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我国的教学领域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它要求教师要转变课程实施方式,创造性地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勇于向课本挑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自身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螺旋式向上发展。对于化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化学知识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教条,所以化学教学创新应从实验开始。教材上无论是探究实验还是演示实验设计,都只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且教材上的实验设计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缺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实验,不应认为课本上的东西都是完美的,都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验创新方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药品分析及扩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药品的选择不能局限于课本,如实验室制氯气用到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代替二氧化锰。在选用药品时应考虑来源是否丰富,价格是否便宜,是否不污染环境,装置是否简单等方面。课本上的药品用量不一定最优化,通过做乙醇与浓硫酸的配比为1:3、1:2、1:1三组制乙烯对比试验可得:若改为1:2产生的乙烯较多,且点燃火焰明亮有黑烟。因此课本上的配比为1:3并不是最佳配比。
其次,设计最优化的试验方案。(1)改进实验方案,为了提高试验成功率,往往需把课本上的方案略作改动。在进行CO2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时,当集气瓶内的CO2倾倒完毕后,火焰往往不熄灭,这是由于蜡烛燃烧,火焰上方空气温度过高,若直接往烧杯内倾倒CO2,CO2很可能会因此扩散而导致实验失败。若在蜡烛和烧杯内壁之间放一漏斗,然后经漏斗将CO2缓缓倒入烧杯内,即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而使实验成功。(2)完善实验方案。在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的实验中,由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在过热条件下可将乙醇氧化成C、CO、CO2等,而浓硫酸被氧化成SO2,SO2也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所以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应把混合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验证SO2;再通入10%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入品红溶液——验证无SO2,最后通入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中。(3)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凡是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我们尽量使它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初中化学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实验,每次做完实验教室里总有刺激性气味,严重的污染空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改进了装置,把适量的硫放在锥形瓶底部中央,锥形瓶口塞带双孔的橡皮塞,一孔引出导管扎一气球(平衡气压),另一孔插入装有NaOH溶液的分液漏斗,然后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发现硫开始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火焰熄灭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这样可以使生成的SO2被NaOH吸收。达到不污染环境的目的。(4)为了实验装置简约,节省时间,往往也改进实验。如实验室制氯气把浓盐酸与高锰酸钾放在矿泉水瓶中(此实验在常温下就能进行,不需要加热),在瓶口塞一单孔橡胶塞,瓶上方放一塞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用导气管把矿泉水瓶和玻璃管接通,在玻璃管内从下往上间隔装上湿润的有色布团和分别滴有NaBr溶液、KI淀粉溶液、饱和NaOH溶液的白色棉球。可以看到有色布团褪色,滴有NaBr溶液的棉球变成橙色,滴有KI淀粉溶液的棉球变蓝。滴有NaOH溶液的棉球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这样装置简单,同时能做三个性质实验,节省时间。
总之,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可以使我们的化学实验趋向完善。 (责编 张宇)
首先,药品分析及扩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药品的选择不能局限于课本,如实验室制氯气用到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代替二氧化锰。在选用药品时应考虑来源是否丰富,价格是否便宜,是否不污染环境,装置是否简单等方面。课本上的药品用量不一定最优化,通过做乙醇与浓硫酸的配比为1:3、1:2、1:1三组制乙烯对比试验可得:若改为1:2产生的乙烯较多,且点燃火焰明亮有黑烟。因此课本上的配比为1:3并不是最佳配比。
其次,设计最优化的试验方案。(1)改进实验方案,为了提高试验成功率,往往需把课本上的方案略作改动。在进行CO2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时,当集气瓶内的CO2倾倒完毕后,火焰往往不熄灭,这是由于蜡烛燃烧,火焰上方空气温度过高,若直接往烧杯内倾倒CO2,CO2很可能会因此扩散而导致实验失败。若在蜡烛和烧杯内壁之间放一漏斗,然后经漏斗将CO2缓缓倒入烧杯内,即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而使实验成功。(2)完善实验方案。在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的实验中,由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在过热条件下可将乙醇氧化成C、CO、CO2等,而浓硫酸被氧化成SO2,SO2也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所以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应把混合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验证SO2;再通入10%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入品红溶液——验证无SO2,最后通入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中。(3)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凡是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我们尽量使它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初中化学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实验,每次做完实验教室里总有刺激性气味,严重的污染空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改进了装置,把适量的硫放在锥形瓶底部中央,锥形瓶口塞带双孔的橡皮塞,一孔引出导管扎一气球(平衡气压),另一孔插入装有NaOH溶液的分液漏斗,然后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发现硫开始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火焰熄灭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这样可以使生成的SO2被NaOH吸收。达到不污染环境的目的。(4)为了实验装置简约,节省时间,往往也改进实验。如实验室制氯气把浓盐酸与高锰酸钾放在矿泉水瓶中(此实验在常温下就能进行,不需要加热),在瓶口塞一单孔橡胶塞,瓶上方放一塞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用导气管把矿泉水瓶和玻璃管接通,在玻璃管内从下往上间隔装上湿润的有色布团和分别滴有NaBr溶液、KI淀粉溶液、饱和NaOH溶液的白色棉球。可以看到有色布团褪色,滴有NaBr溶液的棉球变成橙色,滴有KI淀粉溶液的棉球变蓝。滴有NaOH溶液的棉球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这样装置简单,同时能做三个性质实验,节省时间。
总之,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可以使我们的化学实验趋向完善。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