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询物理教学方法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许多现代科学技术如电子、电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等都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学好物理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的第一步。
  高中物理必须在三学年内完成力、热、电、光等的知识,为理科学生高考前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依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特点组织教学内容,从学生能力出发确定教学方案。而学生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留心物理现象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规律是从实验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实验的现象观察对物理学习具有基础的地位,并且实验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令课堂变得活跃。很多老师怕做物理实验,从实验准备到实验演示是很烦琐的事情。其实物理实验并非一定要借助精良的物理仪器,物理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中。例如看着水缸中的水没有实际深,这就是光的折射;手掰不开啤酒瓶的盖子而起子就可以,这就是杠杆原理;汽车上坡牵引力大了速度却小了,利用功率公式P=Fv就可以解释等等。通过观察和思考,不仅可以解释日常所见的现象与物理实质的关系,而且对物理所陈述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
  比如,在讲述电阻时,因为是以建立学生有电阻的概念为目标,所以可以先安排学生把灯泡接亮,并且要严格按电路图进行接线,为将来学生一生中的良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习惯。然后断开接入两条不同的导线,结果学生发现灯泡亮度不一样,电流表指针也不一样 (本电路无需伏特表接入),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并用比喻等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然后再把电阻的一些物理学上的概念传输给学生,物理学上的概念因为是物理学上的规定,所以无需过多解释,当学生有这一概念过后,又继续启发学生: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广泛思维并列举出来后,由教师概括出重要的四个因素:长度、横截面、温度、材料。然后由学生根据前面的接入导体法比较长短、横截面、材料、温度,采用物理学上常用的变量控制法进行自主探究,由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观象总结出结论。因此,本节课成功在于,一步一步的让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获得了电阻的知识,每操作一步实验,学生就获得一些成功,而在最后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总结结论时,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点评,学生更加感受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与探究的成功感。
  当实验现象和知识原理相矛盾时,教师应分析现象与原理矛盾所在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学生的认识就会深入一步。教师切忌跳过矛盾现象不加分析,否则学生心中疑虑不除必然对知识原理产生怀疑并不敢运用解决问题。
  二、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是由物理现象概括出来的抽象反映,学生在理解概念是就没有理解。实验现象是那么一目了然了,教师应对物理概念作全面的解释。物理概念的每一字句都是“精雕细刻”出来的,概念往往非常精练,我们在理解这些概念时也就必须咬文嚼字。例如物理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彼此挤压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定义中许多关键词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特点。“彼此挤压”说明了滑动摩擦力发生在有弹力作用的情况下,“相对运动”叙述了滑动摩擦力的现象前提,“接触面上”表明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位置,“阻碍相对运动”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特性及其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力”指明了滑动摩擦力的本质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
  虽然物理题的形式多样,内容也千变万化,但物理内容的不同领域都有相应的分析技巧。
  动力学问题主要解决方法先对物进行受力分析,再利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主要解决两类问题:①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②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联系桥梁——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既和物体的受力相联系,又和物体的运动情况相联系,故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离不开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 具体的过程:⑴ 明确研究对象。⑵ 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画出示意图。⑶ 求出合力F合。⑷ 由F合=ma列式求解。
  再细分,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几种常用方法:①合成法和分解法,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通常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而当物体受两个以上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比较简单,多数情况下是把力分解在加速度的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的方向。 有Fx=ma,Fy=0。又是物体所受的几个力分别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且与加速度方向不同,此时也可在力所在的方向上建立直角坐标系,这样就不必作力的分解,而只分解加速度,建立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可以简化运算,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关系也遵循第二定律,即Fx=max,Fy=may。②整体法和隔离法,力学问题中,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连接体)时,解决问题可分为两种情况:“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即当做一个质点来考虑)。物体系中各部分的加速度相同时,可将它们看做一个整体,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外力中的未知力或加速度。 “隔离法”:把系统中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若要求物体系中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则应采取隔离法。 将其中一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相互作用的某一未知力。这类问题应是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运用,相得益彰。
  另外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也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办法。而且功能问题亦可用在动力学问题,根据做功的情况确定能量的变化,把握不同种类的力和做功的对应关系可以解得正确的结果。
  电路问题可先将复杂电路化简为最基本的串并联,对部分电路利用欧姆定律分析求解,而全电路可以看成是由不同电阻组成的系统。
  总之,不管什么问题,只要掌握解题的一般思路,注意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过程来处理,相信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选用6种杀虫剂和2种杀菌剂,采用拌料处理和子实体喷雾两种方法,测定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量,观察不同处理对银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农药不同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丙烯/氨基化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PP/PP-g-NH2/SiO2)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利用Caze法对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Avrami指数n表明纳米SiO2和P
In order to design the inner and outer ring capacitance sensor used in measuring the correlation velocity of two phase flow and optimize its structure,the sensi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and oute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但是汉语错别字随处可见,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本文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些减少错别字的方法包括形象描述解字法、结合语境理解法、以音
采用乙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3种溶剂对阿魏蘑子实体进行提取,用化学发光法和Alamar Blue法分别对不同的粗提物进行了清除羟自由基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
目的探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医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200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100例)、甲组(100
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很重视的一门学科,在高考甚至更高等级的考试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为得到更高的成绩以及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学好英语就显得很重要。在英语考试中,作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选择利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
实验研究了环保制冷工质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5 mm内螺纹强化管内流动冷凝的摩擦压降特性,探索了平均油浓度、干度和质流密度对摩擦压降的影响。实验测试工况为:冷凝温度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