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规范性课题

来源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将政治的经济解释和经济的政治解释结合起来,为重审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规范性课题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黑格尔政治哲学透过国家与市民社会辩证关系,既揭示了古典政治哲学德性规范与近代政治哲学权利规范的现代性困境,也为马克思基于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切入现代政治批判奠定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还原政治结构的物质生活前提,实现了政治哲学从“政治本质学”到“政治现象学”的致思进路革命.《资本论》的“政治拜物教”批判诉诸“政治现象学”的政治哲学致思进路,不仅揭示了现代性政治观念发挥规范性作用的社会关系机制及其限度,开创了以生产方式变革消除政治异化的革命政治道路,而且通过重构政治共同体与政治个人的存在方式,实现了对现代性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总体规范.
其他文献
余嘉锡先生为我国著名古文献学家、目录学家、史学家.先生逝后,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系列著作,有《四库提要辨证》《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论学杂著》.其中《余嘉锡论学杂著》收论文、书序、题跋30篇,读书随笔30条,其中序跋共有16篇.
期刊
落实“双减”需要提质增效,而要提质增效就要求教师发挥主体性,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素质修养.然而,相关调研发现,一些教师仅重视专家培训、外出学习,漠视具身认知和与其他教师的言语交流,对沉浸其中的群体文化缺少反思,致使本应兼具趣味与内涵的教学生活味同嚼蜡,专业发展受阻.那么,在常态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该如何获得教学专长呢?
期刊
明太祖文集两个早期刻本三十卷本和二十卷本都刊行于洪武中叶,其中二十卷本又是在三十卷本的基础上增删而成.嘉靖、万历时期,在“法祖讲学”的形势下,刊刻明太祖文集成为一种潮流和手段,而其文献源头仍是洪武两刻本,新补入的少量诗文可靠性并不高.刻本之外,抄写于嘉靖时期的内府本《大明太祖皇帝御制集》收录朱元璋诗文最为宏富,保存了众多原始史料,具有极高价值.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仓石文库为仓石武四郎先生藏书,其中《昭代经师手简》中夹有张聪咸致郝懿行札一通.此札为张氏生前最末一段时间留下的文字,与郝懿行《尔雅义疏》成书相关内容颇有关联.
在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论》研究中,存在两种拜物教研究进路:即卢卡奇的拜物教的“物化论”解读与鲁宾的拜物教的“价值形式论”解读.卢卡奇基于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提出的“物化”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脱离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思想再造”,最终走向了唯心史观.鲁宾根据苏联20年代藏的马恩原始文献,强调回到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理解拜物教理论,试图从马克思价值理论与拜物教理论的内在联系中发现拜物教的秘密,鲁宾的拜物教解读总体上符合唯物史观的基本逻辑.此外,鲁宾在掌握了马克思早期手稿中“异化”理论的情况下,通过从《1844年经济
《仪礼·士昏礼》记录了周代士人的婚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及后续各项仪节,其中亲迎一项尤为重要.但是《士昏礼·记》中又言“若不亲迎,则妇入三月然后婿见”,可见其时婚礼中应当有不亲迎的情形.对于这一问题,历来学者观点颇多抵牾之处.本文通过考察《士昏礼》文本,分析“若不亲迎”的宗法背景及“三月庙见”“婿见妇父母”等相关问题,认为此处“若不亲迎”是指宗子父亲去世,其妻三月庙见后,婿择日前往女方父母家的变礼.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多领域融合为方法的全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发生巨大改变,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好地引导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使之成为“栋梁之材”.《“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一书由徐阔撰写,于2018年12月经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紧密结合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期刊
2017年以来,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中小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机器人课程因其高度的实践性是进行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平台之一.因此,面对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基于项目式教学法、虚拟教学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Unity3D与模块化教学机器人平台的课程.试点课堂教学证明,该课程为中小学生接触机器人相关知识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途径,增加了课程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为机器人课程走进中小学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文化人是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阶层.中国共产党基于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文化人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分层,充分肯定文化人在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和文化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文化人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制定团结、尊重、教育、改造的政策,极大地发挥了文化人文化抗战的优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抗战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新的文化人.
立功运动首倡于1946年9月,由山东鲁南军区副司令员郭化若提出,起初是一项针对山东鲁南区民兵开展的思想政治运动.从实施主体看,立功运动历经民兵思想政治运动、全军思想政治运动和全党全军全政全民群众性运动三个阶段;从实施范围看,立功运动经历鲁南区、山东省、华东区并推向全国.1947年2月,立功运动发展成为在各行业各领域广泛开展的群众性运动.立功运动极大改善了解放区党政军民的精神面貌,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功臣等先进群体和个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良好基础,对后来英模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