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是解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思想问题的重要渠道。
一、谈话在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组织者、教育和实施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如今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同程度受到社会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特点,如嫉妒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挫折心理等,并产生独立性与依赖性、理想、热情坦率与闭锁性、自我中心与自我意识等一系列的矛盾。综合以上特点,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一定难度,而谈话是辅导生沟通的重要方式,不仅能面对面地交流,使辅导员容易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深入地谈话还能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帮助。由此可见,对于辅导员而言,善于与学生谈话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二、辅导员在谈话中的误区
一是与学生地位不平等。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指出,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辅导员一般是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思想问题后,主动找学生谈谈话内容,有可能或多或少成为将来各项评优评先的条件。这种社会角色差别学生心有顾虑,害怕自己真实想法的透露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因此往往不会将内心存在的问题和盘托出,辅导员只停留在解决问题的表面,不能够挖掘学生内心的想法。
二是不掌握具体情况。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重,事情杂,责任大,找学生谈话往往是随机的,对学生的基本资料,如学生的宿舍、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性格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谈话中出现随心所欲的现象。其结果必然使得学生以为辅导员是在例行公事,不容易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三是不注意结合应用多种谈话方式。在谈话过程中,要学会因人而异,就事而谈。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个性是单个人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它表示的是某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如果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件,采取千篇一律的谈话方式,就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会导致事倍功半。
三、辅导员的谈话技巧
1 平等的沟通。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无条件尊重”。在谈话中,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尊严,其意义在于可以给学生个安全温暖的氛围。大学生正处于青青期,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时尤其要遵循平等尊重原则,不损伤他们的名誉和肯定他们的成绩。
2 做好充分准备。学校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就必须准备相应的内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由于家庭经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对其制定自立自信的目标。对感情问题而产生消极思想的学生,要对其制定自爱自强、热爱生活的目标等。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要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谈话目标。
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他们仍需要得到辅导员的关注。如果辅导员在第一次谈话中能说出她的基本资料如姓名、生源地、兴趣爱好等,就会让学生增强信任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谈话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3 学会倾听。谈话是双向的,但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单向的。心理咨询中强调,听比说更重要。部分学生需要的是心理情感的释放和宣泄,辅导员在谈话中更多的是扮演听众角色,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必须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说话者的身上,耐心聆听,才能明白对方说了些什说什么以及对方的话所代表的态度和含义。
另外,学习和掌握一些有效的行为及语言技巧会有助于收到良好的倾听效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希望辅导员给予一些回应,因此,运用一些有利的肢体语言,如自然的微笑、得体的坐姿、亲切的眼神、点头或手势等,都能起到促进交流,消除心理隔阂,鼓励交谈者自然而尽情表达等作用。当然还要认真揣摩谈话者要表达的感情和含义,努力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会帮助你迅速找到能够与学生产生精神共鸣的话容。
4 做好谈话后的总结、检查。谈话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次谈话,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持之以恒。一定要跟踪检查。与学生的每一次深入谈话,都是辅导员精力和智力的极大付出,但认为通过一次谈话就能教育好学生的思想是错误的。总结、检查是量变到质要保证。不管是谈话的成功或失败,其中都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认真总结每一次的谈话经验和教训对提高辅导员的谈话水平和工作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与学生的谈话技巧是做好此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辅导员应不断积极探索,累积经验,才能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 李翔)
一、谈话在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组织者、教育和实施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如今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同程度受到社会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特点,如嫉妒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挫折心理等,并产生独立性与依赖性、理想、热情坦率与闭锁性、自我中心与自我意识等一系列的矛盾。综合以上特点,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一定难度,而谈话是辅导生沟通的重要方式,不仅能面对面地交流,使辅导员容易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深入地谈话还能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帮助。由此可见,对于辅导员而言,善于与学生谈话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二、辅导员在谈话中的误区
一是与学生地位不平等。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指出,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辅导员一般是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思想问题后,主动找学生谈谈话内容,有可能或多或少成为将来各项评优评先的条件。这种社会角色差别学生心有顾虑,害怕自己真实想法的透露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因此往往不会将内心存在的问题和盘托出,辅导员只停留在解决问题的表面,不能够挖掘学生内心的想法。
二是不掌握具体情况。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重,事情杂,责任大,找学生谈话往往是随机的,对学生的基本资料,如学生的宿舍、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性格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谈话中出现随心所欲的现象。其结果必然使得学生以为辅导员是在例行公事,不容易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三是不注意结合应用多种谈话方式。在谈话过程中,要学会因人而异,就事而谈。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个性是单个人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它表示的是某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如果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件,采取千篇一律的谈话方式,就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会导致事倍功半。
三、辅导员的谈话技巧
1 平等的沟通。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无条件尊重”。在谈话中,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尊严,其意义在于可以给学生个安全温暖的氛围。大学生正处于青青期,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时尤其要遵循平等尊重原则,不损伤他们的名誉和肯定他们的成绩。
2 做好充分准备。学校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就必须准备相应的内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由于家庭经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对其制定自立自信的目标。对感情问题而产生消极思想的学生,要对其制定自爱自强、热爱生活的目标等。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要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谈话目标。
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他们仍需要得到辅导员的关注。如果辅导员在第一次谈话中能说出她的基本资料如姓名、生源地、兴趣爱好等,就会让学生增强信任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谈话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3 学会倾听。谈话是双向的,但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单向的。心理咨询中强调,听比说更重要。部分学生需要的是心理情感的释放和宣泄,辅导员在谈话中更多的是扮演听众角色,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必须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说话者的身上,耐心聆听,才能明白对方说了些什说什么以及对方的话所代表的态度和含义。
另外,学习和掌握一些有效的行为及语言技巧会有助于收到良好的倾听效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希望辅导员给予一些回应,因此,运用一些有利的肢体语言,如自然的微笑、得体的坐姿、亲切的眼神、点头或手势等,都能起到促进交流,消除心理隔阂,鼓励交谈者自然而尽情表达等作用。当然还要认真揣摩谈话者要表达的感情和含义,努力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会帮助你迅速找到能够与学生产生精神共鸣的话容。
4 做好谈话后的总结、检查。谈话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次谈话,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持之以恒。一定要跟踪检查。与学生的每一次深入谈话,都是辅导员精力和智力的极大付出,但认为通过一次谈话就能教育好学生的思想是错误的。总结、检查是量变到质要保证。不管是谈话的成功或失败,其中都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认真总结每一次的谈话经验和教训对提高辅导员的谈话水平和工作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与学生的谈话技巧是做好此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辅导员应不断积极探索,累积经验,才能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