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衰竭中医用药规律研究进展

来源 :陕西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g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均需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重点强化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衰竭的研究在提高我国肝脏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中意义非凡.传统中医在其临床诊疗及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具备系统的理论和悠久历史并积累大量经验,而辨证论治更为其精华所在.现以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衰竭中医病因病机入手,论述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衰竭症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衰竭的处方,并就其用药规律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T2DM)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指标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88例气阴两虚证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
目的:分析养生益肾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养生益肾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糖代谢指标、血脂代谢指标、肾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观察组血清血糖代谢指标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低密度脂蛋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TKI)获得性耐药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SPF级Balb/c小鼠40只,腋下接种NSCLC EGFR-TKI获得性耐药细胞株构建皮下移植瘤,随机分为空白组、TKI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高剂量+TKI组,共五组,每组8只.各组小鼠均经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厄洛替尼(TKI)30 mg/(kg·d),血府逐瘀汤低剂量含生药15 mg/ml、30 ml/(kg·d)给药,高剂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对患儿的生活、学习等社会功能及家庭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中药复方基于整体观念和个体化辨证论治,常以补虚泻实、和调脏腑、平衡阴阳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现就近年来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临床诊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92例EM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皮下注射戈舍瑞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戈舍瑞林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均治疗3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搏动指数(P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
干呕是临床常见症状,亦可作为辨证的眼目所在.《伤寒论》中对干呕的论述颇多,对其辨证论治的涵盖也相对完善.但干呕诸证的论述多散见于太阳病篇、少阳病篇、少阴病篇以及厥阴病篇之中,不便学者分析与归纳,且从脾胃、胸阳论治,各执一说.本文试从方证和病机学角度,对《伤寒论》中“干呕”诸证的病因、病位、病势、病性以及用药思路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分析和探讨《伤寒论》对其辨治方法及相关方药的配伍特点、规律,以利于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温通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下肢功能及脑血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IS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温通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下肢功能相关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P<0.05);两组患者主要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
“毒邪”致病作为近年来中医药界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已在心脑血管等中医内科疾病中做出了较多的探讨与研究.中医妇科对“毒邪”的认识较少,多为盆腔感染之热毒与妇科肿瘤之癌毒,在其他妇科疾病中运用甚少.文章从“毒邪”的认识与性质出发,探讨“毒邪”与妇科疾病发病的联系,旨在为妇科疑难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较新的思路与方法.
慢性盆腔痛是盆腔炎后遗症中的一个难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王佩娟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是以肾阴阳失衡为基础,虚实夹杂为病机,瘀血为重要病理环节,治疗上以调和肾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结合周期疗法为主.王教授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培养,亦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灵活运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文章介绍比较了6个用于指导临床安宁疗护工作的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实践,包括症状管理理论、二元应对理论、叙事护理理论、舒适护理理论、和谐护理理论和华生关怀理论,以期为临床安宁疗护工作人员开展多样化干预策略提供借鉴选择,并为临床开展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