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攻克语言教学难关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ovenor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度重视知识点,把重心都放在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特点这些概念性教学上,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识记理解;但是这样一来,课文中那富有美感和哲理感的语言却饱受忽视,丧失了语文这个语言教学科目原有的深度。试想想,把朝代、诗人、文章背得滚瓜烂熟的人,是否就一定能出口成文呢?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语言教学,这样,学生所积累的基础知识才有其用武之地。而该如何加强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目的又是什么?接下来,笔者将就这两方面来展开说明。
  一、语言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有效而迅速地理解文字,接受信息并选择内容,不断提高文化水平;(2)学会做人,具备良好性格、高尚思想情操和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3)具备对国内外优秀文化的丰富积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4)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所要求的素质内涵十分丰富,而最能突出表现一个人的素质内涵的莫过于在交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听说读写能力。无论是说还是写,都需要对语言进行内部加工重组;反过来说,无论是听还是读,也需要学生自身具备坚实的语言基础。只有不断积累,熟悉语言,学生才能沉淀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华,达到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全面提高自身语文素质。
  另一方面,俗话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所积累下来的语言就是我们储存的“米”,米多了,写作时煮成的“饭”才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应试能力有很大帮助。古语也曾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学生在平时就要多加积累,提炼语言精华,通过大脑的“氧化”不断成为装备自己的“养料”。而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积累的语言多了,学生懂得道理也多了,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初中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二、三管齐下的语言教学
  既然重视语言的积累是学生学好语文、提升语文素质的绝佳途径,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 鼓励学生多听
  据统计,人获得的知识中,有百分之六十来自视觉,而百分之二十来自于听觉,百分之十五来自于触觉,这说明,多听在积累语言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内、课外强调多加聆听,积累语言:课上,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边听边思考,边想边积累;课下,让学生多收听广播、新闻、古典音乐等传扬语文知识文化的节目,边听边思索,从中不断积累词句的准确使用,字音的正确朗读等知识,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层面的积累。例如,班上有一个普通话讲得特别好、语文基础题做得很好、作文也写得很流畅的学生分享心得的时候就说,他最爱听别人讲故事,每当听到有人读的字音或者解的字词意思与自己所理解认知的不一样的时候,他就会去查字典。久而久之,他咬文嚼字和遣词造句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就是多加聆听、注意聆听的成效。
  2. 鼓励学生熟读多诵
  广泛的阅读是积累语言和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内阅读是根基,课外阅读是扩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应该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训练高效的阅读方法,为课外的语文阅读提供行之有效的规律性引导。但知识的有效积累讲求内化,广泛阅读讲求广,语言的积累只能扎根于头脑表层,要想植入头脑深层,进入知识的积累内化,要靠诵读。而诵读讲求的是精,所以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有选择地诵读,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苏州园林》一文就是很好的诵读文本。另外,诵读是讲求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协调的过程,所以抑扬顿挫的吟咏诵读也更容易让学生了解到词句的妙用,从而更好积累语言。
  3. 鼓励学生勤练笔
  如果说熟读多诵是通过输入来深化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那练笔就是通过调动回忆来激发大脑皮层间的信息来达到运用语言、巩固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所以,可以说写作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而人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积累后必须不断地回顾,通过回忆、输出、运用,才不会遗忘。正如俗话所言,不动笔墨不能称之为读书,也就是说,读书一定要勤练笔,这样才能利于积累语言材料,而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
  总而言之,积累语言是学生学好语文、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真谛的必经途径。然而语言的积累并非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三管齐下,不断研究,坚持创新,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多听、多读、多写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其他文献
江苏省溧阳市河心小学地处的社渚镇,素有“傩文化之乡”的美誉,与“舞龙舞狮”文化同源。因此,学校根据“傩文化”特色,在队员们中开展了“儿童舞龙舞狮”活动。  河心小学将“舞龙舞狮”表演中的动作与广播体操相结合,编排了两套“萌萌哒舞龙舞狮”操,并把该操融入到大课间的活动中,同时把“儿童舞龙舞狮”的训练安排到课堂里,在体育课上让更多的队员了解、喜爱这项活动。为了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学校足球经常邀请本地的
同学们都很喜爱读书,可是如果光读书,不和书本来点互动,那我们的大脑就可能成为书本内容的“跑马场”。怎样和书本互动呢?最简单的就是——做读书笔记!  花样一:做书签  读了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遇到很多精彩的词句,抄在本子上如果觉得形式单调的话,那就来做漂亮的词句书簽吧,好看又有用。  花样二:画思维导图  读完一段有趣的文字,想象一下画面,爱画画的同学根据文字内容画幅插图,瞧,就是这么简单,你成了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许多人都是在故事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语文教材中关于故事的题材非常多,诸如古今中外的神话、寓言、童话、成语故事和历史故事等,或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给人以深深的启迪,是滋养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  一、故事与学生  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学生或许记不清哪一节语文课上回答了哪个问题,或许回忆不起来哪一次语文作业得到褒奖,但“最精彩”的那个故事他一定记得。因为,故事带给学生的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