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人员甲型肝炎抗-HAV IgM抗体阳性持续1年以上1例

来源 :人民军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抗-HAV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通常是HAV近期感染标志,一般持续8~12周.该文报告飞行人员甲型肝炎抗-HAV IgM抗体阳性持续1年以上1例,临床上较为少见.患者2019年11月因“阑尾炎”收入某医院行手术治疗,入院时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均正常,未检查甲型肝炎抗体;同年12月,复行医学鉴定再次入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提示抗-HAV IgM抗体阳性;外院复查支持阳性结果.对其给予消化道隔离,动态观察肝功能2周,未见异常.飞行结论为暂时飞行不合格.地面观察1个月后,入院复查无特殊表现,准予飞行合格,健康等级为甲级.2020年12月,该患者因阻生牙来院就诊,ELISA检查示甲型肝炎抗-HAV IgM抗体阳性.考虑该患者甲型肝炎病史已1年余,目前无症状、体征,其余检验或检查均无异常,故在其完成口腔治疗后准予出院.飞行结论为飞行合格.该例诊治及健康鉴定过程,为进一步探讨我军飞行人员传染病,尤其是甲型肝炎的防控手段、治疗方法和医学健康鉴定策略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军事训练是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适当强度的军事训练可使官兵心脏产生良好的适应性改变.随着军事训练向高强度、实战化不断转型发展,对官兵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强度军事训练相关的心源性猝死是官兵生命安全的危险“杀手”,发病迅速、隐匿性强,是军事医学领域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该文分析了部队官兵在军事训练中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探讨了采用“三级预防”筛查体系和“训练预适应”方案的对策,通过及时检出高风险个体和提高官兵对训练的适应性,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野战医疗队是担负野战条件下伤病员医疗救治、后送任务的机动卫勤分队,其手术组救治效率直接影响整个野战医疗队的救治效率.该文探讨了跨区基地化训练过程中,对野战医疗队手术组布局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对野战手术车、车尾帐篷和网架帐篷分隔分区规划,按照手术室“三区”“四通道”要求,区分轻、重伤员救治流程等,提高了战现场救治时大批量伤员的通过效率和手术成功率,降低了交叉感染概率,伤员救治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鼻内滴注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行FESS的老年高血压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Dex 1.0 μg/kg组(D1组)和Dex 1.5 μg/kg组(D2组)各30例.D1组、D2组于诱导前30 min分别经鼻滴入相应剂量的Dex,C组滴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比较3组不同时间节点,包括滴鼻前(T1)、诱导前(T2),气管插管后30 s(T3)、手术开始(T4),处理鼻中隔(T5)、上颌窦自
目的:观察颌后切口腮腺前缘人路联合可吸收板内固定治疗髁突低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髁突低位骨折11例,采用颌后切口翻瓣,自腮腺前缘入路,显露复位髁突低位骨折段后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对患者进行坚强内固定.术后1周、3个月,复查全口曲面断层X线摄片.出院后1个月、3个月、1年,对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以及有无涎瘘、感染、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节强直等并发症进行随访复查.结果:本组11例术后均恢复了咬合关系,并保持稳定状态;伤口均甲级愈合,无异物排斥反应,开口度正常;两侧面型对称,瘢痕不
目的:观察肛垫分段整形结合痔上黏膜分层套扎(RPH)治疗嵌顿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嵌顿型环状混合痔260例,随机分为痔环切组(对照组)及肛垫整形结合痔上黏膜RPH组(观察组)各130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1天、3天、5天肛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伤口出血、尿潴留、术后肛管狭窄及术后复发等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
重型颅脑损伤(TBI)伤死率高,易导致并发症和伤情加重.战时野战医疗所条件有限、血源紧张、重型TBI伤员往往批量到达,需要实施分级救治.野战救护能力是军队战伤分级救治体系的核心能力.战时对重型TBI伤员紧急实施减压术后安全后送,争取下一步的治疗机会,有利于降低重型TBI的伤死率和伤残率.该文分析了国内外军队战伤分级救治体系的特点与不足,介绍了某军队医院针对战时重型TBI救治设计、组建“五级救治”体系方案,并结合平时临床实践和实战化演练对方案进行优化.
野战手术车是野战医疗队战时用于救治伤病员,尤其是实施紧急手术的专用卫生技术装备;其良好的感染预防控制对于提升救治能力至关重要.该文结合某野战医疗多次队跨区演训及野战手术救护的实践,分析了战时野战手术车感染预防控制可能面临的多方面问题,如展开场地环境复杂多变、任务人员变动频繁、培训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装备管理与使用脱节、感染控制制度与流程有待规范等,探讨了战时野战手术车展开场地选择、人员培训、规范制度流程、改进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对策,以提高野战手术救治效率和感染控制效果.
随着卫勤组织指挥融入联合作战指挥链,卫勤要素已成为指挥决策体系的一部分,卫勤组织指挥规划(简称卫勤规划)是实现卫勤保障目标的重要手段.该文简要介绍了卫勤规划的基本概念,认为卫勤规划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卫勤态势、判断和预测发展趋势、形成决策方案和评估卫勤保障行动的效果等,卫勤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战前的方案筹划、战中的执行和战后的行动评估等;探讨了卫勤规划中的部分重点难点问题,旨在为提升卫勤能力提供方法学支撑.
目的:分析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损斑块的识别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AM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PCI后及PCI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OCT检查.分析OCT对易损斑块的识别情况、冠脉血栓类型及罪犯病变的判定情况,评估PCI术后即刻效果和远期效果.结果:该组60例AMI患者,检出易损斑块52例(86.7%),其中,薄纤维帽28例(46.7%),大而软的脂质坏死核心10例(16.7%),破裂区巨噬细胞浸润6例(1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军队重大任务卫生防疫保障工作,提高保障效率,该文根据多年军队卫生防疫保障经验,结合新体制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机制,探讨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部队卫生防疫保障主要内容,总结经验体会,为今后重大任务卫生防疫保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