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乡建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乡土时代,面对乡村发展的困境与社区营造的难题,一批艺术学者进入乡村,试图通过乡建启蒙、艺术反哺社会的路径来实现“对文明的追索与社会的修复”。这是一场具有典范意义的行动实践。然而,在艺术家的审美与民众现实需求的区隔以及流动交互与日常生活经验的杂糅中,许多艺术乡建者陷入了困境。实际上,“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只有采取整体性的视角,秉持乡建者和民众之间互为主体性的关系,构筑多元行动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营造路径,才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增强乡村的发展活力,最终实现诗意的栖居与乡村的永续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具体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评价三方面围绕实验能力框架,对测定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以凸显其教育功能。
Z世代,一个诞生在1995-2009年,深受互联网、即时通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的青年群体,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嶄新风貌闪亮登场,受到世界关注与期待。  在中国,Z世代也被称为95后和00后,约占2.6亿人。区别于80后甚至90后,生活在更加优渥、开放的环境,成长在中国经济腾飞年代的Z世代拥有更加特征鲜明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他们打卡网红店铺、追求时尚体验,不盲从“国际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