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制作此实例,学会使用“置换”命令,体会对原图像进行置换后的效果,从而能举一反三,了解盖印可见图层的作用,同时进一步熟悉图层样式及光照效果等技术的运用。
关键词:置换;盖印;可见图层
操作过程:
1. 按Ctrl N新建30像素×30像素,72像素/英寸,背景透明的文件。设置前景色为#007037,用铅笔工具,并设其笔尖大小为4像素,在画布的顶部和左侧绘制如图1所示的直线(为了便于看清楚,可放大图像)。
2. 选择“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直接点击“确定”,关闭并退出该文件。
3. 按Ctrl N新建1 024像素×768像素,72像素/英寸,背景为黑色的文件。
4. 设置前景色为白色,选择横排文字工具,设置适当的字体和较大的字号(建议用黑体,250点),输入文字如NEXT,得到一个NEXT文字图层。
5. 选择“图层>栅格化>文字”命令,将文字转换为普通图层。选择“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8。
6. 按Ctrl S,以PSD格式保存以备后面用于图像置换。
7. 隐藏NEXT图层,并新建一个图层“图层1”,选择“编辑>填充”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步骤2中定义的图案。
8. 选择“滤镜>扭曲>置换”命令(见说明1),在弹出的对画框中设置水平、垂直比例均为10,置换图选用“伸展以适合”,未定义区域选用“折回”,在接下来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步骤6保存的文件并单击“确定”,可得到初步的隐藏突起文字效果。
9. 单击 “添加图层样式”按钮,设置“斜面和浮雕”样式为“浮雕效果”,其他不变。
10. 按住Ctrl键并单击NEXT图层的缩览图以载入选区,在“图层1”的下方新建一个图层2,按Alt Delete键用前景色填充,按Ctrl D键取消选区,并设置其“填充”为0%(在这里不管用什么颜色填充选区都不影响,因为将其“填充”设为0%后什么颜色都看不到了)。
11. 单击“添加图层样式”按钮,设置“光泽”混合模式为“滤色”(颜色值为216f0c)、距离11、大小14、等高线设置“S”形。
12. 按住Ctrl键并单击“图层2”缩略图以载入其选区,单击图层面板下方的“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色相/饱和度”命令,设置色相200、饱和度47,明度0,其他不变。将该“色相/饱和度”图层移至所有图层上方。
13. 为了增加突起文字的效果,打开一个鲜亮的纹理图案图片(比如大理石纹理图案),并执行Ctrl A,Ctrl C。返回到步骤3中新建的文件中,执行Ctrl V命令,会在所有图层上方得到一个新的图层“图层3”。
14. 按Ctrl T键调出自由变换控制框,调整图像使其与当前画布大小相同,并设置其图层混合模式为“色相”。
15. 按Shift Ctrl Alt E键执行“盖印可见图层”操作(见说明2),在所有图层上方得到一个新的图层“图层4”。
16. 选择“滤镜>渲染>光照效果”命令,设置成从左上方照射的点光,即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最终效果。
说明1:置换滤镜用指定的图像文件(置换图)置换到当前图像中,当前图像要根据参数设置和置换图的纹理确定如何扭曲自身以适应置换图。参数含义如下:
水平比例:设置当前图像水平方向的位移量;
垂直比例:设置当前图像垂直方向的位移量;
置换图:用于控制当前图像与置换图大小不同时的处理方法,其中伸展以适合选项将调整置换图的尺寸来配合当前图像选区,拼贴选项将不改变置换图的大小,通过重复置换图案来填满选区。
未定义区域:用于设置未扭曲区域的处理方式,其中折回将使用图像另一边被移出的图像来填充,重复边缘像素将使用边缘像素进行填充。
说明2:盖印可见图层其实就是“合并可见图层”,但合并可见图层原来的图层就全合并没有了,而“Ctrl Shift Alt E 盖印可见图层”后原来的图层还存在,并在所有图层上方自动生成一个合并后的图层。要达到“盖印可见图层”的效果还要加一步:“合并可见图层”后执行Ctrl A,Ctrl C,然后回到合并图层之前的历史点,新建一个图层,Ctrl V即可。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关键词:置换;盖印;可见图层
