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扳倒以色列总理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dog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5次接受腐败调查而岿然不倒的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终于被扳倒了。2008年9月21日,他在党内外一片讨伐声中宣布辞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给奥尔默特最致命一击的,居然是他的一个多年好友——美国犹太裔金融家莫里斯·塔兰斯基。
  
  “奥尔默特的提款机”
  
  现年75岁的塔兰斯基满头白发,平常总戴着一顶黑色的犹太圆顶帽。他定居美国纽约长岛,却不时出现在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的街头。
  2008年4月的一个清晨,以色列警察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惊醒了沉睡的塔兰斯基。几分钟后,他迷迷糊糊地被带到了警察局。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9次接受审问。
  在5月的一次审问中,塔兰斯基终于没顶住轮番“轰炸”,向检察官供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在过去15年里,他先后送给“好朋友”奥尔默特15万美元。
  虽然塔兰斯基和奥尔默特一致说,那些钱只是“朋友间的礼物”,绝非贿赂,然而,调查人员怎么也无法相信,当奥尔默特接过装满现金的信封时,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塔兰斯基对他一无所图。一家以色列报纸索性把塔兰斯基称作“奥尔默特的提款机”。
  自上台以来,奥尔默特一直麻烦不断,涉嫌在房地产交易和人事任免等问题上有腐败行为,已经让他焦头烂额,塔兰斯基的证词又给了他致命一击。这一击,彻底断送了他的政治生命。
  
  医院里的邂逅
  
  1933年出生的塔兰斯基,从小生活在纽约,但犹太裔的身份让他对以色列怀有特殊的感情。
  他15岁那年,以色列宣布独立。“犹太人终于有了一个家园,这就是我为何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以色列的原因。”之后,身在纽约的塔兰斯基通过学习,成为一名拉比(犹太教教士)。在一家犹太教堂工作6年后,塔兰斯基进军房地产业。此后,他频繁地往来于美国和以色列之间,还在耶路撒冷购置了房产。此时的塔兰斯基,开始报效“祖国”——为以色列筹款。
  1991年,在海湾战争爆发期间,塔兰斯基第一次见到了奥尔默特。当时,塔兰斯基正在为一家以色列医院筹款购买防毒面罩,时任以色列卫生部长的奥尔默特正好到这家医院视察。那时,奥尔默特已是以色列正在迅速崛起的一颗政治新星。两人只经过短暂的交谈,便成为莫逆之交。
  此后,两人的接触逐渐频繁起来。一天,奥尔默特向塔兰斯基坦言,他想成为耶路撒冷市长,需要塔兰斯基的帮助。塔兰斯基毫不犹豫地接过了对方伸过来的橄榄枝,从此开始毫无保留地支持奥尔默特。
  上世纪90年代初,“奥尔默特在纽约还没有支持者,一个人也不认识,是我把他领进了纽约的大门。”塔兰斯基骄傲地说。在一次小型筹款会上,塔兰斯基向大家介绍了奥尔默特。他言简意赅地说:“他会拯救以色列。”随后,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把钱放进信封,走的时候将其留在椅子上。塔兰斯基负责打扫“战场”,把一个个装满钱的信封交给了奥尔默特。
  1993年,奥尔默特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出任耶路撒冷市市长,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10年。塔兰斯基的声望也随之水涨船高。“大家都知道我认识奥尔默特,我能请到他。”这是奥尔默特对塔兰斯基的回报和奖赏。
  17年来,塔兰斯基眼看着奥尔默特从卫生部长变成耶路撒冷市长,再跃升为以色列总理。对塔兰斯基来说,雄心勃勃、老练顽强的奥尔默特就是以色列的化身。“奥尔默特和我谈过以色列的希望、梦想和挣扎。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以色列的处境。”同时,塔兰斯基也对自己与奥尔默特的亲密关系倍感荣耀。他曾炫耀说,每次他去耶路撒冷,奥尔默特不管有多忙,都会亲自出来迎接,总会给他一个结实的拥抱。
  在塔兰斯基70岁生日那天,奥尔默特给他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短信:“如果有一天我不幸陷入困境,希望你能站在我这一边。”
  
