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因朗读而精彩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有效朗读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把朗读的权利、读书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潜心会文,走进字里行间,深入文本,与字、词、句、符同感受、共体验,与作者、主人公同呼吸、共欢笑、齐流泪。在朗读中自主感悟,领会语言文字之精妙,感受教材文本之内涵,领悟写作表达之方法,想象文字内容背后的东西,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习得方法与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一、让兴趣挑起朗读的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行语文教材选文内容广泛,涵盖了人类丰富的文化知识,并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的形式有多种,如范读、引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互读、师生接读等,高年级学生还可以默读、浏览等。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的流程,科学合理地选择每一环节的朗读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同时在朗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能力。
  如《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朗朗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抓住“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这条主线,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赛读、小组竞读、个别诵读、配乐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说中议;读中培养语感,锻炼语言。
  二、让品读提升朗读的亢奋点
  以读为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只听老师滔滔不绝,而不闻学生书声朗朗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应把朗读放在第一位,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应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读,以问促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直接地、反复地接触文本,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和体验,在读中理解文本内涵,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读出意境,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文中写伯父救助黄包车夫后,对“伯父”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叹了口气。”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伯父的“叹”进行品读,探究“叹”字背后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一抓当时的环境:寒意侵袭的黄昏,行人稀少的马路,面黄肌瘦的车夫,一辆破旧的黄包车,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一双冻得红紫的脚板,一摊殷红的血迹。二抓伯父的神态:双眉紧锁,脸色忧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研究,并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尽管没说一句话,但他内心却思潮起伏,波涛澎湃。看到眼前的黄包车夫,想起千千万万的穷苦劳动者,想起“黑洞洞”的社会现实,面对懵懂未知的“我”,唯能以“叹”表达自己的心绪。这一“叹”,叹出的是一位伟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对黑暗社会的痛恨之情,对社会现实无奈的扼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文段,学生在朗读中,用声音倾诉情感,用心品味文字,从而进一步充实了阅读体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伯父”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三、让想象刺激朗读的制高点
  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曾说:“想象是一种向往,一种憧憬,一种创造。”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就一个标点、一个字眼、一个词语、一个片段进行联想、想象,还原语言描述的形象,补充语言潜在的形象,延伸语言相关的形象,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体验,形成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并进入语言的形象中去想象,去倾听,去触摸,去玩味,去感悟,去朗读,以增加语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凡卡》一课第八自然段时,一位老师是这么处理的:
  师:这一段,字字刺眼,句句动心。读了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凡卡身上已是伤痕累累,但毫无人性的老板依然高举着皮带,狠狠地向凡卡身上抽去,一下,两下,三下……
  师:可恨的老板。
  生:我仿佛看到了可怜的凡卡蜷缩在墙角,用无望的眼神偷偷看着老板和老板娘大吃大喝,而他面前破碗里的稀粥把他瘦小的身子照得格外清晰。
  师:可怜的凡卡。
  生:我好像看到了老板娘手持青鱼,使劲地戳向凡卡的脸。瞬间,小凡卡的脸上到处是鱼鳞和被划破的伤口。瘦弱的凡卡无奈地躲闪着,但换来的是老板娘变本加厉的欺辱。
  师:可恶的老板娘。
  生:我好像看到了,已是夜深人静,小凡卡还在不停地摇着摇篮。突然,老板的小崽子吭了一声。老板娘立即从屋里直冲出来,指着凡卡破口大骂。
  师:可气的老板娘。
  生:我仿佛看到了,几个伙计捉弄凡卡后幸灾乐祸的丑陋神情。而小凡卡只能偷偷以泪洗面。
  师:可悲的场面。
  生: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凄冷的风呼呼地刮着,因为寒冷,凡卡怎么也睡不着,他悄悄地来回走动,不停地搓着一双早已冻僵的小手。但是,又有什么用呢?这漫漫长夜什么时候是尽头啊?凡卡在心里不停地祷告着。
  師:可叹的凡卡啊,你的幸福在哪里?
  ……
  “语言不是白纸上冰冷而又苍白的附着物,而是有色彩、有声音、有味道、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体,把无声的文字读出有情的文字。”(孙建锋语)阅读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引领学生想象,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人物、景物、事物或场面,通过想象,进行加工整合,形成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进而引导学生带着对凡卡的同情心,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的情绪达到了亢奋点,声声含情,句句动心,让课堂变得饱满而富有情感,让文本变得生动、情动,让学生的内心变得柔软、善良。
  语文教学中,“读”是最“环保”、最简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处于兴奋之中,使学生读之兴之;又巧妙借助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咀嚼,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捕捉动情处,达到情感的亢奋点,从而加深对文本和人物的认识。此外,学生设身处地地和文本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唤起他们最柔软的内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首先总结了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随后探究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措施]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政治科目是主要的学习科目,也是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科目,所以教师需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大力开展政治教学改革,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从读一本好书开始。这是对“整本書阅读”的意义最为精辟的阐发。阅读的重大意义、“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的中心地位、“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已经获得语文教育界同人的普遍重视。笔者认为,小组合作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交流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和阅读思考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
摘 要: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写出真实情感为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真实情感 教学质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22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以往的写作教学是老师设置写作的题目,学生根
华东师大的郑桂华教授根据文言文中所包含的信息类型,把文言文教学价值归纳为四种:重言、重文、重章、重道。浙江的一位老师则认为“教学文言名篇,通文、悟意、审美一个也不能少”。研究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对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本校举行了“成长杯”教学竞赛活动,四位青年教师执教了《〈礼记〉一则》一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一
如今,书法已经成为各个学校课程表里专门列出的课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书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与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是在不断地循环往复中前行,即先从学习基础知识开始,然后不断地增加难度和深度。而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相当枯燥的,他们一旦失去学习书法的兴趣,就不再有学习书法的热情了。无论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怎样,作为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者都要保持一颗对书法教育的信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学习书法的“潜力股”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学科,它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而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及知识储备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单靠一人的力量很难完成的学习任务。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开拓视野,发散思维,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谈一点自己的理解,以供参考。  一、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说到他的研究之路时,曾说自己就像小孩子一样去问,然后,再像小孩子一样去问。他的这些叙述,真的令人深思。  “用手机发短信”,小孩子听后就问:“为什么不可以发长信呢?”大人不太可能这样问。  “两个红枣比一个苹果还小,为什么2 大于1 呢?”大人会这样问吗?  小孩子的心理,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好奇心,二是大量运用直觉、联想,三是思维的发散。而发散的特点不完全能由直觉和联想来解释
古诗词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拥有着精粹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情感,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典诗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古诗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丰富文学内涵、培育人文精神。  一、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缺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中学生大都比较偏爱小说一类体裁,喜爱古诗词的却凤毛麟角。他们认为古诗词年代久远,与实际生活联系少,学习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交际、工作学习都离不開的语言工具。但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不重视,认为语文无非就是读读课文、认认字词,不需要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高。  一、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元素,让学生在鉴赏中感悟文化之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尤其是古诗词作品,更是情感艺术、语言艺术的结晶。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挖掘其中的审美元素,让学生在鉴赏中感悟文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也越来越深。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能够将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化的内容实质化,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思维路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能够辅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模糊的概念详细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