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了一学期的英语,时间虽短,感慨良多。回想读书时对学习的印象,整天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所以就产生了厌学情绪。那时自己就在心中默默发誓:长大我要是当老师,就决不布置这么多作业,让学生们天天玩。儿时的想法虽然多少有些幼稚,但细想想,教师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实在不可取。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教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今面对新的教育形势;面对新的教学环境;面对新的学情状况。教育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只要把教育作为事业;只要是一切为了学生;只要不断地探索和追寻;就一定能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轻轻松松教学,开开心心工作;学生激情澎湃,教师乐此不疲。
记得在开学不久,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某某同学哭了,她说明天不来上学了。我惊讶的说:“是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女孩回答说:“不知道,我问她她不肯说。”于是我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小孩子就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就要枯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我把她从后面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桌,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找其座谈、打电话与其家长联系交谈,总结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基础较差;其次是上课不听讲 ,老发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因此,怎样帮助类似她这样的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是我在后面的教学中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寻找“闪光点”。
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状况,探寻他们心灵的奥秘。大多数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成绩差。作为教师,我们要因材施教,对具体学生做具体分析,各个突破,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多与其父母交谈,努力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还要寻找、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宽容和理解。
在期中测试前的英语课上,我像往常一样,利用一节课前几分钟给学生听写单词和重要的句型,我边读边走下去看学生听写的情况,当我走到教室最后的一排桌子时,发现康丽娟(班里的英语学困生,平时听写时不是睡觉就是什么都不写)在偷偷翻书,看见我走过来时慌忙的把书合起来。眼前的一幕先使我愣了一下,但很快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康丽娟还没有完全放弃英语,说不定还有救。于是我走到她面前,轻声地对她说:“抄吧,能按老师听写的顺序正确地抄写,那就比原来不听又不抄写进步了,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是成功。”并叮嘱她“一抄、二读、三背。”第二天早读课,我走到她的桌旁叫她读昨天抄写的单词,结果她真能读出一部分,我马上表扬了她,并告诉:“你有学英语的天赋和能力的,以前学不好,那是低估了自己,也不认真对待,是不是?”她点了点头,于是我趁热打铁,把昨天听写的单词全部教会她读。第二天英语课,我第一个叫她站起来读那些单词,结果她一口气就读完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并对班里的同学讲她近段时间的转变和努力,说工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总有回报。班上的同学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她,我发现康丽娟有点不好意思低下了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还借此机会给班里其她的英语学困生打打氣,要他们也要向她学习,不要气馁,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打那以后,班里更多的后进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和进步,谁有进步,我就在班上表扬谁。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可见表扬、鼓励的威力。
多样化练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设计、布置作业时,不能简单地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该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实施作业分层布置前,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学有余力的优秀生,b层次为中等生,c层次为暂差生或学困生。并向学生说明,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会按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调整,引入竞争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舒心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里。
学生层次划定后,设定合理的作业设计目标,明确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不同要求。对c层次的学生,应侧重于每节课知识点的基本训练,即每次作业的必做题。对b层次的学生应侧重于基本单词及与句型相仿的变式题,以及一些稍复杂的阅读,即自选题a,但同时必须完成必做题。对a层次的学生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即自选题b,但也要完成必做题。作业类型力争多样化,既可不同练习不同要求,也可同一练习不同要求。这样学生们就能从不同程度受到满足。如:在教学完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artB let’s talk 后,我对c 、b 、a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分别是:c、能够读通对话,掌握四会句型;b、在完成c的基础上并能分角色表演和操练新的对话。a、在完成b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周末活动写一个小练笔“my weekend” I was busy last weekend .I went to a park ,I .......就这样,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上的学生都有了大的改变,特别这个孩子:作业能按时完成了,课堂中听讲认真、善于表达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看着孩子的变化,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总之,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挽救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只要教师不放弃每个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所有的努力定会得到回报。
教了一学期的英语,时间虽短,感慨良多。回想读书时对学习的印象,整天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所以就产生了厌学情绪。那时自己就在心中默默发誓:长大我要是当老师,就决不布置这么多作业,让学生们天天玩。儿时的想法虽然多少有些幼稚,但细想想,教师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实在不可取。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教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今面对新的教育形势;面对新的教学环境;面对新的学情状况。教育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只要把教育作为事业;只要是一切为了学生;只要不断地探索和追寻;就一定能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轻轻松松教学,开开心心工作;学生激情澎湃,教师乐此不疲。
记得在开学不久,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某某同学哭了,她说明天不来上学了。我惊讶的说:“是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女孩回答说:“不知道,我问她她不肯说。”于是我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小孩子就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就要枯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我把她从后面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桌,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找其座谈、打电话与其家长联系交谈,总结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基础较差;其次是上课不听讲 ,老发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因此,怎样帮助类似她这样的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是我在后面的教学中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寻找“闪光点”。
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状况,探寻他们心灵的奥秘。大多数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成绩差。作为教师,我们要因材施教,对具体学生做具体分析,各个突破,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多与其父母交谈,努力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还要寻找、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宽容和理解。
在期中测试前的英语课上,我像往常一样,利用一节课前几分钟给学生听写单词和重要的句型,我边读边走下去看学生听写的情况,当我走到教室最后的一排桌子时,发现康丽娟(班里的英语学困生,平时听写时不是睡觉就是什么都不写)在偷偷翻书,看见我走过来时慌忙的把书合起来。眼前的一幕先使我愣了一下,但很快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康丽娟还没有完全放弃英语,说不定还有救。于是我走到她面前,轻声地对她说:“抄吧,能按老师听写的顺序正确地抄写,那就比原来不听又不抄写进步了,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是成功。”并叮嘱她“一抄、二读、三背。”第二天早读课,我走到她的桌旁叫她读昨天抄写的单词,结果她真能读出一部分,我马上表扬了她,并告诉:“你有学英语的天赋和能力的,以前学不好,那是低估了自己,也不认真对待,是不是?”她点了点头,于是我趁热打铁,把昨天听写的单词全部教会她读。第二天英语课,我第一个叫她站起来读那些单词,结果她一口气就读完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并对班里的同学讲她近段时间的转变和努力,说工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总有回报。班上的同学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她,我发现康丽娟有点不好意思低下了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还借此机会给班里其她的英语学困生打打氣,要他们也要向她学习,不要气馁,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打那以后,班里更多的后进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和进步,谁有进步,我就在班上表扬谁。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可见表扬、鼓励的威力。
多样化练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设计、布置作业时,不能简单地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该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实施作业分层布置前,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学有余力的优秀生,b层次为中等生,c层次为暂差生或学困生。并向学生说明,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会按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调整,引入竞争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舒心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里。
学生层次划定后,设定合理的作业设计目标,明确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不同要求。对c层次的学生,应侧重于每节课知识点的基本训练,即每次作业的必做题。对b层次的学生应侧重于基本单词及与句型相仿的变式题,以及一些稍复杂的阅读,即自选题a,但同时必须完成必做题。对a层次的学生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即自选题b,但也要完成必做题。作业类型力争多样化,既可不同练习不同要求,也可同一练习不同要求。这样学生们就能从不同程度受到满足。如:在教学完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artB let’s talk 后,我对c 、b 、a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分别是:c、能够读通对话,掌握四会句型;b、在完成c的基础上并能分角色表演和操练新的对话。a、在完成b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周末活动写一个小练笔“my weekend” I was busy last weekend .I went to a park ,I .......就这样,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上的学生都有了大的改变,特别这个孩子:作业能按时完成了,课堂中听讲认真、善于表达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看着孩子的变化,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总之,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挽救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只要教师不放弃每个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所有的努力定会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