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目标;兴趣;方法;习惯;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075—01
所谓教学效率,就是教学单位时间(通常指一节课)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效率高是执教者教学水平高的体现,也是教学改革成功的体现。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确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最终达到的目的,它不仅关乎教学内容,而且关乎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呢?首先,教学目标要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既要有宏观调控又要有微观设计。它需要预设,即要根据《新课标》确定总体目标,根据年级要求确定年级目标,根据单元要求确定单元目标,根据课文要求确定课时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变化,应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与发展,即它的不断完善以预设目标为起点,但又不拘泥于预设目标。学生的能力由“识记——理解——感受——领悟——模式——迁移——创造”逐渐过渡,教学目标也应体现这样的变化,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后,教学目标要简明突出。知识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堂课这也舍不得放,那也舍不得丢,到处是重点,到头来,学生反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重点。
二、调动学生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就要“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其业”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的导入语能轻松自如地敲开新课的大门,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导语的形式很多,如情感激发式、设置悬念式、插图导入式、格言导入式等。
2.灵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性。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感到单调呆板、枯燥无味。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等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设疑讨论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设置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再如比较阅读法,对于体裁、写法、人物性格等有相似点的文章,笔者喜欢用比较阅读法教学。
3.关注学困生,优化课堂环境。要打破课堂上中上等学生“一统天下”的局面,要为差生的发言留有“一席之地”。为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照顾学困生的心理,给予耐心的指导。另外,要将学困生安排到学习的最佳位置上,并将好学生与学困生混排在一起,使好学生成为角色榜样,对学困生产生间接影响。
4.应用现代技术,提高学习兴趣。教育的现代化首要标志就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演示,设置动静结合、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成学生想象的天地、创造的源头、益智的场所、陶冶情感的时空,这既有利于对形象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提高效率。
三、讲究方法和习惯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必然本质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讲规律就是给学生讲授具有规律性的知识;教方法就是向学生传授领会知识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的记忆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操作方法。学语文也要如此。读有读的方法,写有写的方法,思维有思维的方法。不掌握阅读方法,就不能确切、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掌握写作的方法,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動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掌握思维的方法,就不能快捷、周密、深远地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可见,掌握读写听说和思维等方法,可以把语文学得更快更好。如果说语文教学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么讲规律、教方法便是捷径之一。
四、强化课堂练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
课堂练习是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和拓展延伸,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重要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优化课堂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做到“少而精”,纠正“高耗低效”的做法。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为了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的情况,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题:现在苏州的一些世界级、国家级的名园不断遭到人为破坏,请你提几条保护历史文物的合理建议。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关注,由于他们已经感受到原来艺术的“美”,不一会儿就提出了很多建议。在课堂上布置这样适度的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075—01
所谓教学效率,就是教学单位时间(通常指一节课)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效率高是执教者教学水平高的体现,也是教学改革成功的体现。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确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最终达到的目的,它不仅关乎教学内容,而且关乎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呢?首先,教学目标要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既要有宏观调控又要有微观设计。它需要预设,即要根据《新课标》确定总体目标,根据年级要求确定年级目标,根据单元要求确定单元目标,根据课文要求确定课时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变化,应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与发展,即它的不断完善以预设目标为起点,但又不拘泥于预设目标。学生的能力由“识记——理解——感受——领悟——模式——迁移——创造”逐渐过渡,教学目标也应体现这样的变化,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后,教学目标要简明突出。知识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堂课这也舍不得放,那也舍不得丢,到处是重点,到头来,学生反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重点。
二、调动学生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就要“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其业”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的导入语能轻松自如地敲开新课的大门,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导语的形式很多,如情感激发式、设置悬念式、插图导入式、格言导入式等。
2.灵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性。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感到单调呆板、枯燥无味。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等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设疑讨论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设置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再如比较阅读法,对于体裁、写法、人物性格等有相似点的文章,笔者喜欢用比较阅读法教学。
3.关注学困生,优化课堂环境。要打破课堂上中上等学生“一统天下”的局面,要为差生的发言留有“一席之地”。为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照顾学困生的心理,给予耐心的指导。另外,要将学困生安排到学习的最佳位置上,并将好学生与学困生混排在一起,使好学生成为角色榜样,对学困生产生间接影响。
4.应用现代技术,提高学习兴趣。教育的现代化首要标志就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演示,设置动静结合、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成学生想象的天地、创造的源头、益智的场所、陶冶情感的时空,这既有利于对形象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提高效率。
三、讲究方法和习惯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必然本质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讲规律就是给学生讲授具有规律性的知识;教方法就是向学生传授领会知识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的记忆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操作方法。学语文也要如此。读有读的方法,写有写的方法,思维有思维的方法。不掌握阅读方法,就不能确切、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掌握写作的方法,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動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掌握思维的方法,就不能快捷、周密、深远地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可见,掌握读写听说和思维等方法,可以把语文学得更快更好。如果说语文教学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么讲规律、教方法便是捷径之一。
四、强化课堂练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
课堂练习是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和拓展延伸,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重要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优化课堂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做到“少而精”,纠正“高耗低效”的做法。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为了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的情况,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题:现在苏州的一些世界级、国家级的名园不断遭到人为破坏,请你提几条保护历史文物的合理建议。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关注,由于他们已经感受到原来艺术的“美”,不一会儿就提出了很多建议。在课堂上布置这样适度的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