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释比仪式音乐考察与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n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 阿坝 623002)
  摘要:古老的羌民族其文化深厚,民族特色鲜明,具有代表性的羌绣、多声部民歌、肩领舞、羊皮鼓舞、砸酒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鲜明、独具一帜。每逢羌族传统节庆,音乐舞蹈总会伴随着仪式活动同步进行,具有古老祭祀仪式的羌族释比则更为耀眼,笔者通过对茂县地区的释比仪式展开了多次实地调查,以局外人身份尝试研究其仪式音乐的艺术价值及文化特色。
  关键词:羌族释比;仪式音乐;羊皮鼓舞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09-01
  羌族的诞生由达渭河流以及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汉藏语系先民西迁群居于三河流域而形成。新石器时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数量的蓬勃增长,羌族部落出现了群分化现象,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等地均留有羌族文化的印记,如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彩色舞蹈陶盆踏歌跳舞,则与羌族萨朗舞元素极其相似。
  羌族现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松潘、理县、汶川以及绵阳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地区。历经了辉煌与苦难的羌民族,信仰多神崇拜,认为万物皆有灵,无论在其传统节日还是婚丧、祭祀活动中,都有一套固定不变的仪式流程,且必须请村寨当中一位德高望重、善于占卜、能歌善舞、能驱邪除魔的长者来承担祭祀活动的主持,当地村民将此人称作“许诗卓”①。
  羌族释比文化自古有之,夏商时期的大禹,既是夏王朝的开创者,也是古代羌族人民的许诗卓,流传于茂县凤仪、回龙、土门一带的羌族在竹马花灯《大禹治水》的唱词里,就将禹称为“格西”②。羌族释比仪式音乐,在不同的仪式事件中所选用的音乐类型也各有不同,有时边击边唱,有时则只舞不歌。羌族释比仪式过程中无乐音乐器的使用,全部是由打击乐器伴奏来完成仪式活动全过程。即使是使用几件法器以打击乐器身份应用,其音色交织在一起,使整个仪式活动紧张肃穆,场面雄伟而壮观。我们所称的打击乐器在释比们眼中却不认同为乐器,则称为通神的法器。但从音乐角度出发,不同材质的器物,通过物体振动发出不同音色的声响,且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型贯穿整个仪式过程。总的来说,羌族释比仪式的音声境遇主要包括了人声(诵、唱)及器声乐舞两大类型(法器、禹步)。
  一、仪式中的人声
  羌族释比仪式中人声包括念咒声、诵唱经韵的念唱,其风格特点是按羌族语言的自然语音声调而略为旋律化的诵唱声,旋律音调集中在平稳的几个乐音上。旋律少拖腔,较精炼。呈公式化的句式结构,多为齐唱或独唱夹杂齐唱。常见的结构模式有单腔句反复式、多腔句串联式,多伴随着一曲多用或一曲多变的形态出现。常伴有羊皮鼓、响盘、腰铃等法器同步伴奏进行,其音响雄厚庄重,节奏规整。如《诵神禹》吟唱时伴随的法器击乐伴奏节奏如下:
  二、仪式中的器声乐舞
  法器击乐是羌族释比仪式中用于衔接仪式或舞蹈伴奏时所使用的节奏。是祭祀仪式中最为重要的仪式音响,对配合舞蹈韵律、表达仪式情感、连接仪式仪项、组织仪式结构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其仪式活动中常以乐舞形态呈现,举行释比仪式时,其表演身段多在腿部,且多以单腿单脚跳跃、左右前后轮番动作,此举即为禹步也。活动中法器的节奏规整有力,速度时快时慢,踏着有力的节奏配合着协调的舞蹈,在与其周围人群环境的协调与互动,有目的的传衍了羌人的行为价值。常用节奏如下:
  器声乐舞的基本特征主要植根于羌民族特有的农耕文化,合理借用肢体语言抽象出一套由耕、种、收、藏等全套天人合一的本体论观念。整个仪式进行中,祈望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实现人与万物间的协调统一理想。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是一个与人为善的民族,“和”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也是羌人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内在美学领域中的集中体现。归纳羌族释比仪式中的音声境遇,可总结其声谱如下:
  羌族释比仪式音乐是乐与舞的表演集于一身的文化事项,就其音乐而言,神鼓或其他乐器所奏的打击乐合奏功能是支持唱歌,提供一种节奏,而节奏又是对舞蹈最主要的支持,以及产生戏剧化或节奏化的行动。
  羌族释比仪式活动不是单纯的由许诗卓以乐舞表演来完成的仪式活动,任何一个仪式事件的存在,都离不开空间与时间这两个维度。它包含着许多可感知、可观察的仪式结构因素,这些因素在仪式活动中通过默契的配合来构成整个仪式事项。而除了这些外显的表层关系之外,释比仪式活动内隐的深层关系便是仪式中的参与群体本身。
  释比仪式在羌人的生活中历经数百年经久而不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释比老人一代代默默无闻的传播、传承和延续,更重要的是羌民族的传统文化认同所承载着这古老的仪式活动。但随着现代艺术的冲击,羌族传统的释比艺术渐进被年轻一代所丢弃,参加仪式活动的释比老人大多以年过花甲、古稀,羌民的释比仪式音乐将遇到怎样的挑战和冲击,以及如何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绵延流长,值得羌族年輕一代的人们为之而思考。
  注释:
  ①许诗卓:羌语对羌族民间巫师的称谓,与释比近义。
  ②格西:羌族人认为禹是对宗教祭司的称呼,格西是宗教祭司对自己的称呼。
  参考文献:
  [1]耿少将.羌族通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
  [2]王治升、阮宝娣、徐亚娟.羌族释比唱经[M].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6
  [3]阮宝娣.羌族释比口述史[M].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
  [4]邓廷良.羌笛悠悠[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
  师立军(1987.8-),男,汉族,甘肃金塔人,助教,硕士研究生,阿坝师范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中国传统音乐。
  李成秀(1987.3-),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阿坝师范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中国传统音乐。
其他文献
埃及,人们常常会为它加上古老、神秘等字眼.不管是那让考古学家“头疼”的金字塔,还是带着神秘色彩的埃及艳后,又或者是古建筑群都让人叹为观止.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当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幼儿师范舞蹈教育也必须要得以不断提高,全面实现教学多样化,以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接下来,我们就重点对幼儿师范舞蹈的多元化教学进行思考。  目前,多元化教学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教学趋势,它重点强调了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方式或手段来将教学内容予以生动形象的呈现,使幼儿师范舞蹈教学更具感染力,让学
目的:分析慢性乙醇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脑功能损害。方法:以CAPN患者164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志愿者152例为对照组。应用诱发电位技术,分析脑听觉诱发电位(BAEP)、事
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人力资源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有效加强梯队化人才建设,有必要以专家人才选拔为重点,试点推行基于胜任特征的专家人才选拔测评体系构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第四中学,新疆 库车 842000)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考的重要科目。对于高中生来讲,课堂教学是重要吸取物理知识的渠道。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践行新课改,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尝试新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安事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今实地考察之后再回望历史,才发现中国历史的昨天有更多的史市是我们所要记取的.在写这篇纪实性的文章时,融入了自己的见解,以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炙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的患者,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也已渗透进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教育要求更高,这也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有区别也有联系.企业质量管理是以组织性宏观管理为主导,项目质量管理是以控制性微观管理为主导.项目管理克服了传统的企业管理存在的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