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认为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标准、示意内容、启示方法。前大学生自我评价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自我评价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青年中精英的大学生,能正确自我评价对其成长成长意义重大。前大学生自我评价指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自我评价。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打好了基础。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标准,使评价有格可循;为大学生自我评价示意评价内容,使评价有源可溯。为大学生自我评价启示方法,使评价有据可依。
一、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标准
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标准。首先是前大学生自我评价品德标准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了如何做人的评价标准。前大学生自我评价品德标准以基础文明素质的养成为特征,要求学生注重传统礼仪,讲文明,懂道理。这样当他们成为大学生时,就固化了诸如尊重、宽容、礼貌待人等起码的做人道理自我评价标准,利于其学会交往[1]。再者是前大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方面的评价标准对于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启发。如前大学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会影响其大学阶段有效学习。特别是前大学生养成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其能尽快适应大学阶段自我教育主题。那些在前大学生阶段一直被老师逼着才用功学习的学生进入大学很难脱颖而出。另外,前大学生自我评价心理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自我评价更是有深刻的影响。前大学生的天性未泯,自信、自尊、乐观开朗等心理特征到大学生阶段如能继续延续则是弥足珍贵的。论者提出中小学生素质指标体系结构标准如下:一是道德素质标准。包括政治品质标准(政治立场与态度、爱国意识等);思想品质标准(人生观、献身精神、责任感、事业心、义务感等);道德品质标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二是文化素质标准。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标准(工具学科的基础知识及能力,自然科学知识及知识的人文社会科学修养及能力,生产知识及能力等);智力标准(注意力、記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三是身心素质标准。包括体质标准(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心理品质标准(个性心理,如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能力,指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2]。
二、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示意内容
(一)思想品德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结构就总体内容来说,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的有机统一。其中政治品质是个人政治观点、态度和行为的统一;思想品质是个人觉悟程度、世界观、人生观等的总和;道德品质是个人在人际关系上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面的稳定特征。从个体行为表现角度看,思想品德是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以及它的效果的统一,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实现动机。其中的动机可以看作由愿望、榜样、理想、信念构成。从心理要素看,思想品德是认识、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习惯的统一。其中认识包括政治认识、思想认识和道德认识,情感包括政治性情感、一般思想情感和道德情感,信念包括政治信念、思想信念和道德信念,意志包括革命意志和道德意志,行为包括政治性行为、思想行为方式和包括法律行为在内的道德行为,习惯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三方面所形成的行为习惯[3]。
(二)中小学生学科成绩评价
配合教师使用学科成绩评价工具。测量是学科成绩评价最常用的工具,它主要通过测验达到目的,故称为学科测验。学科测验是评价学生各门课所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重要工具,是了解学生自己学习情况,鉴别自己学科成绩的主要手段,也为学生改进学法、提高学习质量提供反馈信息。参与学科成绩评价工作过程。一是明确测验评价的目的。测验评价的目的一般有两个:诊断和鉴定。二是知晓测验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两个方面。三是熟悉测验评价的题型。测验的题型一般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四是了解评分方法。评分的目的是为了用某种分数符号来扼要地表明成绩。了解评分标准旨在正对性地答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以取得好的学科成绩。
(三)中学生个性自我评价
个性即个体固有特质的总和,是一种比较一致而稳定的个体型态,有时也把个性称为人格。关于个性或人格心理结构的理论很多,影响较大的有:以弗洛伊德(S. Fraud)为首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阿尔波特(G.W.仙port)、.卡特尔(R.B.Cattell)、吉尔福特(J.P.Guilford)及艾森克(H.J.Eysenck)等人主张的人格特质论;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 Jung)等人主张的人格类型论;马斯洛(A. H. Maslow)等人主张的人格自我实现论;苏联心理学家M.C.涅马尔克主张的个性结构动机圈论;等等。我国教育与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人格心理结构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体意识倾向性,即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及世界观等,这是一种稳定的经常活动的动力系统;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即个体在心理活动上的固有表现,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气质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影响着心理过程发生的速度、强度及稳定性、灵活性,能力和兴趣是认识世界、完成活动的倾向性和发展水平高低等方面的特点;个性是个体对现实(对已、对别人、对工作、对社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点。
