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乡土时代,面对乡村发展的困境与社区营造的难题,一批艺术学者进入乡村,试图通过乡建启蒙、艺术反哺社会的路径来实现“对文明的追索与社会的修复”。这是一场具有典范意义的行动实践。然而,在艺术家的审美与民众现实需求的区隔以及流动交互与日常生活经验的杂糅中,许多艺术乡建者陷入了困境。实际上,“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只有采取整体性的视角,秉持乡建者和民众之间互为主体性的关系,构筑多元行动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营造路径,才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增强乡村的发展活力,最终实现诗意的栖居与乡村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