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吸收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HA)吸收率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肝脏在UW□Celsior和HTK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6、24h后,用37℃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洗液中PNP活性和外源性HA吸收率的变化。结果:低温保存16h和24h,UW和Celsior组再灌注60min与15min比较,PNP活性明显增高(P〈0.05),而HTK组再灌注30min则显著增高;低温保存16h,U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移植后核因子κB(NF—κB)活化对爽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集聚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移植和假手术模型,实验组供体胰腺保存在含有NF—κB抑制剂脯氨酸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遗传学改变特点。方法联合应用PCR-双酶切分析检测CMT病人17p11.2—12上的基因重复,同时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Cx32基因突变分析。共检测18例CMT病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否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并观察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复制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rhG-CSF干
目的构建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反式激活因子(Tat)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该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有效表达。方法以含有HIV-1全长基因的质粒pNIA-3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IV-1 tat
目的调查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心肌缺血各年龄段的发病比例及心肌缺血在术中和术后的结局,为麻醉医师围术期心肌缺血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从2006年我院6000例择期手
女性香水容器造型设计的历史与时代审美相一致,其造型形式随着时代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的变化显示了其历史的演进与各个时代审美特点之间的密切关系。
目的建立应用单克隆抗体的伏马菌素B(1FB1)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FB1单克隆抗体,建立FB1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结果制备了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诱骗寡核苷酸(诱骗基因)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雄性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Heymann肾炎大鼠调脂及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肾炎组(Heymann肾炎组,n=9),治疗组(Heymann肾炎+辛伐他汀6mg·kg^-1·
目的:通过观察异氟烷(ISO)预处理对沙士鼠脑缺血再灌注(I/R)凋亡相关基因Bel-2和Bax的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SO预处理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沙士鼠随机分5组:SHAM组(假手术组),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