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腺素E1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及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预防性冠脉内注射前列腺素E1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发病24 h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心肌微循环及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

方法

选取资料齐全且于发病24 h内行PCI的NSTEMI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腺素E1组41例、硝酸甘油组41例、常规治疗组40例,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即刻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情况,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前列腺素E1组(20.22±6.82),优于硝酸甘油组的(26.35±8.71)和常规治疗组的(27.02±9.65)(t=6.451、6.763,均P<0.05),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前列腺素E1组<3级比例(7.3%)优于硝酸甘油组(26.8%)和常规治疗组(30.0%),而硝酸甘油组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LVDd数值前列腺素E1组[(46.8±3.7)mm],小于硝酸甘油组[(49.5±5.8)mm]和常规治疗组[(50.2±4.9)mm](t=6.312、5.893,均P<0.05),LVEF前列腺素E1组[(55.8±8.2)%],大于硝酸甘油组[(49.3±7.9)%]和常规治疗组[(50.5±6.8)%](t=7.011、5.981,均P<0.05),总MACE发生率前列腺素E1组(4.9%)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12.2%)和常规治疗组(12.5%)(χ2=5.834、5.719,均P<0.05),而硝酸甘油组和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事件。

结论

对于NSTEMI患者早期PCI时,预防性冠脉内注射前列腺素E1,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并可减少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感觉刺激对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感觉刺激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能力和等级的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吞咽障碍评
目的观察超跟骰关节钢板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共58例(67足),均为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患者,采用超跟骰关节钢板固定治疗。记录患者年龄、骨折分型、Maryland足部评分、并发症,并记录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的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长度。结果术前患者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长度分别为(7.9±4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多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阳性组)与未感染多耐药菌(阴性组)的患者各30例,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感染以及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s回归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阳性组共分离出细菌130株,其中64株多耐药菌,检出率为49.23%;前三位为金黄色葡萄球(60.00%)、肠杆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ytoxan,CTX)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伴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原发性IgA肾病伴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单盲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各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