(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民族素质,努力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因此,中小学生素质应该强调全面发展功能,即全面地发展的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这些既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标准,也是我们构建学生素质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三、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启示方法
中小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方法论启示。在思想品德自我评价方面,填学生自我要求发展水平的评定量表是中小学生常用的方法。填优就是学生处处能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能严格要求自己,但有时不能控制自己,对错误能认识并改正,言行尚一致。填中表示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只求不落后,做好事不能持久,言行欠一致。填差则表明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任性、散漫、言行脱节。
积分自我品德评价法。这是学生对照一系列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定出几个间隔相等的等级分数,每个等级的评价都有规定具体的标准,经评价后把各项分数累加起来即是学生品德总评价分。如有的中学根据《中学生守则》和校内有关规章制定18个自我评价指标:思想觉悟、政治表现、人格修养、意志品质、社会工作、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遵守纪律、两操一课、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生活俭朴、行为文明、语言文明。每一评价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分,以“+1”记分,一般的不得分以“0”记分,差的扣1分,以“-1”记分,一个学生的累加满分值为18分。
学科成绩自我评价的方法。学生个体学习成绩的评价。学生学科成绩与各科或各阶段的教学标准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由于各科或各个阶段的标准不同,因此同样分数所反映的学习水平并不相同。比较科学的方法是让学生把各类考试分数都转化为标准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或相加。从标准分数中,既可让学生的实际成绩,又可让他们知道每个学生在考试的团体中所处的位置。运用标准分数还可以比较同一学生不同阶段的考试成绩,比较同一学生不同学科的考试成绩;比较每个学生几科的考试总成绩。
个性评价的工具和方法。中小学生12种性格因素量表。该量表是由我国朱智贤教授主持编制的。12种性格因素指的是情绪特征的稳定性、强度、持久性、主导心境;意志特征的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果断性;理智特征的思维水平、求知欲、灵活性、权衡性。12种人格因素量表由104个问题组成,是参照卡特尔、吉尔福特、艾森克等人格测验题目,经过筛选补充编制而成的,比较符合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性格研究测评,正确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自评与他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学生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董冉功,1968年生,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123-124.
[2]江凤华.《现代教育技术》[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33-34.
[3]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決定[M].人民出版社,1985.66-67.
关键词: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自我评价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青年中精英的大学生,能正确自我评价对其成长成长意义重大。前大学生自我评价指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自我评价。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打好了基础。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标准,使评价有格可循;为大学生自我评价示意评价内容,使评价有源可溯。为大学生自我评价启示方法,使评价有据可依。
一、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标准
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标准。首先是前大学生自我评价品德标准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了如何做人的评价标准。前大学生自我评价品德标准以基础文明素质的养成为特征,要求学生注重传统礼仪,讲文明,懂道理。这样当他们成为大学生时,就固化了诸如尊重、宽容、礼貌待人等起码的做人道理自我评价标准,利于其学会交往[1]。再者是前大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方面的评价标准对于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启发。如前大学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会影响其大学阶段有效学习。特别是前大学生养成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其能尽快适应大学阶段自我教育主题。那些在前大学生阶段一直被老师逼着才用功学习的学生进入大学很难脱颖而出。另外,前大学生自我评价心理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自我评价更是有深刻的影响。前大学生的天性未泯,自信、自尊、乐观开朗等心理特征到大学生阶段如能继续延续则是弥足珍贵的。论者提出中小学生素质指标体系结构标准如下:一是道德素质标准。包括政治品质标准(政治立场与态度、爱国意识等);思想品质标准(人生观、献身精神、责任感、事业心、义务感等);道德品质标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二是文化素质标准。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标准(工具学科的基础知识及能力,自然科学知识及知识的人文社会科学修养及能力,生产知识及能力等);智力标准(注意力、記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三是身心素质标准。包括体质标准(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心理品质标准(个性心理,如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能力,指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2]。
二、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示意内容
