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广东盐运销广西是两广之间区域性经济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广西从西汉开始食用东部南海盐,北宋时出现“东盐入西”现象,到元朝广西盐产量达顶峰,使“东盐入西”受到一定影响,
【基金项目】
:
2020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委托课题“中法战争后广西边疆的‘向食夷盐’现象与边疆社会治理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盐运销广西是两广之间区域性经济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广西从西汉开始食用东部南海盐,北宋时出现“东盐入西”现象,到元朝广西盐产量达顶峰,使“东盐入西”受到一定影响,嗣后明朝过渡到“向食东盐”,并延至民国,期间广东一直负责广西的食盐供应。然而,广西边远地区远离广东,广东盐难以运销至此,即便到此鬻卖,其价也甚昂。负担重、官引滞是两广盐商经营遭遇的常态,官盐缺、价格高则是广西边远地区始终面临的问题。遂使具备地缘、成本等优势的越南私盐在广西边远地区盛买,出现了“向食夷盐”现象。“向食东盐”与“向食夷盐”对立共存,
其他文献
摘 要:陕甘宁边区湖盐资源丰富,抗战时期盐业在边区的经济生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初期,边区政府较不熟悉盐务,疏于经营和管理。然自1940年盐荒之后,为了满足边区的食盐供给,同时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与国统区进行食盐贸易,增加财政税收、换取物资,边区政府开始着力于解决食盐增产问题,在盐业生产技术改良方面成效斐然。其主要措施包括开井汲卤、增筑与改良盐田、改良生产工具、改造盐池地形等方面。通过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我们走过千山万水,创造了足以让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在全面
摘要:抗战时期,三边分区的池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大富源。1941年5月,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缓解边区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提出食盐运输实行“官督民运”,自此,督运食盐成为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边区政府连续发布多条相关通知、训令,频繁查问运盐工作开展状况,三边分区政府紧急开会讨论并部署运盐任务及工作方式,各县政府一面立即着手调查各项运盐资料,一面创造性地拟定具体的运盐组织方法。全边区食
摘要: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在加紧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大肆掠夺沿海食盐,对其实施经济战。山东抗日民主政府通过成立盐业机构、缉私组织,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开展群众性人民战争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使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盐业生产有了长远的发展,改善了根据地的民生,增加了財政经济收入,增强了根据地的经济实力。盐业生产为八路军提供了重要的军工生产原料,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是打败日本帝国
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重回自贡恢复组织,开展地下活动,团结大后方民众抗日救亡。战时的自贡井灶林立,工人麋集,艰辛的工作与微薄的收入令劳资关系格外紧张,“生活最低,忍
学界已关注到盐在民族交往、互动和国家整合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但深入分析汉晋时期西南地区从事盐业生产的古代民族如何互动,以及讨论盐业生产如何促进古代地方王国的形成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