  金融家的悔悟
  
  如今,奥尔默特终于陷入了困境。不过塔兰斯基并没有站在他一边,而是供出了他的腐败行为。对此,奥尔默特辩称:“他对以色列很忠诚,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不认为他那些不利于我的供词,是为了把我赶下台。我想他只是受到了惊吓。”奥尔默特认定,塔兰斯基是在警方的恐吓之下才编造那些故事的,以色列警察才是这场闹剧中彻头彻尾的坏蛋。
  事实上,塔兰斯基的供词并非全部可信。此前,他对警察说,他曾在2004年借钱给奥尔默特去意大利度假。最初,他称记不得给了奥尔默特多少钱,后又改口说给了5万美元。可当警方发现塔兰斯基的账户中并没有这笔钱的支出记录时,他又辩称:“可能是我直接把钱带到以色列,或者是我在别人那里为他借钱。”
  尽管塔兰斯基的有些供词并不可信,但以色列人并不在意。他们原本就怀疑奥尔默特涉嫌贪污腐败,塔兰斯基的证词只是进一步印证了他们的想法。
  塔兰斯基自己也承认,是他将“好朋友”拉下了马。但当他听到奥尔默特辞职的消息时,仍有些难以接受,“我感觉糟透了,我不知道如何描述这种感觉”。
  也许,同奥尔默特一样罪责难逃的塔兰斯基,的确无法描述他的感觉,但他应该能从自己与奥尔默特的“友情变奏曲”中悟透一个道理:用金钱堆起来的“友情”的基础其实很脆弱,即便“友谊”的双方是最精明的政要和商人!(摘自《环球人物》2008.10)
其他文献
重庆市渝中区原副区长王政、渝中区委原副书记郑维、沙坪坝区原副区长陈明三人,近日分别被一审判处死缓、13年、10年有期徒刑,三人的年龄分别为47岁、50岁、41岁。他们在用地规划、调整容积率、减免配套费等城市规划领域肆意出卖手中的权力,为房地产开发商、承建商谋取利益,受贿总额高达1100多万元。  三个厅级官员的落马在重庆引起震动,不仅社会反响极大,也让城建规划中的权钱交易“潜规则”昭然若揭。   
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一天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上。过了一会儿,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酒菜前来侍候,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苏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
梁爽在南京开了第一家相声茶馆。他的茶馆在网上的人气很旺,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经营却十分惨淡。但他还是打算坚持下去,因为相声“得用文火炖着”,等观众培养出来了,就总有“沸腾的一天”——  梁爽一手创办的开心茶馆,是南京城里唯一经营相声的茶馆。  从1月10日“封箱”,至今已近一个月,茶馆显得有点冷清。可在梁爽的老家天津,过年那几天,相声茶馆一天演出三场,门一开,票就卖完了,舞台侧面也加座,买了站票的观众
“年薪10万,还能去印度深造”,对于迫切希望找到一份工作的不少青年来说,这都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但是,诱惑往往也会变成诱饵。  近日,一些年轻人致电记者称,他们被“野鸡培训机构”——北京赢科前程科技有限公司以高薪和深造为诱惑,骗取了数十万元学费。    “年薪10万”的诱惑    石世学欲哭无泪。  在收取了高额的费用后,培训机构负责人于洋再也不见了踪影,“毕业后年薪5万~10万”的美梦,瞬间变
一名美国青年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他学历不高,也不会什么技术。他的工作就是查看生产线上的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封好。  装满石油的桶罐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从上方自动滴下,沿着盖子滴一圈,作业就算结束,油罐下线入库。他的任务就是注视这道工序,从清晨到黄昏,过目几百罐石油。  经过反复考察,他发现盖子旋转一周,焊接剂共滴落三十九滴,焊接工作即告结束。他思考着,这简单至极的工作中,是否有什么可以
老人养生不要跟风走   养生保健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问,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社会上流行很广且被多数人追捧的养生保健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因为,每个人的养生方法都要依据其生命体征、当时的健康状况和环境条件来定,时间、地点、条件变了,人的状态变了,养生方法也要随之相应改变。因此,老人养生不要跟风走。 《家庭科学》    男人多吃葡萄  中医认为,葡萄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开胃力、生津液和利小
富裕之后,可以住更大的房,开更高排量的车,可以到世界任何地方进行远足……却不能让自己的身体肥胖。   一个人在富裕之后肥胖是可耻的,这种症状类似于一般动物的增肥原理。譬如可爱的小猪,当有上好的食物供应它们时,它们就会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自己的身体。   美国许多做学问的专家向来多事,最近,他们捣鼓出一种“学说”。假如一个人在创富的过程中,他的体重随着财富也在不断增长,那么,这家公司的股票上市之后,千万
这是一场很特别的演奏会。  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鲜花,没有主持人,只有一位小提琴手和稀稀拉拉的观众。这里是美国某机场的出租车等候区,这场音乐会只有30分钟。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正在倾情演奏的小提琴手是谁。如果告诉你,你会吓一跳吧!  他是获得格莱美“交响乐团最佳独奏家”大奖的菲利普·昆特。  这场音乐会不同以往,是昆特先生为了感谢一位名叫哈利勒的出租车司机而举办的。他用他的音乐表达他的感谢。
四个人的背景    北京市人事局车队司机付长利在邻居的印象里是“挺老实的一个人”,他在12岁那年跟随父母定居到这个部队大院,到现在已经30多年。  虽然同在一个大院,不过邻里关系随着这个商业社会的节奏早已变得越来越淡漠。邻居们只知道,付长利参过军,从部队回来后进了北京市人事局,最早是管理毕业生的户籍,后来才去了车队,据说是给领导开车。“经常开着单位的帕萨特出入,就停在他们家楼下”,“一般人他也看不
1507年,当德国人瓦尔德西缪勒在法国圣迪耶修道院出版他的一大一小两幅世界地图时,他一定没有想到他的世界地图会成为制图史上最吸引人也是最神秘的地图。瓦尔德西缪勒在地图上从亚洲“割”出了一个大陆,并称之“America”,希望以此来纪念它的“发现者”亚美利哥。这是“America”这个地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印刷地图上——你可以想象,这个名字是多么诱惑人心——200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以1000万美元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