(一)思想品德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结构就总体内容来说,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的有机统一。其中政治品质是个人政治观点、态度和行为的统一;思想品质是个人觉悟程度、世界观、人生观等的总和;道德品质是个人在人际关系上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面的稳定特征。从个体行为表现角度看,思想品德是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以及它的效果的统一,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实现动机。其中的动机可以看作由愿望、榜样、理想、信念构成。从心理要素看,思想品德是认识、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习惯的统一。其中认识包括政治认识、思想认识和道德认识,情感包括政治性情感、一般思想情感和道德情感,信念包括政治信念、思想信念和道德信念,意志包括革命意志和道德意志,行为包括政治性行为、思想行为方式和包括法律行为在内的道德行为,习惯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三方面所形成的行为习惯[3]。
(二)中小学生学科成绩评价
配合教师使用学科成绩评价工具。测量是学科成绩评价最常用的工具,它主要通过测验达到目的,故称为学科测验。学科测验是评价学生各门课所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重要工具,是了解学生自己学习情况,鉴别自己学科成绩的主要手段,也为学生改进学法、提高学习质量提供反馈信息。参与学科成绩评价工作过程。一是明确测验评价的目的。测验评价的目的一般有两个:诊断和鉴定。二是知晓测验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两个方面。三是熟悉测验评价的题型。测验的题型一般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四是了解评分方法。评分的目的是为了用某种分数符号来扼要地表明成绩。了解评分标准旨在正对性地答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以取得好的学科成绩。
(三)中学生个性自我评价
个性即个体固有特质的总和,是一种比较一致而稳定的个体型态,有时也把个性称为人格。关于个性或人格心理结构的理论很多,影响较大的有:以弗洛伊德(S. Fraud)为首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阿尔波特(G.W.仙port)、.卡特尔(R.B.Cattell)、吉尔福特(J.P.Guilford)及艾森克(H.J.Eysenck)等人主张的人格特质论;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 Jung)等人主张的人格类型论;马斯洛(A. H. Maslow)等人主张的人格自我实现论;苏联心理学家M.C.涅马尔克主张的个性结构动机圈论;等等。我国教育与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人格心理结构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体意识倾向性,即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及世界观等,这是一种稳定的经常活动的动力系统;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即个体在心理活动上的固有表现,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气质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影响着心理过程发生的速度、强度及稳定性、灵活性,能力和兴趣是认识世界、完成活动的倾向性和发展水平高低等方面的特点;个性是个体对现实(对已、对别人、对工作、对社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点。
(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民族素质,努力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因此,中小学生素质应该强调全面发展功能,即全面地发展的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这些既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标准,也是我们构建学生素质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三、前大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启示方法
中小学生自我评价为大学生自我评价提供方法论启示。在思想品德自我评价方面,填学生自我要求发展水平的评定量表是中小学生常用的方法。填优就是学生处处能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能严格要求自己,但有时不能控制自己,对错误能认识并改正,言行尚一致。填中表示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只求不落后,做好事不能持久,言行欠一致。填差则表明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任性、散漫、言行脱节。
积分自我品德评价法。这是学生对照一系列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定出几个间隔相等的等级分数,每个等级的评价都有规定具体的标准,经评价后把各项分数累加起来即是学生品德总评价分。如有的中学根据《中学生守则》和校内有关规章制定18个自我评价指标:思想觉悟、政治表现、人格修养、意志品质、社会工作、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遵守纪律、两操一课、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生活俭朴、行为文明、语言文明。每一评价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分,以“+1”记分,一般的不得分以“0”记分,差的扣1分,以“-1”记分,一个学生的累加满分值为18分。
学科成绩自我评价的方法。学生个体学习成绩的评价。学生学科成绩与各科或各阶段的教学标准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由于各科或各个阶段的标准不同,因此同样分数所反映的学习水平并不相同。比较科学的方法是让学生把各类考试分数都转化为标准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或相加。从标准分数中,既可让学生的实际成绩,又可让他们知道每个学生在考试的团体中所处的位置。运用标准分数还可以比较同一学生不同阶段的考试成绩,比较同一学生不同学科的考试成绩;比较每个学生几科的考试总成绩。
个性评价的工具和方法。中小学生12种性格因素量表。该量表是由我国朱智贤教授主持编制的。12种性格因素指的是情绪特征的稳定性、强度、持久性、主导心境;意志特征的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果断性;理智特征的思维水平、求知欲、灵活性、权衡性。12种人格因素量表由104个问题组成,是参照卡特尔、吉尔福特、艾森克等人格测验题目,经过筛选补充编制而成的,比较符合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性格研究测评,正确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自评与他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学生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董冉功,1968年生,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123-124.
[2]江凤华.《现代教育技术》[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33-34.
[3]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決定[M].人民出版社,198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