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退役军人工作体系的决策逻辑与机制重塑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0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退役军人工作体系的决策逻辑和治理机制不断演进,嵌含于革命战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变迁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塑造了不同的内容、模式和方式.通过梳理退役军人工作体系的政策演变过程,探寻中国退役军人工作体系的决策逻辑,剖释不同决策主体与行动主体社会合作网络治理机制及互动博弈关系.从决策逻辑来看,退役军人工作体系政策安排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图景,形成了由复原优抚到政府安置再到灵活就业最后到服务与保障体系的演进方式;从功能逻辑来看,退役军人工作体系的建构过程集中体现为由补偿到保障再到弹性最后到内生激活的演变方式;从机制逻辑来看,机构的协同机制则呈现为从紧密纵向协同到松散政府—市场横向协同再到紧密综合交叉多元主体协同的演化机制.在探寻这一系列变迁动力因素和行动机制的基础之上,从组织合力、协调机制两个方面优化退役军人工作体系的决策逻辑和机制重塑路径.
其他文献
儒家义利观一般被认为是重义轻利,但实际上,孔孟儒家认为义、利二者是异质的、不可通约的.这就是说,义、利在价值上是不能进行所谓的轻重比较的.儒家义利观之所以被认为是重义轻利,是因为混淆了义利观和义利之辨这两个实际上截然不同的概念.义利观是关于道德与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思想认识,儒家的义利观既不是重义轻利,也不是义利并重,而是见利思义;儒家义利之辨是心理动机上的怀义、怀利之辨,是儒家基本的修身实践工夫.对二者的辨析,有助于消除对儒家义、利价值观的误解,也有助于重新发现义利之辨在儒学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