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给”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2月19日,两岸各界人士座谈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身披袈裟、须发斑白、神态慈祥的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在会上发言,他说:“我鼓励‘三好与四给’,希望人人做好事,人人说好话,人人存好心,政府与人民都要相互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懂得不仅自己拥有,并且乐于与人分享,这就是心灵富足的良方。人心祥和富有,人民幸福快乐,便能建设美丽芬芳的社会。”
  心灵丰富而充足,不是索取,而是给予,这是星云大师的实践和体会。他选择佛光山时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穷的地方、苦的地方、不值钱的地方,没有人要,没有人跟我争,我终于可以来发挥了。”
  1967年5月16日,佛光山开山建设,此时星云大师正好40岁。他最初是想设立佛教学院,为佛教培养弘法人才。后因发展需要,除了安顿僧侣外,还创办了各种佛教事业。“我知道自己应该要进入为佛教创造历史的阶段了,于是为佛光山订立四大宗旨: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我制定佛光人的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星云大师在自己衣食无着的情况下,筹办大专佛学夏令营;在开山建寺万般辛苦的情况下,设立普门高中、西来大学、南华大学和佛光大学,“以教育培养人才”。1977年,佛光山成立“大藏经编修委员会”,重新编印了《佛光大藏经》,还邀请几名大陆学者将藏经翻译成白话文,出版了《中国佛教经典宝藏》。星云大师就这样在主管的位置上忙碌了整整18年。1986年,当佛光山的硬件建设和弘法事业稍具规模时,他宣布退位。“其实我在佛门里,自懂事以来,就决心不担任住持,也不做行政事务僧,我自认为应该以弘法为职,所以对文化教育乐此不疲。”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星云大师的人生“四给”,给世界一片祥和。人有七情六欲,但任何对于物质财富和欲望的追求都应该回归到心灵富足的层次才有意义。物丰而心穷,欲盛而德乏,不幸福,也走不远。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思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雷锋心底有此问,体悟了人生的真谛是给予。所以,他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香港影视大亨邵逸夫一生拼搏却始终坚持不抽烟、不喝酒、不媚俗、不懈怠,天天黎明即起,深夜入眠,每天只睡5个小时的奋发与勤谨,做的是给予和慈善。邵夫人讲道,邵先生家里没什么东西,抽屉里都是空的,平时吃什么穿什么,是佣人决定,他从不挑剔。但对于孩子,对于教育和医疗,对于民生和公益,他则慷慨无私。世人说,但有读书声,即有逸夫楼。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四给”充满祥贵之气,达观处世,懂得自制矜持,不会为所欲为;没有攫取的贪婪,只有泛爱的宽柔。给人信心,增添自信;给人欢喜,愉悦自己;给人希望,共筑梦想;给人方便,大家方便。“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幸福是心灵内在的感触,是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人文与物质的平衡,与人分享幸福是双倍的幸福。吝啬必心胸狭窄,独享必心灵灰暗,缺乏生气活力,何来芬芳?明代的许相卿说:“富贵怕见花开。”富贵花间露,何事不能看透;荣华草上霜,凡事何不看开。世间事,适可喜,正可惧。为人处世,当放下即放下,该舍去就舍去,做花“丛中笑”,有自己的芳香,也芬芳社会。
  (编辑/张金余 刘刚图)
其他文献
儿子贪玩,下课的时候往天空中抛书,落下时碰到了一位同学的眼睛。班主任说:“最好带那孩子去医院看下。”赶到学校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在了,看上去年岁都大了。一问,孩子的爷爷七十九岁,孩子的奶奶七十六岁,一个不停地咳嗽,一个浑身不停地微抖着。孩子的爷爷见了我,不停地说抱歉,说他们年纪大了,现在上个医院又要填单,又要刷卡什么的,自己实在搞不明白,真是麻烦你了。我说:“不是你给我添麻烦,而是我儿子给你们
瞿秋白29岁时,就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他的文章写得十分漂亮,很有激情。他口才流利,讲话富有鼓动性,不用讲稿,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  在上海时,瞿秋白经常拜访鲁迅先生,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讨论写文章。鲁迅常常称赞瞿秋白文章写得好,表示要向他学习。而瞿秋白则认为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使鲁迅感到惊讶。 瞿秋白诚实地对鲁迅说:“搞农民运动,我不如湖南的毛泽东、广东的鼓湃;搞工人运动,我不如广东的苏兆
