoparticle titanium dioxide,Nario-TiO2)是纳米材料的一种,具有抗紫外线、抗菌、自洁净、抗老化等功效,在化妆品、功能纤维、塑料、油漆等领域广泛使用。
摘 要:让第二语言的应用水平接近母语使用者(native speaker)一直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目标。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了这种目标理论的成因及其优缺点。得出了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外语教学 母语使用者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