操作过程:
1. 按Ctrl N新建30像素×30像素,72像素/英寸,背景透明的文件。设置前景色为#007037,用铅笔工具,并设其笔尖大小为4像素,在画布的顶部和左侧绘制如图1所示的直线(为了便于看清楚,可放大图像)。

2. 选择“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直接点击“确定”,关闭并退出该文件。
3. 按Ctrl N新建1 024像素×768像素,72像素/英寸,背景为黑色的文件。
4. 设置前景色为白色,选择横排文字工具,设置适当的字体和较大的字号(建议用黑体,250点),输入文字如NEXT,得到一个NEXT文字图层。
5. 选择“图层>栅格化>文字”命令,将文字转换为普通图层。选择“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8。
6. 按Ctrl S,以PSD格式保存以备后面用于图像置换。
7. 隐藏NEXT图层,并新建一个图层“图层1”,选择“编辑>填充”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步骤2中定义的图案。
8. 选择“滤镜>扭曲>置换”命令(见说明1),在弹出的对画框中设置水平、垂直比例均为10,置换图选用“伸展以适合”,未定义区域选用“折回”,在接下来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步骤6保存的文件并单击“确定”,可得到初步的隐藏突起文字效果。
9. 单击 “添加图层样式”按钮,设置“斜面和浮雕”样式为“浮雕效果”,其他不变。
10. 按住Ctrl键并单击NEXT图层的缩览图以载入选区,在“图层1”的下方新建一个图层2,按Alt Delete键用前景色填充,按Ctrl D键取消选区,并设置其“填充”为0%(在这里不管用什么颜色填充选区都不影响,因为将其“填充”设为0%后什么颜色都看不到了)。
11. 单击“添加图层样式”按钮,设置“光泽”混合模式为“滤色”(颜色值为216f0c)、距离11、大小14、等高线设置“S”形。
12. 按住Ctrl键并单击“图层2”缩略图以载入其选区,单击图层面板下方的“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色相/饱和度”命令,设置色相200、饱和度47,明度0,其他不变。将该“色相/饱和度”图层移至所有图层上方。
13. 为了增加突起文字的效果,打开一个鲜亮的纹理图案图片(比如大理石纹理图案),并执行Ctrl A,Ctrl C。返回到步骤3中新建的文件中,执行Ctrl V命令,会在所有图层上方得到一个新的图层“图层3”。
14. 按Ctrl T键调出自由变换控制框,调整图像使其与当前画布大小相同,并设置其图层混合模式为“色相”。
15. 按Shift Ctrl Alt E键执行“盖印可见图层”操作(见说明2),在所有图层上方得到一个新的图层“图层4”。
16. 选择“滤镜>渲染>光照效果”命令,设置成从左上方照射的点光,即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最终效果。

说明1:置换滤镜用指定的图像文件(置换图)置换到当前图像中,当前图像要根据参数设置和置换图的纹理确定如何扭曲自身以适应置换图。参数含义如下:
水平比例:设置当前图像水平方向的位移量;
垂直比例:设置当前图像垂直方向的位移量;
置换图:用于控制当前图像与置换图大小不同时的处理方法,其中伸展以适合选项将调整置换图的尺寸来配合当前图像选区,拼贴选项将不改变置换图的大小,通过重复置换图案来填满选区。
未定义区域:用于设置未扭曲区域的处理方式,其中折回将使用图像另一边被移出的图像来填充,重复边缘像素将使用边缘像素进行填充。
说明2:盖印可见图层其实就是“合并可见图层”,但合并可见图层原来的图层就全合并没有了,而“Ctrl Shift Alt E 盖印可见图层”后原来的图层还存在,并在所有图层上方自动生成一个合并后的图层。要达到“盖印可见图层”的效果还要加一步:“合并可见图层”后执行Ctrl A,Ctrl C,然后回到合并图层之前的历史点,新建一个图层,Ctrl V即可。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