威廉·艾略特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哈佛大学政治系的泰斗级人物,也是后来的哈佛大学校长。  1947年10月的一天,刚刚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的基辛格,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来拜访艾略特。当时艾略特正在埋头做学问,当他看到进来的又是一个本科生时,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因为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学生来拜访自己,希望得到他的指点,但又不按照他布置的要求去做。  按照对待以往其他同学的惯例,艾略特给基辛格开了一张书
幽默是一门艺术,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幽默会变得更加轻松愉悦,但是幽默也不是万能的仙丹妙药,现实中因幽默不当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甚至惹出祸端的例子也很多。  近日,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的地下水变成了红色,沧县环保局原局长邓连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环保局已对小朱庄的地下水取样,正在化验。”紧接着邓局长又解释说:“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有的红色的水是因为物质是那个颜色的,你比如说咱放上一把红豆那里
25岁的花季女孩,2012年2月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白血病”。持续的治疗,褪掉了她的一头秀发,熬干了父母眼里的最后一滴泪,依然没有转机。面对高昂的医疗费,她选择不再拖累父母,不再苍白地等待生命结束,毅然走出医院,她要让生命的最后历程呈现一种美。  她每天骑车奔波于乡村的校园,搜集大山里贫困孩子们的愿望。调查属实之后,她把愿望发布到网上,寻找热心人帮助孩子们实现愿望。为了杜绝让人以为这是炒作,她隐藏了
小小的沙漏无声地翻转,它记录下的时光,有谁和我一样,不曾遗忘?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其实每个人都在怀念曾经温暖过自己的一切,就像我依旧记得那年夏天,我和倩手拉手,躺在操场上,看着蔚蓝的天空,哼着属于我们的友谊之歌,虽然平淡,经历时间的打磨,依旧光彩夺目。那年夏天,我们彼此珍惜,说好要一起长大。  站在青春的天堂里,采撷一缕阳光,毅然把温暖放在心里,装进梦里。总是认为青春的扉
在法国风光旖旎的尼斯港那栋著名的“加尼福里尼”别墅里,张大千终于见到了75岁的毕加索。一番短暂的寒暄后,面对这个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毕加索很快把话题转到了另一个中国人身上:“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说着,毕加索从自己的画室里搬出一大捆画来,让张大千一幅一幅仔细欣赏。令张大千惊讶不已的是,这些全部是毕加索临摹的齐白石的画。  “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毕加索眼里流露出无限
1922年,胡兰畦考入川南师范学校读书,并加入恽代英在泸州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发起组织四川妇女联合会。这一年,陈毅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担任重庆《新蜀报》的主笔,写出了大量思想激进的诗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抨击时政,激浊扬清,她每每读来,都激情澎湃,不能自已,成了他最忠实的超级粉丝。最后,她干脆直接到报馆寻找陈毅。虽是初次见面,但共同的志向和相同的志趣,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隔阂,很快就成了无话不
邵雍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易学家,因道德高尚受到当时人的尊崇,有内圣外王之美誉。  王安石当上了宰相后实行变法,很多人对他的变法措施议论纷纷,或褒或贬,不一而足。  宋神宗熙宁初年的一天,负责监督西京粮的王正甫约邵雍、吴处厚和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一同吃饭。没有想到,这个邵雍推托不来,太不给面子了,居然让下人送来一把茶壶,而且还是“半嘴壶”,这让王正甫下不了台阶,气歪了嘴。  第二天,王正甫很气愤地来问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时刻,一个人独自欢享寂寞的午后时光,喜欢美丽安宁的黄昏时刻,在古典雅致的茶吧里喝茶,看窗外流年寂寂,红尘滚滚。或者在幽雅的咖啡馆里,看书中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然后,你遇到了熟人、朋友、陌生人……然后,所有的温馨时光,所有的美丽时刻,所有的闲情逸致都碎掉了,像掉进梦魇一般,走不出,也进不去,不得不做出倾听的姿势,可是内心里却是千般的厌倦,万般的不耐,那些负面的东西,源源不断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