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教育中的美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mid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因此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勇敢顽强,坚毅果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关键词:体育 教育 美育
  
  体育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体育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德育、智育、美育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认识、伦理、审美的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目标中“五育”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心理发展(德、智、体)和生理发展(体、劳)两部分。前者为精神前提,后者貌似物质基础,“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来看,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实施,正是为了使人类“在变易绝对运动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生产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于美育在体育中的功能主要有三大功能:
  1、培养身体美。身体美是体育自然美的表现,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技美的规律进行的,它表现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人体美历来就是无数艺术家“代代耕耘美的沃土,美的矿源”。
  2、培养精神美。列宁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毛泽东也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见精神美与身体美是密不可分的,精神美可以使体育运动放出光和热。由于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因此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勇敢顽强,坚毅果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3、培养技巧美。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技巧美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等,这些运动中的技、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如那飞驰旋转的滑冰运动员,转翻蹦跳的体操运动员、勇猛角逐的足球运动员,“横空出世”跳伞运动员等。
  二、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依据
  本文在以对客观规律的识别和把握上,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寻觅构建美育目标的依据。
  1、理论依据。美育的预期功能,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美育是什么?广义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即“以非常突出、生动、鲜明的形象,充分而有力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或普遍性”。可见,体育教育中美学知识的起点,应是从事物内部普遍性与外部个性(即本质与现象)的高度统一中去把握“美的规律”识别什么才是美。只有这样,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方可将感情与理论、经验与判断、共姓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美与健统一起来。发挥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特有功能。其实,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即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点是心灵美、精神美,外部表现则为身体美,而体育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历史依据。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体育和美育都并列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周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中的射(射箭)、御(驾驶战车)都含有体育的因素,而居第二位的“乐”则是美育。自古以来不论是才子、闺秀,还是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都将琴、棋、诗、画作为自我养成的必修“四科”。这“四科”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渊渊流长的历史结晶。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美育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体现着时代和民族的特征,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儒家的“十不仁济世”,道家的“超凡脱俗”,佛家的“空虚明净”等,以如此登峰造极的高度俯瞰人生,以求心性的洁净、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超越,都是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学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的概念在延伸、美的载体在扩展……。当今,不论从美的形态还是从审美主客体关系来看,美育的内容已横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几大类。远远超出了“四科”等文学艺术领域,但美的载体不管怎样延伸和扩展,永远将与人的心灵、身体分割不开。因此,在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应延伸到自然界与科学界,社会美与心灵美,艺术美和方法论美等几种关系中,施美于体中、置体于美中,即以“体”为载体,拓展美的真话。
  3、现实依据。从现代化社会来看,威胁和腐蚀美的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背离”,一个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现在人格的高度上。诸如被多种心理暴力驱使,对社会或自然进行破坏活动的人,佼人格沦丧;为填不满的欲望之坑而忙碌,背负沉重包袱的人,使人格压得变形,自觉或不自觉、无休无止地争名夺利而勾心斗角的人,佼人格进入误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人,使人格歪曲等等。
  这种“背离”致使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索取”、“征服”乃至“破坏”,致使人与人之间情感淡薄;致使人与自我,即内部的人与外部的人发生冲突,乃至精神分裂症者日益增多……从现有的艺术教育来看,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很难养成创造的灵性,也难以营造出使受教育者“心有灵犀一点迈”地把握内涵之精、之形、之意去领略艺术的境界。
其他文献
自参加工作至今已20余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近几年,由于学校特别重视低年级的教学管理,又让我从事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感触颇深:“当班主任难,当好低年级的班主任更难!”  通过不懈努力和探索,总结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保证。  1.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守纪教育。  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对课堂上的一些“规矩”是不懂的。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
期刊
摘 要:新课程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本文根据新课标下的体育课要求和本人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小学有效教学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教学 小学体育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启蒙阶段,是长身体,学做人,增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一生中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体育以其实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观念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期刊
摘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要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室和课外活动中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面对许多奇趣现象充分发挥出想象,大胆动手操作,施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 教学 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知识并不深奥,但是往往有许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入不了门,尤其是在他们心目中认为是“副科”的一些学科,学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教学内容,增强语文实践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语文教学 建构主义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强烈的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应对新课标,如何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成
期刊
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改的前提。新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即整体的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协调统一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紧跟《课程标准》的发展新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下面简要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注重历史兴趣培养,
期刊
计算机专业的现状近几年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较快,已进入热门专业之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中职学校是培养在生产、技术一线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计算机类专
期刊
摘要:情感的产生需要以认知活动为基础,而且人的情感总是伴随认知过程而产生,并对认知过程产生调控的反作用。  关键词:英语 教学 情感       在所有学科学习中学生学习外语时的情感障碍最大,而情感障碍的存在势必使学生处于一种封闭压抑的状态之中,这种状态恰如一张无形的网将外语教学中大量的信息过滤,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师生双方语言学习的成就感被削弱。因此,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并寻求解决的策略势在必
期刊
摘要: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体验到实验探究过程的必备要求,更要注意通过不同的个性内容,训练其某一方向探究行为。  关键词:物理 实验 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钢要(试行)》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实验中的强度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期刊
摘要: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产生悬念、质疑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保持他们学习发展的可能,所以应予提倡。而问题的选择,则受知识水平分类的制约,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老师在指导阅读时应充分考虑。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较多的是处于被督促、纠正的客体地位,这使得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以及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